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灭亡竟是因为黄河改道,宋朝三代皇帝愚蠢行为令人啼笑皆非

说起来北朝灭亡的原因,很多人立刻会想到诸如“三冗”,兵制的畸形,官吏的腐败,军事孱弱,缺少战马,没有长城防御等等。

但实际上,在北宋灭亡的原因中,有一个十分要重的因素很多人却不知道。

这就是北宋历史上的黄河改道事件,史称“三易回河”,这个事件直接导致北宋中后期经济危机,军事国防废弛,直到影响后世百年!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北宋灭亡竟是因为黄河改道,宋朝三代皇帝愚蠢行为令人啼笑皆非

黄河,中国人的母亲河,黄河流域在秦汉隋唐时代孕育了伟大的华夏文明,但同时,气候的变化,战乱的破坏和人为因素等等原因,导致黄河泥沙量剧增,水位逐渐增高。

到了北宋中期有一个叫李垂的人上书,称黄河很可能改道向北,那么假如黄河流到辽国附近,辽人就可以乘船南下,汴梁的黄河天险就不复存在。

简单来说,他的观点是,当时黄河大有从河南向北改道的趋势,看起来有可能直接延伸到河北北部今天北京附近,因此,应该下大力气将黄河水引向南。

这种言论获得了当时宋朝政府大多数人的支持,到了宋仁宗时代,终于开始着手进行黄河改道的工程。

北宋灭亡竟是因为黄河改道,宋朝三代皇帝愚蠢行为令人啼笑皆非

宋仁宗时代,主要是把黄河引到向南,但这在当时根本是不可能的,结果就出事了。

这一行为直接导致“塞商胡北流,入六塔河,不能容,是夕复决,溺兵夫、漂刍藁不可胜计”,黄河附近还是当时北宋的经济核心地区,这地区出现黄泛区,直接导致宋朝河北被毁坏大半。

要知道,当时的河北是北宋抵御外敌的军事重镇,最初这里屯扎了十万重兵,土地肥沃,物产也算丰富。然而,宋仁宗第一次黄河改道后,因为河堤决口直接导致河北重镇镇定被毁,千顷良田成为沼泽地,兵源从十万之众锐减到两三万人,可以说镇定州被毁了一大半。

宋仁宗死后,他的儿子宋神宗继续“作死”,妄图让黄河回流。

结果这一次又导致黄河决堤,河水冲入淮河流域,河南山东江苏大片地区被淹,良田被毁,百姓流离失所,就连苏轼都差点被淹死,苏轼还因此大骂朝廷:“没这本事就别瞎折腾。”(“汝以有限之材,兴必不可成之役”)

这次改道失败,留下的最严重后果就是黄泛区蔓延到整个华中和华东地区,使得宋朝政府必须每年出动巨大的人力物力整治,且收效甚微。

宋神宗认识到改道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暂停了黄河回流工程。

但是没想到,宋神宗死后他的儿子神哲宗竟然故技重施,再度妄图引黄河回流。

这次再次失败,黄河再度决口奔腾而出。

北宋灭亡竟是因为黄河改道,宋朝三代皇帝愚蠢行为令人啼笑皆非

宋仁宗宋神宗神哲宗三代君主,数十年努力,不但没有使黄河回流,反而亲手毁掉了河北军事重镇,宋徽宗接手皇位时,抵挡北方游牧民族前沿阵地镇定州只剩五六千兵,黄河以南山东江苏河南等地区大片良田被毁,百姓逃荒,根本无法修复。

所谓“自永静以北居民所存三四,自沧州以北所存一二,......千里萧条间无人烟......河北朝廷根本,密迩强敌。居民流散仓廪空虚,城郭不修甲兵不利,万一有警何以为计。”

结果后来金兵南下,河北地区极度空虚,宋朝政府被黄泛区拖死,最终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