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生物產業加速打造成新動能

【生物產業應關注由於制度性改革帶來的短期“陣痛”以及對外貿易壓力加大等問題】

□韓祺 姜江

“十二五”以來,生物產業被列為中國重點培育發展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各級政府陸續出臺實施了一系列財稅、價格、金融等優惠政策,生物產業保持了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但也要持續關注由於制度性改革帶來的短期“陣痛”、對外貿易壓力有所加大等問題。下一步,要堅定不移地持續推動相關改革,支持網絡化創新平臺建設,重視行業形勢分析研判,進一步加強生物產業國際合作,使生物產業加快成為踐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打造經濟發展新動能的先鋒。

生物產業發展情況

總體看,生物產業保持中高速發展,創新水平不斷提高,股權投資和兼併重組十分活躍,產品、企業和區域發展結構進一步優化,產業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成為當前經濟發展中的“一抹亮色”。

據有關統計,中國“十二五”時期生物產業複合增長率達到15%以上,產業規模超過3.5 萬億元,在部分領域與發達國家水平相當,甚至具備一定優勢。比如,埃克替尼、康柏西普、重組戊型肝炎疫苗等國產創新藥物成功上市,一批新專利到期藥成功實現了國產化,磁共振、PET-CT等大型醫療設備以及人工耳蝸、植入式腦起搏器等高性能植介入產品成功填補了國產空白,基因檢測服務能力全球領先,超級稻畝產突破1000 公斤,生物發酵產業產品總量居世界第一,乙醇汽油已在全國11個省區推廣使用,北京、上海、天津、廣東、江蘇、山東、湖北、吉林等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生物產業集群已經形成,《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等一系列重要改革措施陸續出臺,已形成了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良好格局。

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總體看,中國生物產業發展仍有較多有利條件,人口老齡化、二孩政策實施、群眾消費升級帶來的剛性需求增加趨勢仍然存在,加上改革政策的進一步落地、應用示範帶動產業需求快速增長,生物產業發展形勢相對比較樂觀。但也面臨制度性改革帶來短期內企業成本上升、對外貿易疲軟等問題,值得高度關注。

1.制度改革措施的進一步落地既有短期陣痛也有長期利好。一方面,不少企業和行業協會都反映,制度性改革短期內已帶來市場的滯漲、價格的下降和生產成本的上升。比如,由於受醫保控費、醫療機構控費、降低藥佔比、提高基本藥物使用比例、限制輔助用藥使用等政策影響,公立醫療機構的購藥金額有所限制。再如,2015年啟動的新一輪招標,藥品中標價下降,其影響主要從2017年起開始體現。同時,隨著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深入實施,企業在短期內面臨時間緊、任務重、投入大、資源不足的困難,特別是在藥品臨床試驗數據自查核查和仿製藥一致性評價方面,預計今後3年全行業需增加上百億元的投入。另一方面,企業對相關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也抱有較強信心,特別是各地針對生物產業發展的一系列改革舉措正在加緊貫徹落實,紛紛出臺配套措施,將進一步激發生物產業的發展潛力。

2.國內應用示範帶動產業需求快速增長。在促進新產品新技術應用方面,各級政府、事業單位、企業都在推動各類示範應用,體現對國產產品和國內環境保護的責任,這將帶動新需求快速增長。以生物基材料為例,菜鳥網絡啟動“綠動計劃”,並承諾到2020年替換50%的快遞包裝材料;京東物流也陸續把全降解包裝袋投入使用。這極大地增強了生物基材料製品行業的信心,帶動了一批傳統塑料加工企業轉型,也促進了其他生物基及生物可降解膠帶、緩衝包裝製品的生產。按照這樣的發展趨勢,預計每年將為生物基及生物降解材料產業帶來100億-200億元的市場需求。

3.對外貿易面臨一定壓力。近年來,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一些國家或提高准入門檻,或增加監管頻率,限制了中國相關產品輸入,導致中國生物產業對外貿易形勢比較嚴峻。面對新形勢,中國醫藥出口結構亟待升級、一些中低端產品產能過剩的問題亟待化解。醫療器械行業也面臨同樣困境,出口額和出口價格均出現同比下降,國際價格競爭日趨激烈。

促進生物產業創新發展的建議

在新形勢下,中國應繼續深入推動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貫徹落實《“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十三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的相關部署,進一步分析研判行業發展的苗頭性、潛在性問題,著力提升產業競爭力,積極推進國際合作,不斷擴大產業有效需求,使生物產業加快成為踐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打造經濟發展新動能的先鋒。

1.堅定不移持續推動行業規制改革,營造更有利於行業創新發展的制度環境。進一步抓好落實市場準入、醫藥價格、招標採購、行業監管等改革,努力促進供給側政策和需求側政策銜接,加快研究明確分工和時間表。進一步鼓勵地方開展“先行先試”,積極開展相關改革落實情況的政策評估工作,儘快推廣成效明顯的有關改革舉措。

2.要聚焦產業發展迫切需求和薄弱環節,支持網絡化創新平臺建設。積極推進《“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十三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的落實,進一步構建全球基因庫聯盟體系,加快啟動高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醫學影像信息庫等一批網絡化創新平臺的佈局研究工作。

3.要更加關注行業苗頭性、趨勢性問題,做好行業形勢分析研判工作。一方面,要及時瞭解發達國家最新政策動向,研究和儲備有關政策,積極應對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醫藥製造業加速回歸等新形勢;另一方面,要關注生物技術與信息技術加速融合等行業發展新趨勢,著力開展信息技術與生物技術融合(IT+BT)等方面的研究。

4.要把握“一帶一路”倡議的機遇,推動生物產業國際合作邁上新臺階。進一步鞏固現有中以、中德、中古生物技術合作成果,推動技術、產業、人才和資本全方位合作。鼓勵和支持企業在基因檢測、生物育種等中國優勢領域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重點開展合作,擴大中國生物技術企業和產品在全球的影響力和市場份額。

(作者單位為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