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罪魁禍首——腸癌

談到貧血,大家的第一反應恐怕是:缺鐵?消瘦?需要大量的“補”才行?誰又能想到,貧血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罪魁禍首——腸癌。

貧血竟然是腸癌的信號?!腸癌的信號不僅僅是痔瘡?是不是難以置信?我們先看一個真實案例壓壓驚——

浙江的一位中學校長,高先生平日工作較繁忙,有一定的醫療健康常識,會定期體檢。但是,近半年來,他反覆出現乏力、體檢下降的情況,發現貧血後,服用一些補鐵藥物。可體內的血紅蛋白在服藥後並沒有明顯的提升。

後來,瞭解到貧血是胃腸道腫瘤的臨床表現之一後,去醫院進行檢查,報告顯示升結腸粘膜不規則隆起,環形增厚,腫塊局部糜爛出血,伴有腸腔狹窄。最終確診為升結腸腺癌。

可見,如果身體出現明顯的身體變化信號後,既不要單憑主觀猜測,但也不能完全不當一回事!

結直腸癌,俗稱大腸癌,是發生在結腸與直腸的人類常見惡性腫瘤。根據2012年首次公佈的《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目前國內發病率約為29.44/10萬,死亡率為14.23/10萬,已上升至國內腫瘤發病率的第三位和死亡率的第五位。以上海為代表的發達城市地區的大腸癌發病率已經接近甚至高於發達國家水平。

腸癌的發病率連年“走高”,那麼,究竟哪類人群容易得腸癌呢?

貧血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罪魁禍首——腸癌

1、有家族腸癌遺傳病史的人群

直系親屬中有患腸癌的人群,尤其是連續兩代或以上都患有的,以及患病年齡處於50歲以下者,其後代患腸癌的風險比普通人高20倍左右。因此,建議該類人群需定期進行防癌檢查,如定期的便潛血免疫檢測、結腸鏡檢查等。

2、患過惡性腫瘤者(尤其是已患過腸癌的人群)

曾患過宮頸癌、使用放射性局部治療的女性以及患過腸癌的人群,其患直腸癌的機會高於常人。建議這類人群除了在腫瘤手術後的5年內正規隨訪外,5年過後並不是“大事完結”了,還需定期進行檢查。

3、患結腸息肉者

貧血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罪魁禍首——腸癌

息肉被稱為大腸癌的“前世”,尤其是大腸腺瘤性息肉,其本身就是癌前病變,約80%的腸癌是經過腺瘤性息肉轉變來的。所以,有腸息肉的患者,一是要及時切除息肉,二是要定期做腸癌篩查檢測。

4、大腸癌高發區40歲以上有症狀的人群

我國大腸癌高發區主要是珠江三角洲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以及港澳臺地區,特別是江浙滬三地是最高發區。

5、患有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是身體內的“定時炸彈”,長期受慢性炎症的刺激易惡變成癌。

6、來自血吸蟲疫區、患有血吸蟲病的患者

血吸蟲卵沉積在大腸黏膜,造成刺激會導致大腸癌變。所以,對於有接觸血疫水或本身得過血吸蟲病的人群,要定期做腸癌篩查檢測以排除腸癌發生的可能。

7、膽囊切除後的患者、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以及長期便秘者

貧血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罪魁禍首——腸癌

該類人群患腸癌的風險雖不如前6類人群高,但根據研究表明,他們得腸癌的幾率高於常人。

溫馨提示:對於腸癌高危人群,建議即使無明顯症狀發生也必須定期進行防癌檢查,如定期的便潛血免疫檢查、結腸鏡檢查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