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翻車事故與路側安全設計相關,怎樣減少因路側導致的事故?

路側安全隱患大或加重交通事故後果

2017年12月31日,11名大學生乘坐一輛麵包車從哈爾濱前往雪鄉旅遊,途中該車與一輛轎車追逐競駛,行駛至吉黑公路333公里處轎車在超越麵包車時撞向中心護板,麵包車為躲避轎車側滑駛入公路右側溝內,造成麵包車內5人死亡、7人受傷。據媒體報道,麵包車側滑入右側溝內夾在樹木中間,車體發生嚴重變形。

有很多翻車事故與路側安全設計相關,怎樣減少因路側導致的事故?

圖:事故現場

2015年2月4日8時許,鄒某駕駛中型普通客車(核載11人、實載12人)行駛至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縣道X002線16KM+105M處(興寧市葉塘鎮上中村新村路段)下坡急轉彎時未按照操作規範減速、安全駕駛,導致車輛衝出路面,碰撞路邊警示樁、石堆,再刮擦路外電線杆,衝到南側窪地,造成11人死亡、2人受傷。據媒體報道,車輛衝過路側石堆後“飛”入水溝。

有很多翻車事故與路側安全設計相關,怎樣減少因路側導致的事故?

圖:事故現場

2015年5月15日,陝西咸陽發生一起客車墜崖特別重大交通事故,王某駕駛制動系統技術狀況嚴重不良的大客車行駛至陝西咸陽淳卜路1公里450米下坡左轉彎處時,車輛失控由道路右側衝出路面,越過路外側綠化臺並向右側翻滑下落差32米的山崖,造成35人死亡、11人受傷。事故調查報告指出,事故發生的間接原因之一是事故路段改建過程中未按設計文件設置必要安全防護設施。

有很多翻車事故與路側安全設計相關,怎樣減少因路側導致的事故?

圖:事故現場

事實上,類似因路側危險地形地物加重事故後果的案例並不少見。據《2016年交通事故統計年報》數據顯示,2016年共發生212846起交通事故,涉及路側無防護設施的道路佔52.10%,有行道樹的佔14.15%,有綠化帶的佔15.12%,路側安全問題應得到更多的重視。那麼路側究竟有哪些危險因素及如何進行相應安全設計呢?

有很多翻車事故與路側安全設計相關,怎樣減少因路側導致的事故?

圖:《2016年交通事故統計年報》中對事故發生路段路側信息的統計

路側哪些地形比較危險?該如何進行安全設計?

因路側翻車事故較多,所以進行路側安全設計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鑑別路側危險地形。路側危險地形主要包括邊坡和深水區,其中邊坡大概分為三類,一是可回覆邊坡(Recoverable slope),坡度在1:4或1:4之內,車輛衝下去之後可以自己開上來,沒有安全顧慮;二是不可回覆邊坡(Non-Recoverable slope),坡度在1:3~1:4之間,車輛衝下去之後,自己上不來,需要外力把車輛拉出來,但是危險性還不是很高;三是危險邊坡(Critical slope),坡度大於1:3,車輛衝下去以後,基本都是翻車。因此要儘量使邊坡保持平緩,對坡面進行軟處理,不能高低不平,不能有積水,也不要有異物或者樹木。

有很多翻車事故與路側安全設計相關,怎樣減少因路側導致的事故?

圖:路側邊坡

路側有水體且水較深是非常危險的,必要時可設置護欄進行一定防護。下圖中塑膠PC護欄只適合用於一般性道路,如果高速公路路側有水體的話,則需要設置防護性更強的護欄。

有很多翻車事故與路側安全設計相關,怎樣減少因路側導致的事故?

圖:路側水體須有防護

路側哪些地物比較危險?該如何進行安全設計?

路側危險地物包括了緣石、行道樹、杆柱、消防類設施、路側排水設施等,這些設施如果設置不當會嚴重威脅路側安全。

如何對路側緣石進行安全設計?

進行路側安全設計時,要考慮車輛可能跨越緣石或高速撞擊緣石發生嚴重事故,因此,針對不同的道路環境,緣石的設置方法也應相應改變。

當道路必須設置可跨越式緣石時,要考慮緣石的高度,儘量避免緣石觸及車輛底盤。一般來說,可跨越式緣石適宜的高度為10公分左右,不可跨越式緣石高度一般應不高於15公分,如果緣石高15至25公分甚至更高,那麼當車輛與其相撞時會嚴重損害車體與車輛轉向系統,更嚴重的還可能導致車輛騰空飛躍及側翻,增加事故的嚴重性。根據國外不可跨越式緣石的相關設置案例,採用12到15公分高的斜坡型緣石是此類緣石設置的國際趨勢。

有很多翻車事故與路側安全設計相關,怎樣減少因路側導致的事故?

