回忆汽车三团和青藏线

一九四八年五月,根据解放战争的形势需要,在吉林市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汽车第三团。从一成立,汽车三团就注定承担起了历史的责任,从东北转战到华北、华东、东南、西南,直到解放海南岛,从西南转战朝鲜半岛、胶东半岛最后又调防青藏高原;先后参加了辽沈、平津、西南剿匪等重大战役;全国解放后又参加了抗法援越、抗美援朝战争,把各种军用物资在敌人枪炮、飞机轰炸封锁下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前线,被誉为“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为全国人民争得了荣誉,是一支战功卓绝的英雄团队。

一九五六年从朝鲜回国后,汽车三团隶属于济南军区,驻扎在山东沿海,主要承担修建国防工事的任务,为工程部队运送各种建筑物资。团部在胶县,连队分别驻扎在胶南县、即墨县、烟台市、威海市、青岛市,住在沿海附近的民房里。几年来,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施工部队、当地政府、村民和房东关系都很融洽,各种盘山道路也已经熟悉。五九年初,正在紧张有序执行运输任务时,突然接到上级的紧急命令,执行新的紧急任务,要求立即停止施工运输任务。把车辆装备物资移交给留守部队,附近有火车站的连队就地乘火车,团部附近的连队统一集中在胶县上火车。团领导做出发前的动员,要求干部战士服从命令听指挥,遵守纪律保守机密,部队的行动不准向亲友透露,不准带家属和贵重物品,人员要轻装。我们连在胶县上了火车,沿途除在军供站吃饭外,都在火车上。经几天的行程到达甘肃的峡东车站,下车一看铁路两旁已堆满了武器弹药和各种军用物资,新解放牌汽车也已运到。我们在车站附近戈壁滩的山沟里安营驻扎。住的是临时挖的地窖,吃的水是火车拉来的。团领导在动员大会上讲,我们的任务是支援西藏平叛,紧急运送战备物资的任务。这里条件虽然艰苦,但我们能够直接参加保卫祖国的统一、西藏的稳定和边防的安全,这是我们的光荣。希望同志们在西藏平叛战斗中立新功。上级指示汽车三团暂归总后勤部青藏办事处直接领导和指挥,西藏平叛任务完成后三个月回山东。

接上装备的新解放牌汽车,装上物资经过20多个兵站到达拉萨。接着参加了运送平叛部队和物资的转运任务,拉萨平叛后接着又运送部队追剿叛匪,后又参加了对印反击作战任务。

西藏平叛后为了边防的安全,为了西藏民族改革的顺利进行和西藏人民的安定团结与发展,长年累月源源不断的向西藏运送各种军用、民用和援外物资。从峡东(柳园、西宁)至拉萨,4千里青藏线上一呆就是五十多年,三个月回山东的承诺已成空想。在这期间3次移防,一九六一年搬到敦煌,一九六三年搬到西宁市,一九六四年和76团换防搬到到格尔木至今。

回忆汽车三团和青藏线

在这五十多年里,尤其是前二十年物资条件很差,加之复杂的道路、恶劣的气候,汽车部队吃尽了苦头。闻名中外的青藏线不是畅通无阻的阳关大道,它是道路复杂、多山多河的道路,加之气候恶劣、变化多端。从峡东到拉萨要翻越祁连山、当金山、昆仑山(海拔4700米)、唐古拉山(5300)、烽火山、念金唐古拉山等山脉,还要通过楚玛尔河、昆仑河、通天河、三江源沱沱河、唐古拉河、雅鲁藏布江等数不清的河流和湖泊。

到了夏天要经过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变化,多端恶劣的气候,经常遇到狂风暴雨雪和冰雹。冬天就是冰天雪地,经常遇到大雪封山和冰冻道路。那时的路是简易的沙土路,由于部队和地方援藏物资的车辆长年累月川流不息的行驶在青藏线上,路面被压成坑坑洼洼的搓板路,车根本就跑不起来,每小时也就是30公里左右。由于道路的颠簸,驾驶人员的衣服后背都被磨烂了。

有些地段翻浆严重,尤其是烽火山和当雄以南等地段,路面软绵绵的,象橡皮似得泥泞路,稍不小心车就被陷进去需要车来拖。有时连拖车的车也给陷进去,只有把车上的物资卸下来,车拖车的拖出来。

一九六零年七月下大雨,山洪暴发把温泉和唐古拉山之间的一座桥冲断了,十几个连队被堵在两岸,无法通过。部队领导会同公路段和道班有关人员,找到一处河提低、河水浅的河道可以勉强通过。那么多的往返车队,都想抢先过河,有时车还误在河里造成拥堵,经常发生矛盾。上级为了防止发生意外,就协调各团的相关领导组成联合工作组,现场组织指挥有序通过,这才解决了矛盾的激化。

一九六一年五月,我连到柳园火车站,装上了物资返回至柳园敦煌中间时,突然遇到沙尘暴,风力大约10级以上,重车刮的摇动,轻车有的被吹翻。盖布捆不牢的就被刮跑了,帽子刮飞了。驾驶室叶子板的漆被风沙砸成白铁皮,人在驾驶室里用毛巾堵着嘴还呛的喘不过气来,耳朵里都塞满了土听不到声音。大风过后,人员都像从土里爬出来似的。闫西林副连长(山东人)气愤的说:他奶奶的这样的鬼天气快把人呛死了。

