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民族英雄,为大唐开疆拓土4000余里,人称“西域雄狮”

众所周知,大唐帝国中前期的疆域极为辽阔,可经安史之乱这么一折腾之后,就大不如从前了,河西走廊遭到了吐蕃的入侵,唐朝官方对河西地区有了一个新的称呼,叫做“甘、凉十一州”。

至此,“甘、凉十一州”的问题成了整个大唐帝国的心痛,大唐已经无力驱逐入侵者、收复河西。

今天的故事主角便是跟此有关,他就是人称“西域雄狮”的唐朝民族英雄,张议潮。

唐朝民族英雄,为大唐开疆拓土4000余里,人称“西域雄狮”

一、

张议潮,沙州敦煌(今甘肃敦煌)人,世代为沙洲豪门首富。他自幼便对大唐故国心驰神往,立志要驱逐侵略者,为实现志向,他自由刻苦学习兵法和武艺,以自己的家产为军资,秘密招募、训练义军,同时不断收纳反抗吐蕃起义而被镇压后的流亡者,蓄积力量,伺机而动。

公元842年,吐蕃王朝统治阶层发生了大规模的内乱,唐军趁机收复了原州、威州和扶州。吐蕃在河西地区的势力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张议潮等待许久的机会终于来了。

公元848年,张议潮和好友揭竿而起。当地吐蕃驻军立马派兵镇压,在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时,张议潮身先士卒,始终冲在最前线,在主帅大无畏的精神和对吐蕃残暴统治的巨大愤恨之下,义军的将士们无不奋勇争先,拼死杀敌,最终进攻的吐蕃大败,沙州光复。

随后,张议潮乘胜追击,又一举收复了瓜州。

唐朝民族英雄,为大唐开疆拓土4000余里,人称“西域雄狮”

接着,张议潮立马派遣使节前往故国大唐,以明确自己起义是为了回归祖国。大唐在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对其大加赞赏,立马派遣军队进入河西地区,一起协助起义军。

就在派出使者团的同时,张议潮一边整顿、扩充军队,一边发展生产、囤积粮草军需。对此,河西地区民众表现出了空前的团结和支持,义军迅速壮大起来。在陆续击退了吐蕃对沙州的数次反扑之后,张议潮觉得实力已经足够强大了,遂决定转入对吐蕃的全面战略反击。

各地民众闻风而动,纷纷起义。义军势如破竹,连克伊州、西州、河州、甘州、肃州、兰州、部州、廓州、岷州等九州,至此,已沦为吐蕃统治近百年之久的大唐河西“甘、凉十一州”全部光复。

唐朝民族英雄,为大唐开疆拓土4000余里,人称“西域雄狮”

二、

当此捷报送到长安城后,大唐国内举国上下一片欢腾。

随后,大唐下令以河西义军为主,在沙州建立归义军,负责河西十一州的防守,封张议朝为归义军节度使、十一州观察使、检校礼部尚书,兼金吾大将军,成为整个河西地区最高军事、行政长官。

张议潮此时虽有了官职,但当时唐朝已国力衰弱,内忧外患,朝廷只能向河西地区提供极为有限的经济支持,而张议潮要面对的则是一片残破的河山,以及磨刀霍霍企图反扑的吐蕃。于是,张议潮决定开始在河西地区大力进行改革。

他以归义军强悍的武力震慑为后盾,以唐朝一贯的民族平等政策,大力争取少数民族上层的支持,同时在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等方面充分尊重和保护,甚至制定了极为严明的法规和军纪,以约束军队和汉人民众。在这些正确政策的作用下,河西地区有巨大影响力的少数民族吐蕃首领尚延心、回鹘首领仆固俊等相继率众归降。

随后,张议潮对他们所属的吐蕃、回鹘等少数民族士兵进行了整编,组成了一支忠于自己的精锐骑兵军团,总人数近7000人,成为了河西归义军一支强大的精锐武力。

与此同时,张议潮还大力兴修水利设施,开垦荒地,努力恢复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兴办学校,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在他的努力下,河西地区在短短数年时间内,就迅速恢复了元气,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首府敦煌成了西域名城。

唐朝民族英雄,为大唐开疆拓土4000余里,人称“西域雄狮”

三、

此后,强大起来的张议潮,开始大规模对侵犯河西地区者用兵。

公元856年,张议潮大败受吐蕃指示袭击河西的吐谷浑,并长途追击近千里。随后,张议潮开始集中兵力,全力以赴攻击依旧占据部分大唐河西故土的宿敌吐蕃。

公元858年,张议潮亲自率领7000骑兵,东征吐蕃在河西地区的最后一个据点凉州,并于三年后以全歼近万名吐蕃守军的战绩,收复了凉州。至此,吐蕃势力被彻底逐出了河西走廊地区,张议潮终于实现了幼时的梦想。但他并没有停止步伐,而是继续向西,扩大战果。

公元866年,他率领由河西各民族士兵组成的主力骑兵数万人,西征吐蕃占领下的西域大唐故土,斩敌数万人,陆续收复了西州、北庭、轮台等地。这是自安史之乱百年后,唐朝军队进入西域故地距离最远、战果最大的一次远征。

同年10月,已深入吐蕃腹地的归义军在张议潮的指挥下,于廓州包围了当时吐蕃的最高领导者尚恐热,吐蕃全线溃败,沦丧了近百年之久的陇右地区又回归了故国。张议潮创造了让后人感觉不可思议的“败吐蕃,河西、陇右之地尽归大唐”的奇迹。

唐朝民族英雄,为大唐开疆拓土4000余里,人称“西域雄狮”

四、

此时的张议潮可谓功成圆满。

公元867年,已经69岁高龄的张议潮亲自来到长安,向朝廷证明自己的忠诚。为表彰张议潮的不朽功勋,唐朝中央政府晋封他为左神武统军,晋官司徒,南阳郡开国公。公元872年,张议潮在长安病逝,一代“西域雄狮”就此陨落,终年74岁。

随后,唐朝廷追封其为太子太保,以国公规格隆重下葬。其病逝的消息传到河西地区后,万众悲哀,哭声震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