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有司馬睿南逃,宋有趙構逃到南方,為何崇禎死心眼不讓太子南下

司馬睿逃到南方,在健康繼位,延續了晉朝100多年的國運,趙構逃到南方建立的南宋又給宋朝續命將近150年,然而,在大廈將傾之時,崇禎皇帝卻沒有讓他的太子或者三個兒子中的任意一個逃到南京,從而措施良機,導致父子最終都困死北京的悲慘結局,這是為什麼?


晉有司馬睿南逃,宋有趙構逃到南方,為何崇禎死心眼不讓太子南下

一、政治正確問題

明太祖立國金陵,歷洪武、建文、永樂三朝,前後共五十三年。永樂十九年成祖遷都燕京,降南京為留都,南京的全套政治機構仍然保留並仍然正常運作直至崇禎年間。然而,儘管南京五臟俱全,但事實上對於國家政治而言,這五臟僅僅是個擺設而已,並無太大實權,在政治上的影響力,與北京中樞機關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成祖之所以放棄父皇在金陵的基業而遷都燕京,一則是因為他在燕地就藩數十年,人脈廣、根基厚,燕薊之地是他的立身之本,二則,是因為明朝最大的外患——蒙古至今餘孽未消,遷都燕薊有利於鞏固邊防。

成祖將首都定在邊防門戶之後,與綿延蒙古高原南緣的邊防國門僅隔燕山、軍都、西山這三扇天然影壁,很顯然,成祖的這個決定,使皇帝親自成為了自己國度的門房。成祖親征漠北、英宗北狩土木堡、武宗北巡應州,無不是天子守國門的典範。

由此看來,天子守國門的基調,其實從成祖之時就已經定下了,這是一個道德制高點,因為這是祖宗定下的調子,你不遵守,你就不孝,你就是王八蛋,死了都進不了祖墳。

晉有司馬睿南逃,宋有趙構逃到南方,為何崇禎死心眼不讓太子南下

二、崇禎性格問題

崇禎皇帝屬於典型的有病看大夫,看不好就殺大夫的性格,推卸責任,不能承擔過失,在崇禎的心理,“我沒錯,都是你們的錯”這個想法根深蒂固,這直接導致他跟群臣的關係非常糟糕,群臣不願意出提意見,也不想為皇帝分憂,因為他們知道,崇禎翻過臉來就會把責任推到他們身上,說殺就殺。

南渡一事,崇禎未嘗沒有想過。崇禎十七年正月剛過,崇禎單獨召群臣論政,東宮左中允李明睿告訴崇禎,此誠危急存亡之秋,唯有南遷可行。崇禎一時間非常激動,告訴李明睿,此事朕欲行已久,奈何外面朝臣不從。這事朕想做,但你先別往外說,你敢說出去就殺你頭。

李明睿的後臺是當時的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華,是當時崇禎的一個肱股之臣,也是一個忠烈之士。南遷一事是李邦華想出來,讓李明睿去探探口風的。既然皇上想做這事,那麼就要儘快準備行事了,畢竟當時農民軍已經打下了山西,且投來牒文說三月十日到京,留給崇禎的時間不多了。

但是這事不是說幹就能幹的。前面的答案已經提到了,崇禎在之前早就已經把能幫助他的人都得罪完了,剩下的不是投機分子就是得過且過之人,像李邦華這樣還願意為他賣命的人著實不多。南遷一事如果內閣不點頭,誰都走不了。李邦華一邊準備著,崇禎另一邊就找來內閣首輔陳演說了自己想南遷,想讓他在朝上發個話表個態,甚至不用他明確同意,只要不說反對就行。然而陳演面對崇禎的懇求一言不發,最終蹦出兩個字:呵呵。

三月初一崇禎再次召集論政的時候,為了最大限度地保住明廷,李邦華公開的說法變成了使東宮南遷監國,擇忠愛之臣輔之,而讓崇禎留在北京。言下之意就是,你們不是想讓皇上死嗎,行,皇上你們不讓走,好歹讓太子先走,你們愛跟著不跟著,不強求你們跟著去南京。

所以,話剛說完,一個叫做光時亨的兵科給事中跳了出來,駁斥李邦華是歪理邪說,擾亂國本。李明睿自然要站出來維護自己的老師,就說咱們要為國想想啊,要不乾脆讓皇上親自南遷,為大明國續命。結果,光時亨愈發來勁了,破口大罵說這時候了你竟然想忽悠皇上逃跑?你是想搞一出唐肅宗的故事嗎?