圖:斜坡可跨越式緣石

針對設計速度較低的道路,我們要因地制宜地設置緣石。緣石本身對道路輪廓有明晰作用,而且凸起於行車道路面的緣石對行人也具有某種程度的保護作用,因此對於緊鄰人行道的設計速度較低的市區道路來說,設置緣石是適宜的。

對於設計速度(80km/h以上)較高的高等級公路來說,當車輛高速撞擊緣石時,緣石並不能將車輛引導回原行車方向,車輛極可能在撞擊緣石的瞬間騰空飛躍,輪胎脫離地面,導致駕駛人無法有效控制車輛,極易造成嚴重事故。車輛高速撞擊緣石時,緣石高度越高,車輛撞擊緣石的騰空高度就越高。因此,設計速度較高的道路原則上不應設置緣石,若設置緣石,則必須設置半剛性護欄(例如W型鋼板護欄)或柔性護欄,且護欄表面應比緣石更靠近行車道,也就是緣石必須設置在護欄表面的後方或至少與護欄表面齊平。

有很多翻車事故與路側安全設計相關,怎樣減少因路側導致的事故?

圖:高速公路上錯誤的緣石設置

有很多翻車事故與路側安全設計相關,怎樣減少因路側導致的事故?

圖:混凝土護欄前方不應有緣石存在

設計速度漸變的路段應謹慎使用緣石,如果要設置緣石,則路側淨區的寬度也應適當加大。而且緣石的設置也應具有連續性,不可有缺口或凸出。

有很多翻車事故與路側安全設計相關,怎樣減少因路側導致的事故?

圖:緣石不連續且有凸出

當道路橫向排水沒有問題時,除非有其他考量,否則儘量不設置緣石。例如郊區雙向車道,如果兩側沒有排水積滯問題,且無人行道和自行車道,就沒有設置緣石的必要性。

如何對路側行道樹進行安全設計?

在路側兩旁種植樹木可以提升道路景觀,塑造地方特色,甚至可以成為聞名遐邇的景觀道路。其實,這些景觀道路的形成是早期道路設計未融入完整安全理念造成的。如今這些樹木已長成大樹,也不能簡單的將這些樹木移植或者砍伐,而是要考慮利用交通工程手段進行適當的道路幾何線形誘導和設置夜間反光設施。

針對路側行道樹,尤其是曲線彎道處的行道樹,應該檢驗其是否妨礙安全停車視距(停車視距是指駕駛人在發現障礙物前停住所需要的最短距離)

有很多翻車事故與路側安全設計相關,怎樣減少因路側導致的事故?

圖:行道樹妨礙視距

針對大型行道樹,如果其距離行車道較近,對路側安全有妨礙,但無法移植的,可以設置兼具防護和景觀功能的柔性或半剛性護欄。

有很多翻車事故與路側安全設計相關,怎樣減少因路側導致的事故?

圖:連續性喬木前方的鋼板護欄

路側邊線外側如果有綿密的灌木或較高的雜草,也可能影響視距或妨礙駕駛人判斷路肩外的狀況,日常應進行修剪與整理。

如何對路側杆柱進行安全設計?

從路側行車安全的角度來看,理想的路側狀況應可平順穿越、無危險障礙物,如果確實沒有設置標誌或其他設施的必要,就不要在路側強行設置,但有時候為了維持正常的交通功能,需要在行車道附近設置標誌等設施。因此,在實際情況中,路側常會有某些危險的固定障礙物,例如標誌杆、信號燈杆、路燈杆、消防栓及其他公共設施。

有很多翻車事故與路側安全設計相關,怎樣減少因路側導致的事故?

有很多翻車事故與路側安全設計相關,怎樣減少因路側導致的事故?

圖:車輛撞擊剛性杆柱造成嚴重事故

針對路側具有高度危險性的杆柱,可採用可解體式(易折式,也稱節口設計)或衝擊吸能式的杆柱構件。杆柱直徑越大就越有必要採用可解體式、吸能設計。可解體式及吸能式杆柱早在1960年代就已經出現在歐美國家,時至今日,這種杆柱已成為高速、快速公路路側寬容設計的重要考量因素。

易折式杆柱被車輛撞擊時,底部節口結合部會因車輛撞擊而發生滑移直至折斷。

有很多翻車事故與路側安全設計相關,怎樣減少因路側導致的事故?

