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疹的臨床表現是如何相互轉變的呢

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更多健康內容不再錯過,不定期驚喜送給你

溼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以皮疹多樣性,對稱分佈,劇烈瘙癢,反覆發作。那麼,溼疹日常應該哪些?下面,為大家解答!

溼疹的臨床表現是如何相互轉變的呢

(1)急性溼疹:發病急,常呈對稱分佈,以頭面、四肢和外陰部好發。在病程發展中,紅斑、丘疹、水皰、膿皰、糜爛、結痂等各型皮疹可循序出現,但常有2-3種皮疹同時並存或在某一階段以某型皮疹為主。常因劇烈瘙癢而經常搔抓,使病情加重。

(2)亞急性溼疹:急性溼疹炎症、症狀減輕後,皮疹以丘疹、鱗屑、結痂為主,但搔抓後仍出現糜爛。

(3)慢性溼疹:多因急性、亞急性溼疹反覆發作演變而成,亦可開始即呈現慢性炎症。患處皮膚浸潤增厚,變成暗紅色及色素沉著。持久不愈時,皮損紋變粗大,表現乾燥而易發生皸裂。常見於小腿、手、足、肘窩、外陰、肛門等處。

溼疹的臨床表現是如何相互轉變的呢

此外,也有部分慢性溼疹患者屬於“血燥”型,皮膚會變得粗糙、肥厚,表面有抓痕、血痂,膚色暗淡甚至有色素沉澱。

溼疹患者應避免喝酒、咖啡、辛辣刺激與油炸的食品,飲食應清淡,多吃水果蔬菜。榴蓮、芒果、龍眼、荔枝等屬熱性水果少吃,以免病情“火上加油”。患者可多吃綠豆、冬瓜、蓮子、苦瓜等清熱利溼食品。

溼疹的臨床表現:

1、急性溼疹的臨床表現:自覺劇烈瘙癢,皮損多形性、紅斑、丘疹、丘皰疹或水皰密集成片,易滲出,境界不清,周圍散在小丘疹、丘皰疹,常伴糜爛、結痂,如繼發感染,可出現膿包或濃痂。處理適當則炎症減輕,皮損可在2~3周後消退,但常反覆發作並可轉為亞急性或慢性溼疹。

溼疹的臨床表現是如何相互轉變的呢

3、慢性溼疹的臨床表現:常因急性、亞急性溼疹反覆發作不愈二轉為慢性溼疹;亦可開始不明顯,因經常搔抓、摩擦或其他刺激,以致發病開始時即為慢性溼疹。其表現為患處皮膚浸潤肥厚,表面粗糙,呈暗紅色或伴色素沉著,皮損多為侷限性斑塊,常見於手足、小腿、肘窩、乳房、外陰、肛門等處,邊緣清楚。病程慢性,可長達數月或數年,也可因刺激而急性發作

溼疹的臨床表現可以相互轉變。近年來,溼疹的發病呈上升趨勢,這可能與氣候環境變化,大量化學制品在生活中的應用,精神緊張,生活節奏加快,飲食結構改變均有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