崇禎好面子,一氣之下,把鍋甩給李明睿和李邦華,說你們淨說些什麼歪風邪氣,本來國君就是要死社稷的,朕怎麼可能跑?你們平日一套一套的,關鍵時刻沒人頂事。就這樣吧,你們都滾吧,徹底喪失了良機。

晉有司馬睿南逃,宋有趙構逃到南方,為何崇禎死心眼不讓太子南下

三、群臣們的私心

很明顯,內閣對於崇禎南遷與否並不關心,他們只想撈個好名聲而已,很顯然,相比南遷苟延,崇禎死國更利於他們維護自己的利益:他們早就看出來大明國要完,即使南遷,也躲避不了最終被農民軍或清軍消滅的命運,而自己位高權重,在外人看來應當是與大明國一心同體的,一旦崇禎南遷他們必須跟著一起去。然而跟著去南京毫無疑問是很艱苦的,做樣子也好,真心的也好,必須不停北伐嘗試收復失地。而歷史上無論是諸葛孔明還是岳飛,北伐的結果都並不好。更何況蜀漢與南宋至少人心還是齊的,而大明國早就人心散亂了。

他們只是一群文化人,換了誰做老大都是做,而跟著農民軍或者滿清可能還生活得比現在好點。有便宜不佔王八蛋啊,而只要崇禎活著一天,他們佔這個便宜就不能名正言順;而只有崇禎死了,他們才能順其自然地去改換門庭。

這就是又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而崇禎就是那個牌坊的基石。崇禎越早死,大明國就越早完,他們的牌坊就越早立起來,就能越早吃香喝辣。

晉有司馬睿南逃,宋有趙構逃到南方,為何崇禎死心眼不讓太子南下

四、想逃逃不了了

李自成兵臨城下時,崇禎找來自己的妹夫,駙馬都尉鞏永固,讓鞏永固帶著家丁,送太子和永王、定王南渡金陵,延續國祚。但是此時已經為時已晚,鞏永固已無力送三人出京,只得把三人送去國舅周奎,也就是三兄弟的外祖父家。而崇禎也知道三個兒子一定是逃不出北京城的而自己又一定會死,又寫了御詔把太子託付給姐夫,京營指揮使朱純臣。結果朱純臣這位老兄死守朝陽門,誰來都不開,連崇禎來叫門都不開。


太監曹化淳、王相堯開城門迎賊入京,農民軍進城,崇禎在逼死後妃、殺死女兒之後自縊而亡,是為甲申之變。鞏永固自焚,朱純臣被殺。李邦華在家中自盡殉國,李明睿被農民軍所俘,後降清。

太子朱慈烺在甲申之變時失蹤,後來有許多人冒充太子去找李自成談條件,但都被識破:太子曾患有牛皮癬,而且蛀牙嚴重,那些自稱的太子沒有一個符合這些特點。

而永王和定王在外祖周奎家裡得以避難,三月二十日李自成入紫禁城,周奎進獻自己的外孫永王、定王給李自成以求善待。李自成自然殺死了這兩名“前朝餘孽”,由是朱由檢血脈蕩然無存,朱由崧在南京的繼位也就成為了順理成章的事。周奎不僅在李自成手下很好過,後來多爾袞也沒有把他怎麼著。

晉有司馬睿南逃,宋有趙構逃到南方,為何崇禎死心眼不讓太子南下

總之,崇禎並非不想送太子及永王、定王南渡,奈何為自己之前作的死以及祖宗給自己下的套困在北京,又在與群臣人心與利益的博弈中,沒能贏過這些見風使舵的精明政客,只得和一家老小一道被拋棄在北京這座囚籠當中,慢慢困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