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都敢吃”的重庆火锅您敢吃吗?它来源于码头打工的船夫


重庆火锅,既是一种美味佳肴,又是一种烹饪方式,也是饮食文化的一个内容。其特点是一烫,二鲜,三是味适众口,四是“啥都敢吃”,五是乐在其中。

重庆火锅,又称为毛肚火锅或麻辣火锅,起源于明末清初的重庆嘉陵江畔、朝天门等码头船工纤夫的粗放餐饮方式,原料主要是牛毛肚、猪黄喉、鸭肠、牛血旺等。后来发展为毛肚火锅,挑夫挑一担子,沿街叫卖,一头放红泥小炉子,炉上放着分格的大洋铁盘里面熬上卤料,那沸腾着的卤料辣麻咸,另一头放了些碗筷,菜品,还有配料。

而菜品就是便宜的水牛内脏,将内脏,肚子切成小块。一般在桥头河边的船工,码头工们,就围着担子吃起来,一人认定一个格子,一边烫一边吃。


另外有一种说法,说四川火锅起源于川南江城泸州,且有证据:重庆火锅较集中的地方是小米滩,据说以前长江边上的船工跑船常宿于小米滩,停船即升火做饭驱寒,炊具仅一瓦罐,罐中盛汤,加入各种菜,又添以海椒、花椒祛湿,船工吃后,美不可言。这食欲便沿袭下来,传至重庆扎根,并渐丰富,成为川人特有的美食。

到民国的时候,重庆才有饭店将火锅提升了下档次,在桌上放个小炉,而分格的铁盆换成赤铜的小锅,卤汁蘸料由食客搭配,以求干净,也为了合客人的口味,菜品自然也加的更多,有生鱼片、鲫鱼、鸭杂等等,告别了最开始的担夫沿街叫卖。

抗战时期,国府西迁,火锅的第一个时代来了,而当时的火爆程度“日暮长街吃火锅,家家扶得醉人归”。当时戴笠就开过一次500人火锅宴,来显得阔绰大方。而到现今重庆火锅已经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美食文化,是世界餐饮文化更是中国餐饮文化的一块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