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港吃了一回环境

在贵港吃了一回环境

前几天到贵港市办点事。有个中午,几位师友约出来聚聚,定了个店,叫做“老家小院”。到了地方,我一看就乐了,想起一桩往事。去年9月,我到沈阳闲逛,一位老大哥举家宴请,店名叫“那家老院子”,据说是沈阳吃东北菜最有特色的馆子。里面的装饰,用了不少东北农村的道具,糊弄我这个纯南方人,是很逼真的。更逼真的是,正吃着,突然一阵响亮的敲锣打鼓声传来,几个小伙子抬着一顶轿子进了包厢,在桌边停下,猛敲一声响锣,揭开轿子帘子。原来轿子里装着一大盆炖公鸡!这老公鸡坐着大花轿上席待吃,也真谓极尽哀荣了。不过,这隆重的出场仪式,确实把我吓了一大跳。

同为“院”,贵港这家店,也是用心装饰了一些农家风味。在贵港吃饭,遇上这种店,是有点儿让人吃惊。这个小城我太熟了,和我老家以前同属一个地区,现在在外地遇上,相互间还称老乡,在这里吃过的饭不胜其数。不管在我老家,还是在贵港,我们聚饮,除了一些很正式的宴会和接待,要上正儿八经的饭店酒楼,朋友间喝个酒,长期以来都喜欢选择大排档——以前是街上摆的大排档摊子,后来是店里的大排档,空调、电视也都有,但实质上还是大排档,菜谱往往印在一张A4纸上再过塑。随着经济交流日益扩大而带来外地菜式的广泛流传,更由于外出求学、工作的年轻人回来得越来越多而带来消费观念的改变,饭馆在环境装饰上做诗外功夫的文章也逐渐增多,但要么就是全套克隆大城市的新潮装饰,要么就是一味地搜老农村老家什来堆砌,大多显得不伦不类,整个环境和吃喝的内容,看不出有什么联系。我就曾在一个摆着过去吹稻谷的风车和一副石磨边上,吃过一块七成熟的牛排。

在贵港吃了一回环境

这个店门其实是在一幢楼的一楼,但装饰成这样,确实也有些小院味道

不过,这回在贵港遇上的这个“院”,倒还真有那么几分味道。是按照农家小院的风格来布置的,但又不是简单粗暴地从村里搬来一些农户家什堆砌起来,而是在门楼、门楣、廊间布局上,突出了一点农家意味,让人感到风格不俗,但又很简洁素雅。营造一个餐饮环境,把握到这一点,我认为就已经很不错了。关键的是,他家的饭菜,也比较有意思,能体现出贵港菜的风味和水准。

坦率地说,除了莲藕排骨汤,贵港是没什么传得出去的名菜的。贵港的莲藕排骨汤,在广西的名气,不亚于武汉莲藕排骨汤在全国的名气。贵港也有个美丽的东湖,东湖公园是这个小城最有规模的休闲场所,湖中长满荷花。但贵港吃的莲藕主要也不是这里产的,而是覃塘等远郊地区的特产。除此之外,像南宁的柠檬鸭、桂林的啤酒鱼和芋头扣肉之类外省人也大约知道名字的菜,贵港几乎没有。这并不是说贵港菜不好吃,相反,贵港菜非常有味道。

在贵港吃了一回环境

包间门口贴的对联,在这刻意装饰的砖墙背景下,是有点像模像样

笼而统之地说,贵港菜的风味有两个来源,一是根据本地食材和食俗流传广泛的地方菜,二是受粤菜影响形成的类粤菜。贵港和珠三角一江勾连,受粤菜影响较大,粤菜很被接受,也直接影响到本地菜的制作。贵港几乎所有馆子,都能来几个粤菜风味的菜肴。这两样风味加在一起,就是贵港风味,厨师们做起来都很认真,各有一套。但相较来说,饭店酒楼里的厨师,受摆盘形状、色采、卫生之类的制约更多,不可能尽情施展,而大排档里的厨师,则几乎可以随心所欲,只要做出来的菜食客叫好就成。所以,人们往往认为大排档的菜味道更好,更有“镬气”,一般的随意小酌多以大排档为首选,既实惠又好吃。我曾经有几年经常去贵港,和朋友们逛遍了贵港城区的大排档,印象深刻。所以,这回过去领着我到处搜寻大排档的朋友,把我领进了这么个店,还真让我吃了一惊。

这个店的菜,正如前面所说,是综合了本地特色和粤菜风味的结合体,但也与时俱进,适当地引进了一些外地名菜。我的定义是,在贵港吃的,就是贵港菜。装饰有农家气韵,但不是摆得那么粗俗,而且菜也是做得比较精致,摆盘什么的有所讲究。照我看来,这才是吃环境,比郊外搭个棚子卖从城市菜市买回来的“土鸡”那种农家乐,实在得多。人坐在这里,很是自然,吃着也很爽快。

在贵港吃了一回环境

白灼牛腩

白灼牛腩。牛腩是牛身上的筋、肉、油花混杂的肉块,主要是牛腹部及牛肋处的松软肌肉,以及牛筋,都可以归类为牛腩。牛腩在桂东南饮食中用途广泛,以牛腩为主菜的牛腩粉,城乡随处都有。一般吃牛腩,是和萝卜、莲藕之类拿来炖煮,真炖得肉烂汤浓,连汤带肉一起上桌,味道非常浓郁有点嚼劲但咬起来又很烂乎。白灼是粤菜一种加工方法,就是把肉类食材煮熟,切片切块,蘸专门配的调料吃,吃起来比较清爽,适合在南方的湿热气候下享用。牛腩本身质地坚韧,所以常用炖的办法来加工,不然难以下咽。这道菜,把牛腩做成白灼,嚼起来却没有坚忍不拔的劲头,很容易咬下来,嚼得很轻松,蘸着料吃,确实爽口,跟以前吃牛腩的方式比,可谓别有一番风味。席间有位舞蹈老师,已经退休了,吃得赞不绝口,看来此菜是老少咸宜。

