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飆升,怕熱的孕媽該如何舒適度夏?

用戶3708573157

孕媽咪在夏天可千萬要小心,因為高溫酷暑,容易引發一系列問題,造成安全危機。


麻煩一:夏季,酷熱多雨,暑溼之氣易乘虛而入

1、要注意飲食衛生慎防感染。

孕媽咪在夏天可千萬不要忽視飲食健康,否則會引起消化道感染,嚴重的會導致子宮收縮,甚至引發早產。孕媽咪會出現食慾下降,消化能力也隨之減弱,在膳食調配上,宜少吃辛甘燥熱的食物,以免過分傷陰,多吃甘酸清潤之品,如綠豆、西瓜、烏梅等。

2、不宜過多吃冷飲,以免傷脾胃。

孕媽咪在懷孕期胃腸對冷熱的刺激極其敏感。冷飲能使胃腸血管突然收縮,胃液分泌減少,消化功能下降,從而引起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腹瀉,甚至引起胃部痙攣,出現劇烈腹痛現象。

同時孕媽咪大量貪食冷飲,可以導致局部抵抗力下降,令潛伏在咽喉、氣管、鼻腔、口腔裡的細菌與病毒乘機而入,引起嗓子痛啞、咳嗽、頭痛等,嚴重時還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或者導致扁桃體發炎等。

吃冷飲時,胎寶貝會在子宮內躁動不安,胎動會變得頻繁。因此,孕媽咪吃冷飲一定要有節制,切不可貪吃冷食。

3、合理安排飲食,要清淡,少吃多餐,避免高糖食品。

要適量地多吃新鮮多樣的蔬菜、富含纖維素的食品,常吃雞肉絲、豬肉絲、蛋花、紫菜、香菇做成的湯。

夏季補充營養很重要,但也不要營養過頭了,以免造成嬰兒過大生產困難。選擇水果時應儘量選擇含糖量低的水果,或以蔬菜代替,如番茄、黃瓜等。水果的補充最好是在兩餐之間,每日最多不能超過200克。

麻煩二:孕期易發黴菌性陰道炎。

陰道炎是有念珠菌侵犯陰道表淺上皮細胞所致的炎症。孕期陰道內糖原增加、酸度增高時,念珠菌能迅速繁殖引起炎症,高溫、溼潤的環境會讓懷孕期間黴菌性陰道炎更是高發和常見。

1、穿著寬鬆透氣預防陰道炎。

2、注意個人衛生。

最好不要坐浴,容易增加感染的機會,因為水中的細菌、病毒極易進入陰道、子宮,導致陰道炎或尿路感染等。

3、孕期最好別用護墊。

懷孕期間,孕媽咪體內的分泌物增加,白帶增多也就成了很多懷孕的女性普遍都有的現象,於是一些孕媽咪用上護墊。長期使用護墊反而容易使陰部透氣不良而致感染。在分泌物不多的情況下,孕媽咪們應天天更換內褲。一旦發現分泌物增多,並有異味,就應儘快就醫。

4、沒事別用清洗液。

長期使用清洗液反而會破壞陰道酸鹼度,破壞陰道正常菌群,讓機體的感染率增加。孕媽咪使用清水就是最好的清洗方式。

麻煩三:夏天容易出現心慌和憋氣等症狀

夏天空氣溼度大、氣壓低,孕媽咪也容易出現心慌和憋氣等症狀。對於孕晚期的孕媽咪,這種症狀更為明顯。

1、備好家庭用氧氣袋。

如果孕媽咪頻繁出現這種症狀,或是孕媽咪孕前就有心臟的某些疾患,在夏天,孕媽咪一定準備家庭用氧氣袋,同時注意觀察胎動和胎心的情況,儘量能夠選擇家庭用的胎心監護儀,做好母嬰的監測。

2、洗澡不宜溫度過高。

孕媽咪在洗澡時室溫不宜過高,以皮膚不感到涼為宜。水溫最好溫熱,一般來說應在38℃以下。因為如果水溫或室溫過高可能因為缺氧導致胎寶貝發育不良。

洗澡的時間也不宜過長,時間最好控制在10~20分鐘。因為浴室內溫度較高、氧氣供應相對不足,加之熱水的刺激會引起全身體表的毛細血管擴張,使孕媽咪腦部的供血不足,有的孕媽咪容易出現頭昏、眼花、乏力、胸悶等症狀,甚至可能暈倒在洗澡間。同時胎寶貝也會出現缺氧、胎心率加快的症狀。嚴重者還可使胎寶貝神經系統的發育受到不良影響。

麻煩四:夏季孕媽咪易發皮膚病

由於懷孕後體內激素的變化和身體狀況將發生改變,皮膚也顯得特別敏感,所以孕媽咪夏季更容易受各種皮膚病的困擾。

2、叮咬性皮炎:孕媽咪在懷孕期間所呼出的氣體因含有多種不同的化學物質,很容易就成為蚊蟲叮咬的主要目標。避免的最好辦法是用蚊帳。

被蚊蟲叮咬後,孕媽咪可用家中的溼肥皂塗在患處,也可以試試用涼水溼敷,或用薄荷葉、大蒜擠出汁擦在被咬處。很多止癢的藥品孕媽咪都不宜用。

3、色素色斑加重:夏季太陽光比較強烈,孕媽咪會出現色斑和雀斑等,或色素加重。外出時,要注意防曬,應該戴上帽子或者打傘,防止陽光直接照射,同時攝取足夠的維生素C也很重要。選擇在早晚陽光不太強、溫度不太高時出去散步,而且儘量去陰涼的地方。

麻煩5五:孕媽咪易患上的疾病是感冒。

三伏天暑熱傷人,孕媽咪的身體處於陰血精氣不足的狀態,導致抵抗力相對很弱,易受到病毒感染,同時室內外溫差大,容易引起孕媽咪感冒著涼。

房間裡的溫度、溼度要適宜,溫度保持在26℃左右,溼度控制在60%左右,要經常通風換氣。不應在溫度調節過低的空調房間休息或涼水清洗,以免發生感冒發燒。

多喝開水,保證足夠的睡眠休息。如果感冒發燒要儘快控制體溫,可在額、頸部放置冰塊等降溫,但切忌自己亂用藥。

孕媽咪的涼夏方案

空調原則:孕媽咪不要貪圖涼快,同時室溫不宜降得太低,以免孕媽咪走出空調室時驟冷驟熱,引起血管突然收縮擴張。

科學方案:室內外溫差一般不超過5℃。同時要定時通風,每4~6小時關閉空調,打開門窗,令空氣流通10~20分鐘。

風扇原則:電風扇的風吹到人體的皮膚上時,汗液蒸發作用會使皮膚溫度驟然下降,導致表皮毛細血管收縮,易出現頭暈頭痛、疲憊無力、飲食下降等不良反應。

科學方案:應注意避免長時間的電扇吹風,必須吹時也只宜選用微風間隙吹,而且不宜直接吹在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