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所谓专注力,就是我们常说的注意力,对孩子来说,是指他们能把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集中在某一事物上,达到认识该事物的目的。专注力是一切学习的开始,是孩子最基本的适应环境的能力。3-6岁是训练宝宝有效注意的最佳时期,根据每个年龄段宝宝的发展特点,家长有意识的进行引导。但是,家长不能单纯以一个方面评论孩子注意力的好坏,而是随时做好科学、正确的引导,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小孩在不知不觉的日常生活养成习惯,在娱乐游戏中到达训练的效果。

一、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身体原因

1)有些孩子偏食。本来是该吃什么吃什么,由于家长的溺爱却成了想吃什么吃什么,造成许多成长元素的缺乏。

2)运动。现在的孩子大都缺乏体育锻炼,其实运动最有利于孩子各项能力的培养。因为在运动中,孩子的肌肉、神经和感官都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要做的动作。

2、心理原因

心理原因有很多,比如伙伴关系、师生关系都会影响到孩子的专注力,但最重要的是亲子关系。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养育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专注力。父母的过度呵护可以说是孩子专注力差的主要原因。由于现在只有一个孩子,父母们疼爱有加,本来应该孩子完成的事情却由父母来代劳,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养成严重的依赖心理。因为很多事情是不需要自己动脑筋去完成的,作业错了爸妈给检查,上课没有听明白父母会请家教,这样一来,孩子的专注力必然会下降。

3、对所做的事情不感兴趣,没有学习动机

家长在安排小孩做的某件事情上表现不感兴趣,无动于衷一副慵懒的样子,不积极,不活跃,对事物没有新鲜感。让小孩去学习也是慢慢腾腾不关世事,这个时候就要引起家长的注意了。

4、周围干扰太多

孩子活动的环境嘈杂,比如在孩子活动的场所放电视;孩子活动或学习时,家长给予的指导太多,容易让孩子分心或者失去信心。

5、注意力不集中一些错误的家庭教育方法阻碍了孩子专注力的发展:

1)家长给孩子布置的任务太多,要求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

2)家长给孩子安排活动的时候,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强迫孩子做家长认为对孩子很重要的事情;

3)同一时间里,家长给孩子安排了多个任务,发出的指令太多;

二、训练孩子专注力的几大原则

1、把兴趣和专注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2、建立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3、创造良好的环境以避免宝宝注意力分散;

4、多让宝宝做一些指示清晰及要求明确的事;

5、多锻炼宝宝的体质。

6、注意观察宝宝的营养补充。

三、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时应注意的问题

1.专注力是一种习惯,而习惯要从小培养,抓得越早,后面的效果就越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家长给孩子买了很多的玩具和书籍,可是孩子往往是这本书翻两页,那本书翻两页,玩具也是,一会儿玩这个,一会儿玩那个。太多的书籍和玩具只会让孩子注意力涣散。家长要告诉孩子,想换书可以,但是可以给妈妈讲讲这本书的意思吗?每次给孩子玩具也不要超过两到三个,玩完这些放回原处再拿别的玩具。

2.要营造一个集中注意力的环境。

孩子在学习的时候,要把写字台上与学习无关的东西都收起来。

3、家长不要干扰孩子的学习思路和专注力。

有些家长检查孩子的作业时发现错误,就说,你这道题做错了。也不顾孩子正在写其他作业。

4、尽量减少对孩子的唠叨和训斥。

即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家长也不要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那样等于强化孩子不集中的特点,孩子也会在心里认同自己注意力不集中。

四、注意力的培养方法

1

、激发兴趣,通过新奇的事物引发幼儿注意。

1)颜色鲜艳,对比明显,富于变化的物体。

幼儿喜欢颜色鲜艳的物体,颜色对比比较明显。家长在给宝宝选择玩具、图书等要尽量颜色鲜艳,对比强烈,给幼儿颜色上的冲击,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吸引宝宝。

2)新奇、活动的物体。

能活动的玩具,会跳舞的玩偶,可以组装的拼片,立体活动图书,插卡组装等都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吸引宝宝,通过活动的物体的操作,增进宝宝的知识经验,促进宝宝注意力的发展。

3)不断变化的新环境。

家长要带领宝宝去参观动物园、公园、花园等,通过参观这些新奇的事物,引起宝宝的兴趣,吸引宝宝注意。另外,家长也可以随时变换幼儿周围的环境,例如,经常变换寝室中物品的摆放位置等,引导宝宝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

2、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活动,从幼儿最感兴趣的形式入手。

游戏是幼儿时期最感兴趣的活动,生动有趣的游戏可以让幼儿精神愉快,注意力高度集中。前苏联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幼儿在游戏和单纯完成任务两种不同的活动方式下,将各种颜色的纸分装在与之同色的盒子里,观察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实验结果发现,在游戏中4岁幼儿可以持续进行22分钟,6岁幼儿可坚持71分钟,而且分放纸条的数量比单纯完成任务时多50%。在单纯完成任务的形式下,4岁幼儿只能坚持17分钟,6岁幼儿只能坚持62分钟。实验结果表明,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其注意力集中程度和稳定性较强。