在贵港吃了一回环境

爆炒大肠

爆炒大肠。吃猪下水是桂东南人的爱好,不管医生怎么吓人,总有很多人见着了这东西便不要命了。大肠并不好炒,火候很难把握,不是动辄炒老,就是没熟。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这东西叫做肥肠,大多是先焯过水,做成已无韧劲的半成品后,才进行再加工,吃起来有香味但口感不脆,两广人偏喜欢吃直接生炒的大肠。炒大肠本是两广厨师的一道功夫菜,但现在的年轻厨子,很多是从烹饪学校学的三脚猫功夫,直接进厨房跟班的越来越少,这种厨师一般炒不好大肠。老实说,就算在广西,现在要吃上一道上好的炒大肠,也要靠撞运气了。这回吃的爆炒大肠,功夫还行,吃起来口感脆嫩,大肠特有的香味也没被洗得太干净,吃得很爽。

在贵港吃了一回环境

清炒腐竹

清炒腐竹。贵港下辖桂平市盛产上好腐竹,社坡镇就是一个腐竹专业镇,所产腐竹远销海内外。腐竹这东西,因为加工环节易于被人搞鬼,“吊白块”之类的新闻不时传出,人们买腐竹都非常小心。但这东西实在好吃,很多米粉店就专门做有一道卤腐竹供人加菜。贵港算是产地,吃着应该放心。这道腐竹泡发得很好,不韧不烂,正到好处,加点蒜苗、番茄一炒,味道甜美,口感滑嫩,实在不辜负腐竹美名。

在贵港吃了一回环境

苦瓜牛肉

苦瓜炒牛肉,是两广家常菜,在家里常做,到外面吃也会常点。南方夏季闷热多雨,湿热很重,苦瓜有祛热之效,牛肉可弥补能量损失,一起做成菜,营养上来讲是搭配很是得当。当然了,吃菜不是吃药,这道经典菜,味道可真不坏,吃起来非常清爽,加几颗豆豉调味,味觉更加丰富。不似以别的方式吃牛肉,多吃两块便有腻的感觉。

在贵港吃了一回环境

白灼菜心

白灼菜心。很多地方,把地里种的,除了粮食外,就全当蔬菜。茄子是蔬菜,冬瓜是蔬菜,豆角是蔬菜,甚至有人把土豆也当蔬菜。两广人不然,非得要长着叶子专吃它茎叶的,才叫青菜。而且每餐饭都必要有青菜,没上青菜这顿饭就没算吃过,就算穷得一顿饭只有一个菜,那必是青菜无疑。如果连青菜也吃不起,那可真是穷到底了。青菜加工办法很多,但两广有个传统做法,白灼,青菜焯熟后蘸调料吃,或直接炼好酱汁浇到菜上,吃着清爽。白灼青菜非得整根整条地灼,粤语里面常说“这条菜”,本义在此,后来引申为把人的相好,用“一条菜”来陷喻。有人指着说“这条菜是某某的”,你千万不要以为这是灼过的青菜,往往他指着的是一位年轻女士。

在贵港吃了一回环境

豆腐蒸肉饼

豆腐蒸肉饼,蒸肉饼是家常菜,而且南北常见。席上有小孩,不是蒸个水蛋,便要蒸个肉饼,吃起来软嫩易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孩子们乐于接受,大人们吃起来也觉得顺口。这回蒸的肉饼,不是寻常做法,是把肉末架在一堆嫩豆腐上面来蒸的。肉的滋味在蒸汽作用下渗出,滴进豆腐里,豆腐更好吃,又香又嫩,滑口得很,进了嘴就溜下喉咙。有位哥们不断喝酒,每喝一口酒,就舀一小勺肉饼和豆腐一起进嘴,嚼几下又举起了杯。

在贵港吃了一回环境

红烧臭鳜鱼

很让人奇怪,红烧臭鳜鱼这道安徽名菜,湖南、湖北也有,怎么就出现在贵港的餐桌上了。席间有几位贵港人士,也表示没吃过这菜。这回吃的是湖南做法,肉嫌薄,且味道偏辣,不如安徽做法,可以一筷子夹起一大片蒜瓣肉,吃着痛快。但这样做来,香气更浓。这是这一桌最贵的菜,不知道是因为新奇,还是做得好,还是成本高,但没吃完。

在贵港吃了一回环境

白斩鸡

白斩鸡。两广人无鸡不成宴,这回只点了一小份,聊表意思。鸡肉不错,不能完全说是土鸡,但也不像是纯粹的饲料鸡那么难吃,吃着口感还是比较脆口,鸡的肉香也仍很浓郁,属于可以点的一道菜。

在贵港吃了一回环境

白花菜清汤

白花菜清汤。南方人吃饭,喝汤是在上菜前。一盘馆子多有久炖的老火汤,但价钱贵不说,你也猜不透他一个鸡炖了几吨水。所以,现在觉悟过来的食客,多宁愿现点一道当场现打清汤。可以打清汤的材料很多,白花菜、枸杞叶、生菜等各类清凉叶菜,甚至黄瓜、苦瓜都可以,加点肉片或肉末,打出来的汤很是鲜美,也多少有点祛热之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