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被称为东林六君子!

 东林党是明代晚期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政治集团。公元1604年,顾宪成等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等讲学其中,“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其言论被称为清议。朝士慕其风者,多遥相应和。这种政治性讲学活动,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天启年间,东林党议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由士大夫们政见不同的论争,转而为与阉党的血腥斗争,东林党人表现出了“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五年(1625),杨涟、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等六人殉难,时称“六君子”。

袁化中

他们被称为东林六君子!

字民谐,别号熙宇,明朝武定(今山东省惠民县)人。晚明政治人物,东林党人。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考中进士,历任内黄、泾阳知县,多有善政。泰昌元年(1620)提升为御史。他耿直、清廉,勇于扶正压邪。

熹宗时,论述时政八事曰:“宫禁渐弛,言路渐轻,法纪渐替,贿赂渐章,边疆渐坏,职掌渐失,宦官渐盛,人心渐离”,均切中利弊要害;又与杨涟等--魏忠贤,揭发崔呈秀-行径,魏党大恨,诬其受熊廷弼贿万金,下镇抚狱,受尽酷刑,冤死狱中,与同遭冤杀的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并称为“东林六君子”。

崇祯初,袁化中才得平反,赠官太仆卿。福王时,追谥“忠愍”。 清初,惠民县修建了“双忠祠”(地址在今县招待所西南隅),纪念袁化中和李浚。

杨涟

他们被称为东林六君子!

字文孺,号大洪,明代湖广应山(今属湖北广水)人,明代晚期著名大臣、谏官、东林党人、政治家,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进士。 初任常熟知县,举全国廉吏第一,入朝任给事中。明神宗病危,力主太子进宫服侍皇帝。明光宗即位,极力反对郑贵妃求封皇太后。光宗病重,召见大臣,他不属大臣,亦在召见之列,临危顾命;光宗逝世,李选侍居乾清宫挟太子欲把持朝政,他说服朝臣,挺身而出,闯进乾清宫,拥太子即位,并逼李选侍移出乾清宫,安定了朝局,升兵科都给事中。

周朝瑞

他们被称为东林六君子!

明代政治家,著名的东林党人。字思永。临清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周朝瑞考中进士,授为中书舍人。他学识渊博,性格耿直,对万历末年朝政腐败又忧又愤。神宗死后,光宗即位,升他为吏科给事中。周朝瑞与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人一直站在反太监斗争的前沿。 七月二十四日,杨涟、左光斗、魏大中三人被害于狱中。不久,袁化中、周朝瑞也先后被害。顾大章-自杀。历史上把在这次在狱中受难的六位东林党人称为“前六君子”。崇祯初年,魏忠贤阉党被清除,周朝瑞得到平反,追赠大理卿。福王时,周朝瑞被增谥为“忠毅”。

顾大章

他们被称为东林六君子!

字伯钦,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代东林党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历仕泉州推官、常州教授、国子博士、刑部员外郎、礼部郎中、陕西副使,为魏忠贤党构陷,投缳而死。 父顾云程,任南京太常卿。顾大章与弟顾大韶是孪生兄弟。万历三十五年(1607)中进士, 顾大章石刻像。与左光斗、周朝瑞、袁化中等同榜,授泉州推官,改常州教授。天启元年(1621),任刑部员外郎署山东司事,刚正不阿,为魏党所忌恨,遭陷害,遂引疾归里。

魏大中

他们被称为东林六君子!

字孔时,号廓园,嘉善迁北区(今嘉善大舜乡)南早滨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历任行人司行人,工、礼、户、吏各科给事中,都给事中等职。自幼家贫,读书砥行,师事高攀龙。登第后仍敝衣冠,夫人织素如故。举发贿赂,馈者无敢及门。天启四年(1624),魏广微指使亲信陈九畴-魏大中,遂被贬三级外放。后于十月南返故里,未及半载,阉党又矫旨逮捕汪文言,刑逼汪文言诬陷魏大中受杨镐等人贿金3000两。天启五年四月二十四日,魏大中蒙冤被逮,数千士民一路号泣追随,大中与士民从容告别。舟过锡山,业师高攀龙来别,叮咛当不辱臣节。六月入北镇抚司监,惨遭酷刑,自知难免一死,留《临危遗书》,嘱家人安贫、勤读、积德、患难相守。七月二十六日,与杨涟、左光斗同死于狱中。著有《藏密斋集》。

左光斗

他们被称为东林六君子!

字共之,又字遗直,号浮丘,今横埠乡忠毅村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其父左出颖,乡人称左太公,生9子,光斗排行第五。光斗出身贫苦,从小发愤图强,有大志。 万历四十七年,光斗任左佥都御史时,巡视京城,目睹豪绅恶吏罪恶活动,非常气愤,一举缴获伪印70多枚,拘捕伪官100多人,纲纪一振,恶吏畏惧敛迹。光斗知人善用,曾竭力举荐史可法。

后来,可法不负其师厚望,成为明末朝廷的重臣。光斗生活的年代,系明王朝即将覆没的年代,君昏臣佞,不以社稷安危为己任,而是结党营私,争权夺利,阿谀则贵,持正则诛,朝政为魏忠贤所把持。光斗、杨涟等人为重振朝纲,同魏忠贤等作生死斗争。光斗曾疏列魏忠贤32条当斩的罪状,不料魏先发制人,诬光斗受贿银2万两,并假传圣旨把左、杨逮捕,直接关进监狱。天启五年(1625年)七月,光斗于狱中被摧残致死,时年51岁。思宗即位,追赠为右副都御史,赐国礼祭葬;赠太子少保,谥“忠毅”,奉祀乡贤祠。后人在县城建“左忠毅公祠”,以褒扬其一生正气和业绩。光斗一生好学,少时爱读节义传记,后来精研程朱理学,著有《易说》、《左光斗奏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