3、以鼓励为主,能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探索的欲望。

在活动中成功,幼儿能够体验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精神愉悦,精力充沛。

而这样的活动也能激发幼儿再次注意的兴趣。因此,家长为幼儿创设的活动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够在原有水平上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有欲望去探索这个事物。因此,家长应该是表扬鼓励为主,能够让宝宝体验到成功,激发再次注意的兴趣。

4、引导幼儿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良好的注意力需要人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因此,引导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件事情,可以促进宝宝注意的稳定性,逐渐增强注意力的时间。例如,要求宝宝在10分钟内完成一件涂色作品,宝宝就会有一定的时间概念,不自觉的要求自己全神贯注,增强宝宝有效注意的时间。

5、随时做好有意识的引导。

家长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关注一件事物,这也是提高注意力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大街上,突然看到天空中一只飞着的小鸟,可以引导宝宝看一看,鸟的颜色是什么样的?它的翅膀是怎样的?它怎样叫?等,在这个过程中,宝宝专注的观察这只鸟,带着一定的目的去观察,有利于宝宝注意稳定性的发展。

五、几种培养专注力的小游戏

1、静定游戏

1)看谁能坚持最久

用一个舒适的方式坐好。 播放一首柔和的音乐,找几本书,(最好是不容易掉下来的)分别放在爸爸、妈妈、孩子的头顶,轻轻慢慢地吸一口气,接着闭上眼睛, 大约5分钟。看谁的书能坚持不掉下来。(要事先讲明,书掉下来后不要去捡。)一般很多孩子都会忍不住要捡书的,正好趁这个机会锻炼一下孩子不为外物所动,波澜不惊的秉性和忍耐力。掉下来的要学一种小动物叫哦!如果掉下来去捡的要学两种小动物叫。

2)手牵手,感受对方

  爸爸妈妈孩子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圈子,告诉孩子用新体会爸爸或者妈妈的细微动作。

引导语:现在闭上眼睛,用耳朵听一听身边爸爸妈妈的声音,有没有听到呼吸声?又没有听到衣服摩擦的声音?还有别的声音吗?用手感受一下,爸爸妈妈的细微动作,他们有动吗?他们的脉搏有感受到吗?

3)聆听四周

  这个世界视觉的刺激太多,我们的嗅觉、听觉、触觉都越来越麻木,跟孩子静下心、闭上眼吧!用眼睛以外的感官感受一下周围。 最好可以在野外、公园进行。 舒服的坐着,深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用耳朵听身边的声音,如果孩子不会听的话,可以提示引导:有没有听到风的声音、树叶的声音、窗外的鸟叫声、细细的呼吸声、远处的汽车声等等等等(很多时候,我发现,孩子听到的声音比我多,不知道是不是孩子生下来就有一副完美的耳朵?还是因为他本身就比我更懂得享受心灵的安静)

4)猫步走路

让孩子和你各在一条直线上用猫步走路(即前脚跟贴着后脚尖走),要沿着直线走,不偏离。不说话 比比看谁 走得又直又稳。可教一教孩子相关的方法:比如呼吸深长轻细和平稳。眼睛注意看直线。甚至可以两手平举。 加强版: 等孩子走得很熟练了,可以给他加强一些难度:头顶一本书走,顶着围棋走。高级版:头顶着一杯水走,难度比较大,嗬嗬,建议爸妈们不要太在意孩子的水被会打洒。

5)玩乒乓球干扰注意游戏

本来一个人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就不容易,如果旁边再有人进行干扰,你会觉得更难以集中注意。比如你在做作业时,旁边正上演吸引人的电视节目,你就会分散注意力,然而正因为有干扰,有难度,才能在人为设置的更困难更复杂的情境中,训练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把球放在球拍上,绕桌子行走一圈,要求乒乓球不能掉下来。你在旁边进行捣乱,但不能碰到他的身体。一会儿拍手跺脚,一会大喊大叫,还一边说“掉了!掉了!”他为了不输给你,又不得不保持镇定和注意力集中。此外还有类似的这种游戏,对提高注意力非常有效。

六、培养专注力的激励方法

1、实现目标给予奖赏

拥有了自己的目标,孩子做事自然有毅力。当他渴望得到某种东西时,妈妈可以要求他先达到某一个目标,达到后及时给予奖励。孩子越大,要求也要相应地越高一些,最重要的是为孩子订下的目标,必须清楚、明确、合理。此外,不妨采用“奖励卡”或“奖励贴纸”这些小道具,让孩子更容易掌握自己的努力成果。

2、活动过程中给予鼓励

当孩子完成一些任务,到达某个阶段的时候,要及时地鼓励,“孩子,你真棒,做了这么多!”“好孩子,你一定能坚持到底,你会做得很漂亮!”“真是个通情达理的好孩子!”这些赞美都会让孩子乐于继续努力。

找到孩子不够专注的原因,然后再根据游戏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当他在一件事情上获得成功有了自信之后就会有所坚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