有一次运送援外物资进西藏,行驶到羊八井兵站时,上级来电要求直接运往中尼边境口岸,行至羊八井至日喀则中间时,突降大雨,山洪暴发,河水暴涨,道路淹没,等了1天多河水仍然退不下,只好返回羊八井兵站,把物资卸在西藏军区仓库返回。

惊心的一幕,一九六七年冬,我时任二营营长,带领五连(油罐车连)运油进藏,由格尔木出发经纳赤台不冻泉到达五道梁兵站食宿。全连正在食堂吃饭时,突然有人报告车场起火了,一看是五连一辆车发动机着火,全连飞快的冲向车场救火。既不能用水灭火,沙土又冻得挖不动,只能用衣服棉被。为防止身上着火引燃其他车辆,指导员李志林让干部战士衣服上沾上水,经过努力,终于把火扑灭,不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因为除五连的四十三台油罐车外还有四、五个连队的车也停在车场,存有大量油料的兵站加油站也在附近。如果火势蔓延引爆油箱会造成一片火海,兵站也就不存在了,当时可把人的胆吓破了。火被扑灭后,战士的身上都结了冰。

到了冬天遇到大雪封山,就更困难。要和道班工人一起铲雪,有的时候一等就是十几个小时。这种情况多数都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山地带,困难可想而知。又冻又饿,只能设法通知兵站送饭,等路挖通后通行。遇到冰冻山路,车辆打滑上不去,装上防滑链都不行,就要趴在车底下挖雪铲冰。再不行就要把皮大衣脱下来铺在轮胎下,非常小心的一段一段地通过冰冻路。如果不小心翻下山,将会车毁人亡。

连队的行程、一趟任务往返食宿哪几个兵站都由上级统一安排,不能随便更改。因为往返车队很多,最多时有九个汽车团在青藏线上,如没有统一指挥,到兵站食宿的连队过多超过接待量,不是吃不上饭就是住不上房。要是住不上房就要住到车厢上去,这种情况经常发生。有一次我连到达格尔木兵站食宿房子已经住满了,就被安排在临时备用的单帐篷里住。不幸的是夜里突然刮LLL大风把帐篷吹飞了,有的被子刮跑了。这才提醒以后睡觉要把被筒用背包绳捆起来,防止类似事情的发生。

车辆在行驶中发生事故或抛锚,就要设法拖到就近的道班或兵站。如无法拖走,就停在公路上,驾驶员留下来看车和承运物资,晚上睡在车上,等待来车急KKK救。饿了就搭便车去兵站找吃的,遇到往返车辆太多影响通行时,就要把事故车推下公路。沿途的事故车随处可见,有的翻下山翻下河根本就救不上来了。四连长曹宪坤带连队执勤,车队行驶到唐古拉山附近,不慎车翻到河里牺牲。六连排长吴连文翻下山牺牲。六连指导员刘春生和驾驶员翻进雅鲁藏布江人车都没找到。还有副团长王登柱勘察道路时翻车牺牲。

沿途兵站的住房也非常简陋,多是木桶房和帐篷。有土木房也是到处漏风,一个排或一个连住一个筒子房,铺的是草席草垫。到了冬天零下二、三十度,这么大的房子用2个汽油桶做的炉子取暖,加之煤炭质量不好,室内的温度都在0°以下,床下墙根都结成了冰。驾驶员为了给汽车加水,都备一桶水放在炉子附近,水桶上都结了冰。晚上都要带着皮帽子睡觉,有啥办法,就是这个条件,也要咬着牙度过去。

生活方面,从纳赤台至羊八井之间有十三个兵站,海拔都在四千米以上,饭根本就做不熟,吃的是夹生饭,馒头硬的啃不动,吃的是干菜咸菜罐头。连队的食宿都由上个兵站发电报通知下个兵站人数和到达时间。兵站经常是做大锅饭,等几个连队吃,有的晚到,就要吃凉饭剩饭。

从排长、连长、副营长、营长都要带跟连队执勤。执行一次任务,往返将近一个月。十几年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奔波在青藏线上,尤其是亲自参加了西藏平叛、剿匪、中印反击战。任四连三排长时由于安全完成任务优异,我立了三等功。任七连长时参加中印反击战,运送炮兵部队上前线,连续七天七夜,安全顺利的完成任务。全连荣立集体三等功,我也立了三等功。为此赴青藏的全国慰问团还专门来我们连队进行了慰问。任营长时,所属四个连队三年未发生人员亡人事故,受到了上级的好评。

青藏线上的情况我比较了解,所以讲不完的高原苦诉不尽的辛酸事,虽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和牺牲,但锻炼了意志,树立了能吃苦、能忍耐、能战斗的青藏线精神,是对后几代兵站部官兵的激励,为继续支援国防建设保卫边疆和西藏人民的安康打下了基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