圖:易折式杆柱設計原理

衝擊吸能式杆柱,其設計重點在於車輛高速撞擊杆柱時,杆柱不折斷,但在被撞擊處凹陷,使杆柱彎曲而倒下。與這種杆柱相撞,車輛可能會受到輕微損傷,但駕駛人與乘客不會有太大危險。不論是採用易折式杆柱還是衝擊吸能式杆柱,最重要的是要根據車輛失控軌跡,慎重選擇設置地點。

有很多翻車事故與路側安全設計相關,怎樣減少因路側導致的事故?

圖:衝擊吸能式杆柱

有些板面尺寸較大的交通標誌,為了抗風和承受自重,其杆柱的尺寸也會比較粗大。如果車輛駛出行車道範圍撞上這種杆柱,後果必然會很嚴重,所以路側安全設計要深入考量杆柱被車輛撞擊的可能性。從道路線形與車流運動軌跡角度考慮,凡是下坡路段、急彎道、Y型或大斜角交叉口、車道減少處、道路橫斷面變窄處及視距不佳處等都是車輛可能偏離行車道的地方,應儘量避免在這些地方設置杆柱。

如果必須要設置杆柱而且杆柱的尺寸較大,且車輛撞擊後易發生嚴重事故的,也應考慮採用可解體式或衝擊吸能式杆柱。

有很多翻車事故與路側安全設計相關,怎樣減少因路側導致的事故?

圖:杆柱易被車輛撞擊的高度危險區域

杆柱不論是連續設置還是單獨設置,都可以加防護設施予以保護。連續的路側杆柱如果存在安全問題,可採用長度適宜的路側護欄進行防護。單根巨型杆柱如果被車輛碰撞可能會將車輛切割,導致嚴重死傷。因此,為了儘可能減少單根杆柱的數量,可將同一地點數根分散設置的杆柱整合成單一“共杆結構”。“共杆結構”是指將信號燈、標誌、照明設施、路名牌等都設置在一根杆柱上。但是,共杆結構負載較大,設置時要考慮強風和雪壓的影響。

有很多翻車事故與路側安全設計相關,怎樣減少因路側導致的事故?

圖:共杆結構杆柱

消防栓地下化已成為當今世界趨勢,對路側安全有影響的消防栓,應儘早地下化。消防栓地下化後,其上方的孔蓋不得凸出於地面,且不得堆放任何物品,要保持淨空狀態。

有很多翻車事故與路側安全設計相關,怎樣減少因路側導致的事故?

圖:存在安全隱患的消防栓

如何對路側排水設施進行安全設計?

排水設計是道路工程的重要環節,路側排水設施除了緣石之外,還有邊溝(側溝)、排水箱涵、集水井等。從路側安全的角度來說,路側排水設施在規劃設計時也需要細緻考慮。

路側排水溝的設計應根據施工選址情況、路側安全、美觀及排水能力等進行詳細評估,靈活設置。總的來說,土石溝、生態草溝等柔性溝要優於鋼筋混凝土溝等剛性溝,淺溝優於深溝,且距離行車道邊線越遠越好。深埋地下的暗溝、暗管優於駕駛人可見的明溝。在道路幾何線形不佳的地方,例如急彎道,必須考慮視距與路側安全,來決定邊溝是否要加蓋、封蓋。

在道路滿足排水需求的前提下,不是必須設置排水設施就儘量不設置。對路側行車安全有影響的排水設施應儘可能遠離行車道邊線。如果確實無法移除路側排水設施,可考慮設置合適的覆蓋物(例如開孔尺寸合理的鋼柵),保證失控行駛到此的車輛可安全平穩穿越,不至於直接撞擊剛性排水設施或因不可翻越而側翻。

有很多翻車事故與路側安全設計相關,怎樣減少因路側導致的事故?

圖:排水設施上覆蓋的鋼柵

有些護欄為了滿足排水功能,中間開了許多口子,而當車輛撞擊護欄時,輪胎會與護欄支柱撞擊,瞬間對車輛形成絆阻力。這種護欄雖滿足了排水要求,卻無法發揮攔阻功能。

有很多翻車事故與路側安全設計相關,怎樣減少因路側導致的事故?

圖:護欄底部不應有開口

有時長條形混凝土分向帶和分隔帶為了道路橫向排水需求,在某些地點(例如市區道路)刻意將緣石斷開,留下排水橫溝。但是應該注意,將分隔帶緣石斷開有違路側安全設計理念,正確的做法是後端緣石稍微內縮且進行圓角處理。

有很多翻車事故與路側安全設計相關,怎樣減少因路側導致的事故?

圖:市區分隔帶排水橫溝

有很多翻車事故與路側安全設計相關,怎樣減少因路側導致的事故?

圖:市區排水橫溝的正確設置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