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丨魯迅先生寫《藤野先生》

原創丨魯迅先生寫《藤野先生》

1926年10月10日晚上,魯迅先生在廈門大學的居所裡。他回想著幾個青年在“三一八慘案”中犧牲,加之剛才聽到一些學者對國家前途的失望和唾罵,心生迷惘。突然想起藤野先生來,“作為一個日本的教授,對中國從來沒有表現出失望,相反他對中國非常看好,認為中國是唯一的文明古國,遇到些困難是暫時的。為什麼中國人自己卻懷疑起自己了呢?”

魯迅先生想起了北京寓所的東牆上掛著的藤野先生照片,“是的,該為藤野先生寫點東西了,他對中國和中國人的態度或許能夠激發有頹廢思想的中國人振作起來,繼續為解救中國做事。”

魯迅先生覺得,“藤野先生之所以喜歡我這一個中國學生,是因為他了解中國文化,尊重歷史上的中國,畢竟中國的文化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不比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差,相反,中國文化比其它文化更加優秀。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本人身上繼承了許多中國文化精神,他從我身上能夠看到中國文化的影子,上進、德馨和敏捷的思維。正是這兩個原因,讓藤野先生青睞。”

魯迅先生點著一枝煙,走向書桌。他拉開椅子,坐下來。倒了些水在硯臺內,拿起石墨,一邊磨著墨,一邊想著往事,直接開頭, “‘我就是叫作藤野嚴九郎的……。’後面有幾個人笑起來了……”。他吸了一口煙,將煙放在了桌邊,拿起毛筆,醮了醮墨汁,落下了筆。他沉浸在回憶中,很快就寫完了。他看了看結尾,也許別人並不理解藤野先生的用心,還是要有所交待,他寫了一個結尾,“他的對於我的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魯迅又想,“這已經說得太明白了。一個異族的先生打算將學術傳播到中國,不就是他看到了中國是有希望的明證嗎?中國人自己憑什麼沒有自信呢?”魯迅先生很習慣地將稿子放到了抽屜裡。

第二天晚餐後,急回居所,從抽屜內取出原稿,“應該將日本人槍斃中國人的事寫進去,才能使國人漸漸清醒。”他把原稿通讀了一遍,加上一些字,“…但偏有中國人夾在裡邊;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本軍捕獲,要槍斃了,圍著看的也是一群中國人;在講堂裡的還有一個我。…‘萬歲!’他們都拍掌歡呼起來…”魯迅先生寫完,又放在了抽屜內。夜深了,但他睡不著,妻子進來,“怎麼不睡,坐著這裡發呆?”魯迅先生說,“國家如此,民族有難,如何睡得著?”妻子說:“是的,是中國人,這個時候都應該是睡不著的。”

10月12日夜深,魯迅先生反覆地改動,“…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結隊的‘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這幾句。“必須這樣寫,中國人留學,不是為了看日本的櫻花,不是旅遊,應該將精力放在學習上,‘師夷長技以制夷’。也應該像周恩來先生一樣,‘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他又想了想櫻花中的幾個自己反感的留學生,將幾個字改成諷刺意味更濃的文字。魯迅先生擱下筆,踱步出了居所,雖是寒露,外面並不似北京有寒意。

剛才是初六,現在已經是初七,沒有月亮,但校園內並不全黑,房子裡還有些燈光,與自己居所的燈光呼應,“還有師生在用功,”魯迅先生滿足地笑了,“到底睡不著的不止我一個。這些燈光就是國家的希望。”他欣賞著那點點燈光,但忽然又想到,“如果某一天,中國真的崛起來了,會不會還是有人詆譭中國?會不會指責、辱罵中國,看不起中國人呢?”魯迅先生的笑容凝滯在茫茫的夜色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