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要防腸癌 患這類病的人更危險

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更多健康內容不再錯過,不定期驚喜送給你

大腸癌的發病率通常會隨年齡增長而迅速上升。上海市區居民從45~75歲,年齡每增加10歲,大腸癌的發病率增加1倍以上,因此大腸癌好發於中老年人群中。我國大腸癌病人的中位年齡約50歲,較歐美報道的提前15年左右。歐美的大腸癌病人中40歲以下已屬少見,一般只佔2.2%~4.5%;固然在我國大腸癌低發區,50%的大腸癌可通過簡單易行的直腸指檢發現,75%~80%的大腸癌可通過普通的硬管乙狀結腸鏡檢查發現的概念依然應予以反覆強調。但隨著大腸癌發病率的上升,對發病部位趨向近側大腸的規律也有所認識,因此用纖維結腸鏡對全大腸進行檢查也日趨重要。

中年人要防腸癌 患這類病的人更危險

中年人要注意防腸癌

早期大腸癌多數無明顯症狀,或表現為癌前病變的症狀。隨著病變的進展,而出現一系列症狀和體徵。大腸癌常見的臨床表現是便血、黏液血便、排便習慣改變、腹痛、腹部包塊、腹水、腸梗阻、貧血等。

不同部位的大腸癌的臨床表現有一定區別:

1、右半結腸癌

由於腸腔較寬,糞便稀,較少見到腸梗阻,便血也不多見,而腹部包塊;貧血、消瘦、乏力相對較多見。值得注意的是右半結腸癌出現的腹部包塊並不完全是腫瘤本身,常常是腫瘤合併感染,甚至穿孔引起的粘連團塊,有時是由於腫物引起的腸套疊,後一種情況常表現為時隱時現的腹部包塊。

中年人要防腸癌 患這類病的人更危險

2、左半結腸癌

特別是乙狀結腸癌,該處腸腔迂曲,相對較窄,而此時糞便已成形,故較易引起腸梗阻。由於該部位腫瘤破潰後出血覆蓋於糞便表面,很易被患者察覺,故左半結腸癌便血較多見。便血的量和性狀往往與腫瘤部位有關,病變愈接近肛門血色越鮮,往往是血、便分離;病變越遠離肛門,血色越暗,且與糞便相混。高部位大腸癌糞便往往呈果醬樣。需要指出的是,40歲以後第一次出現便血的大腸癌患者中,2/3病人的病變仍限於腸壁,因此,只要提高警惕,及時檢查,仍可獲得較好預後。排便習慣改變也是大腸癌的常見症狀,如腹瀉或腹瀉、便秘交替等。病變接近肛門時,常有裡急後重感。

除腫瘤本身的症狀以外,大腸癌的併發症,如大腸與鄰近臟器的瘻,由於腫瘤壞死而出現的低熱,因腫瘤轉移而出現的肝腫大、腹水,以及腦轉移出現的神經系統症狀,常是晚期大腸癌的臨床表現。值得強調的是,我國直腸癌約佔大腸癌的50%,簡單的直腸指檢便可獲得診斷線索。因此,直腸指檢應視為體格檢查的常規。

中年人要防腸癌 患這類病的人更危險

有些誤診病例是由於醫生僅依症狀下診斷,不做檢查。也有的雖然做了相關檢查,因發現並存的良性疾病而忽略了同時存在的大腸癌,如便血者行直腸鏡檢查發現痔瘡,而未進行近段大腸的檢查,遺漏了同時存在的高部位大腸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