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者为师

以能者为师

看一个人有没有出息,

不是看这个人有多高的天赋,

也不是看这个人有多强的能力,

而是看这个人有没有远大的志向,

有没有学习、做事的良好心态与毅力。

兔子与乌龟赛跑,兔子输了,

原因就是兔子骄傲,中途睡觉,错失了时机;

乌龟赢了,因为乌龟知道自己的不足,一直在努力、坚持。

发现自身的错误与缺点,努力克服自身的弱点,

以能者为师,刻苦学习,补上自己的短板,就能取得胜利。

古代众多圣贤的言行,许多名言、警句,已经告知:

以能者为师

正确认识自己,放低身段,虚心学习,

可以使人不断进步,不断取得优异成绩。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礼记·学记》:“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吃一堑,长一智。

毛泽东:“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

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

以能者为师

巴尔扎克:“自满、自高自大和轻信,是人生的三大暗礁。”

莎士比亚:“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富兰克林:“不谦虚的话只能有这个辩解,即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

赛勒斯:“通过别人的不幸事件而知所谨慎,这是好事。”

其实,骄傲、自以为是,不能正确认知自己,

就是自己人生的最大死敌。

为什么马谡会失街亭?

因为马谡自以为熟读兵书,不听王平的劝告,自以为是,

坚持扎营山上,没有水源、粮草所依,所以一败涂地。

过高估计自己,没有设想自身的危机,

就往往会出现自己难于预料的问题,

以能者为师

使自己措手不及,甚至使自己灾难四起。

千里之提,溃于蚁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不重视修正自身的错误、缺点,

等到关键之时,就会造成永远不可弥补的损失。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使圣贤,也有过失。

要想了解自己的无知,最好去问问别人。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众人就是映照自己错误、缺点的一面镜子。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以魏征为镜,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希望学子们,正确认识自己,谦虚学习,以能者为师,

这样,会收获许多,走得更远、更坚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