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妖怪系列——物老成精

唐朝妖怪系列——物老成精

很少有人知道,其实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在中国的起源就是从讲鬼怪故事开始

中国的小说诞生,一般认为是从汉魏六朝开始(就是曹魏、晋朝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有继承关系的朝代),为什么从这个时代开始?

原因是:

虽然在公元一世纪左右,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但是一直到100多年后的汉末三国时期,纸的成本仍然没降下来,目前世面上流传的“关公夜读春秋图”,要找毛病的话,其中一个明显毛病就是关公当时很大概率拿的不是纸书而是竹简

唐朝妖怪系列——物老成精

造纸术逐渐普及,大量书写成为现实,小说才有了诞生的物质基础。

再加上汉魏六朝时长期战乱不断,社会结构动荡,所以人们倾向于脱离现实寻求精神安慰,于是谈鬼怪异事的故事首先被印刷成纸书,中国小说就这么诞生了。

然后发展到唐朝,造纸术取得了重大突破,用生长迅速的竹子造纸成为可能,于是唐朝开始了一个文化繁荣期,小说等印刷量直线上升。我们今天人熟悉的妖怪形象开始深入人心。

唐朝妖怪系列——物老成精

而在现代,对妖怪的研究作为文化研究的一部分受到学术界重视。80年代以来研究中国妖怪的专著屡见不鲜。

所以各位读者,其实学者们也是很可爱的!没想到吧!

当然学者们研究妖怪,方法在普通读者看来也很新鲜,他们甚至给妖怪们分门别类做数据表。。。

按照学者的界定,古代小说中,对妖怪的定义为:存在于人们观念中的,具有超自然力或者拟人化了的动植物和无生物。

唐朝是个妖怪成精很频繁的时代,出现的妖怪种类远比前代多,据统计,在汉魏六朝370年历史里,文学作品里出现过“动物妖怪”只有25种,而在唐代仅仅270年时间里,“动物妖怪”居然冒出来40多种。

除此之外,植物妖怪,如松树,柳树,人参,石榴,百合。葡萄,胡桃(再列下去我会留口水)三十多种只是小CASE。尤其好玩的是各种“无生物妖怪”,如画像,白骨,油灯,毛笔,漆桶,水桶……也有三十多种。

唐朝妖怪系列——物老成精

为什么唐朝人这么神经兮兮的?

因为唐朝人尤其相信“物老成精”,物品使用时间长了就必然成精,嗯,看来今天的手机是没有机会了,因为现代中国人平均23个月就更换一台手机。

先看一个物老成精的故事。

唐朝宝应元年时,汝南有一名叫岑顺的青年,文武双全,尤其精通于兵书将略,有一次旅行到陕州,由于家中贫穷住不起旅店,这时有在当地的远亲愿意免费提供一套山间老宅让他长期居住,不过熟悉内情的人偷偷告诉他“不能住,这房子闹鬼”。

而天不怕地不怕的岑顺却不在乎,说“天命有常,一切注定,我怕什么呢?”于是收拾行李,住进了这所凶宅。

就这么住了一段时间,岑顺一直闭门读书,少与人来往,也没碰到什么怪事,唯独开始在夜中在听到军队击鼓鸣金的声音。这声音只在屋子里听的到,只要走出屋子,这声音就消失了。

唐朝妖怪系列——物老成精

放别人估计会疑心重重,可岑顺是谁啊?放今天来说算是个资深军史爱好者,遇到这种事他反而很高兴,为什么呢?因为史书上还记载过有一个人,经常听到不知所踪的鼓鼙声,这个人叫石勒,是五胡十六国时代的羯族后裔,他率领族人在五胡十六国时代混乱局势下杀出一片天地来,最后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后赵,成为一代开国君主。这种人必定是军史爱好者模仿的偶像。

于是几天以后的夜晚,岑顺睡梦中看到一个身着盔甲的人来报信,声称自己是金象国的信使,前几日夜晚军队演习声音惊扰了岑顺,实在不好意思。现在金象国正面临敌国入侵,正急于寻求外援,如果岑顺愿意帮忙,金象国愿意委以重任。这还有什么说的,当即答应。

于是几天后的夜里,忽然屋中刮起大风,吹动帷帘,灯光下忽然出现了数百高约几寸的铁甲骑兵,在屋中到处驰骋,很快结成了森严的军阵,原来这就是金象国的大军了。

唐朝妖怪系列——物老成精

而他们的敌国呢?则是“天那国”。

东面壁下有鼠穴, 化为城门,垒敌崔嵬,三奏金革,四门出兵,连旗万计,风驰云走,原来是一群老鼠成精。

岑顺为金象国国王出谋划策,帮助克敌制胜,数次决战后,天那国的老鼠大军被打得溃不成军,于是金象国国王发下赏赐,宝贝明珠珠玑无限

岑顺志得意满,沉迷于每晚靡战,和亲戚朋友交往越来越少,亲戚们发现他脸色日渐憔悴(熬夜打游戏),于是产生了怀疑,一次把他灌醉后逼问,才终于说出了实情。

亲戚们于是趁岑顺不在时去了他家,在他房间里掘地九尺,忽然整个房间都塌陷了,原来地底有个古墓,墓中到处是明器,尤其是有一副巨大的象棋棋盘,其中棋子都是金铜所制,原来金象国大军是这些棋子所化,为了抵抗老鼠们的进攻,才托梦向岑顺求助。而送他的那些赏赐珠宝,则都是墓中的陪葬品。

亲戚们把古墓中的象棋棋盘付诸一炬,然后把出土的陪葬品给岑顺看,岑顺看后恍然大悟,大吐一场后恢复了健康。而这所山间老宅也从此再没有怪事发生。

唐朝妖怪系列——物老成精

这个故事记载于唐人牛僧孺的名著《玄怪录》,牛僧孺本人做过唐朝宰相,身为宰相之尊,却有闲情雅致去编撰这类妖怪故事,倒是和后世明清风气完全不同。

后世官僚阶层文人不少也喜欢这类故事,但明清时代儒家教条强化,言鬼神之事容易被人批评是有违先贤“

子不语怪力乱神“的教诲,所以明清文人除了纪晓岚这类人物外,写鬼故事一般都是化名。

唐朝妖怪系列——物老成精

唐代则不同,唐代无论上流还是底层社会,对于鬼怪故事几乎是全民狂热,尤其是对 佛道两教人士和妖怪斗法的故事尤为热衷,在这个系列的下一篇文章里,我们就讲讲唐朝和尚道士和妖怪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