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支付公司違法獲利千萬被央行罰沒近2600萬!

導讀

繼銀行被強監管後,支付行業或已面臨全線肅清。

這家支付公司違法獲利千萬被央行罰沒近2600萬!

1

智付支付被罰沒2561萬

繼民生、平安1.76億元天價罰單後,央行再開大罰單!5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網站發佈行政處罰信息顯示,智付電子支付有限公司違反支付結算管理規定,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給予該公司警告,沒收違法所得1107.9萬元,並處罰款1453.5萬元,罰沒合計金額2561.4萬元;對該公司1名相關責任人員給予警告,處以罰款合計80萬元。

5月15日,智付支付發佈公告,針對近日接連收到央行深圳中心支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圳分局的行政處罰通知書作出回應。公告稱,智付支付已成立以公司主要領導牽頭的整改工作組,通過全員學法、支付系統升級、商戶管理模式創新等多種方式優化內部管理,落實各項整改工作。

這家支付公司違法獲利千萬被央行罰沒近2600萬!

之前支付行業罰單雖陸續不斷,但金額普遍不大。據小債統計,智付電子支付本次被罰是央行今年開出的第29張罰單,也是今年支付行業開出的最大罰單!

據央行官網顯示,智付在2012年獲得支付牌照,支付牌照類型是互聯網支付,且在2017年6月成功完成牌照續展。另外,智付還於2015年獲得外管局跨境外匯結算業務試點資格,是全國30家有跨境支付資質的金融機構之一。

這家支付公司違法獲利千萬被央行罰沒近2600萬!

這家支付公司違法獲利千萬被央行罰沒近2600萬!

2

智付屢違規,曾為非法外匯平臺提供支付通道

工商信息顯示,智付電子支付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註冊資本10111萬元,是智付科技集團控股的國內領先的第三方支付企業。主營電子支付系統、支付結算和清算系統的技術開發及支付服務。

這家支付公司違法獲利千萬被央行罰沒近2600萬!

母公司智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業務相對較雜,主要業務為網絡技術、軟件技術開發與銷售,網上銷售數碼產品、家居用品、服裝首飾及其它國內貿易,從事貨物及技術的進出口業務、信息諮詢代售火車票、飛機票。對外投資企業31家,涉及的行業包括跨境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移動醫療、智慧城市、互聯網社交、通訊、O2O旅遊、信息技術等各個領域。據智付集團公開的資料顯示,整個集團2014年~2015年的營業利潤一般在140萬~150萬元之間,2016年為1341.67萬元,2017年第三季度則出現提升,為2212.01萬元。

放眼支付行業來看,其盈利能力平平,近幾年也在謀求轉型。

據小債不完全統計,加上本次吃大額罰單,智付在今年短短4個多月內已經被罰3次,差不多每月就要被罰一次,罰單也是很密集了。

日前,智付支付近日又接到了國家外匯管理局的罰單。處罰書文顯示智付支付涉及多項違法違規事實,具體包括:違反外匯賬戶管理規定的逃匯行為,未按照規定報送財務會計報告、統計報表等資料,作出處罰的日期為2018年4月28日。

這家支付公司違法獲利千萬被央行罰沒近2600萬!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個行業裡能排的上名的正規支付機構,竟然明目張膽逃匯,情節之嚴重令業內人士咂舌。(逃匯行為: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違反國家規定,擅自將外匯存放境外,或者將境內的外匯非法轉移到境外。)

另外,就在4月中旬,智付電子為境外非法企業提供通道,中國人民銀行深圳中心分行已於2017年12月底要求停止新增業務開展,在2018年3月7日對智付支付做出全面停止業務,並罰款人民幣3萬元。案由起於多用戶投訴,一些用戶聽信外匯平臺的業務員誘導,在外匯平臺上開戶進行投資,這些外匯平臺包括聯準(上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香港天富寶證券有限公司等,賬單顯示是通過智付支付進行資金連轉。其中有用戶投資38萬,虧損29萬,也有用戶血本無歸。

為非法外匯平臺提供支付通道在支付行業屢見不鮮。值得注意的是,支付寶曾於2016年被舉報涉嫌為境外賭博平臺提供通道。除此之外還有國付寶和外匯平臺聯合詐騙案,今年2月份國付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非法為香港創利豐黃金外匯現貨期貨交易平臺提供支付通道,而香港創利豐涉嫌

利用QQ直播間詐騙薦股重倉、滿倉,不到20分鐘瞬間就被系統強制爆倉,受害人11萬人民幣瞬間血本無歸。據受害人爆料現在中國大陸已有千人被詐騙,金額高達6000萬元。目前受害人已經報警,警方已經立案調查。

這家支付公司違法獲利千萬被央行罰沒近2600萬!

據悉,非法外匯交易活動主要為非法從事多種金融產品槓桿交易,包括外匯、貴金屬、期貨、指數等產品交易,不論境內的還是境外的均未得到我國金融監管部門批准。目前網絡上活躍的外匯交易平臺主要有兩類,第一類是直接對接國際外匯交易市場,由國外監管部門批准的境外經紀商代理交易。被業內人士俗稱為“炒外匯”。但是,外匯保證金交易屬於應取得金融監管部門批准的金融業務,但在中國目前並沒有法律法規明確允許該交易,外匯交易平臺並未合法化。第二類則是以境外正規經紀商為噱頭,以直接參與國際市場交易為誘餌,承諾高額回報,以傳銷或集資模式進行金融詐騙。

總之都是不合法的,也提醒投資者注意非法互聯網外匯交易平臺風險。

3

監管持續收緊、嚴查合規

據悉,央行對支付機構共計開出了22張公開處罰清單,其中包括支付寶、拉卡拉、通聯支付、聯動優勢等在內的多家支付機構。加上5月以來開出的罰單,截至目前,監管已開出29張罰單。5月14日,央行支付結算司司長謝眾在出席論壇活動時也表示,2018年,央行將繼續大力推動我國非現金支付環境的建設,指導市場主體對企業、居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支付產品。

現階段支付行業正處於傳統支付向互聯網支付的轉型,加強新時代監管和風險防範很有必要。值得注意的是,支付行業監管力度空前增強。

從去年開始,第三方支付領域開啟強監管模式,監管罰單不斷、牌照管理收緊。從處罰類型看,支付機構多因在備付金、反洗錢、客戶信息保護等方面存在違規而遭到行政處罰。在牌照層面,截至目前,央行官網顯示,已註銷28張各類型業務第三方支付“牌照”。

同時,監管機構針對備付金存管、無證支付清查、“斷直連”等下發了多項制度文件。隨著第三方支付監管方面的217號文、218號文和296號文落地,網聯、銀聯發力條碼支付合規清算,監管持續收緊、嚴查合規。同時行業進一步分化,強者生存,弱者出局。

2017年已來,支付行業抽查工作增多,未來隨著央行對支付機構調研檢查的深入開展,支付行業處罰或成常態,強監管嚴監管之風將貫穿始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