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中,被中國俘虜的聯軍:美國士兵愛內鬥,韓國士兵結局慘

在抗美援朝期間,中國志願軍在戰場上俘虜了大量的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士兵,因此在朝鮮北部的碧潼郡建起一個較大規模的戰俘營。他們來自各個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差異,在戰俘營的表現也各不相同。

朝鮮戰爭中,被中國俘虜的聯軍:美國士兵愛內鬥,韓國士兵結局慘

美軍戰俘:和其他國家戰俘相比,美國士兵明顯比較嬌貴,不能吃苦,精神也非常頹廢,而且內部矛盾較為突出,主要體現在黑人和白人之間,但是一旦生活條件好轉,大多數人的活躍性很強,積極參與戰俘營的活動,與志願軍關係良好,在後來被遣返時甚至還有不願回國的人。

朝鮮戰爭中,被中國俘虜的聯軍:美國士兵愛內鬥,韓國士兵結局慘

英軍戰俘:深沉、冷靜、自律性比較強,無論是被俘後早期的艱苦生活,還是後來生活條件的改善,他們大多數保持著軍人的儀態,認可被俘虜的事實,被遣返回國後,幾乎眾口一詞的表達了對志願軍提供的人道主義待遇的感謝。

朝鮮戰爭中,被中國俘虜的聯軍:美國士兵愛內鬥,韓國士兵結局慘

土耳其戰俘:原本是農牧民出身的土耳其士兵,對美國俘虜所不習慣的艱苦生活適應得很好,多數是樂天派,還經常用製作好的食物找美國士兵換取美鈔、手錶等財物,但不好管理,像一群遊兵散勇。

朝鮮戰爭中,被中國俘虜的聯軍:美國士兵愛內鬥,韓國士兵結局慘

韓國戰俘:被俘虜的韓國士兵沒有進戰俘營,他們一部分被吸收進朝鮮軍隊,一部分戰俘被送往朝鮮的各個礦廠進行勞動,他們的勞動任務包括在危險環境下推車以及鑽探,也因為如此,很多人的生命因此畫上了句號。

朝鮮戰爭中,被中國俘虜的聯軍:美國士兵愛內鬥,韓國士兵結局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