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連線資訊|注意,這些細菌竟然都是飯桌上感染的!

每天在餐桌上吃飯,

這麼日常的行為都會吃出不健康,

你心裡頓時一驚,還讓不讓人好好吃飯了。

說飯桌上吃出疾病,其實是說吃飯的方式和習慣。尤其是經常在外吃飯的人,更容易接觸有害細菌。

吃個飯就能感染細菌,

是不是太危言聳聽?

它的罪魁禍首又會是誰?

健康連線資訊|注意,這些細菌竟然都是飯桌上感染的!

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被稱為“吃進去的細菌”,平時喜歡生吃食物的,愛吃刺激性食物的,常在外面吃飯的......都有可能染上。

它的傳染性很強,最常見的傳染方式是“口對口”傳播。在外就餐時,若餐館的碗筷消毒不達標,或幾個人一起吃飯不使用公筷,互相夾菜,都可能造成傳染。

被染上的人往往會出現口臭、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如果不加以注意,長期下去,還會導致癌變。所以生活上一定要注意,預防被感染。

預防幽門螺桿菌

管理好個人衛生,防止病從口入

勤洗手,清潔口腔

吃飯前和上廁所後必須洗手,避免幽門螺桿菌傳播。睡覺前後也要充分清潔口腔。

餐具消毒,儘量用公筷

餐具定期煮沸消毒20分鐘,如果家裡有人感染上這種細菌,一定要用公筷把食物分到各自的碗裡。

不吃生的食物或太燙的食物

蔬菜、瓜果要洗淨或削皮,不吃半生不熟的牛排,水要過濾燒開後再喝。

像是火鍋、燒烤、酒以及辛辣的食物,它們會刺激胃黏膜,降低你的抵抗力,這時幽門螺桿菌便有空子可以鑽。

不要“口對口”餵飯

老一輩人及部分家長,喜歡口對口地給孩子餵飯,或將食物嚼碎後再喂。

不自覺地用舌頭感覺下食物的溫度,或在餵奶前先用奶嘴嘗一口試試溫度,有些家長還會和孩子吃同一碗飯。

這些習慣最好改改,不然會將大人口腔內、腸胃裡的細菌傳染給孩子。

高危人群應定期體檢

幽門螺桿菌,可通過胃鏡和碳13尿素呼氣試驗兩種方式檢測出。一旦檢查出來要及時就診了。

小提醒

及早檢查幽門螺桿菌,是防治胃癌、避免胃病反覆發作的重要途徑。

尤其是以下6類人群要定期檢查幽門螺桿菌:

1.慢性胃炎患者;

2.消化性潰瘍患者(包括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

3.家族直系親屬中患有胃癌的人群;

4.胃部淋巴瘤患者;

5.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6.感染者的其他家庭成員。

所以不需要太擔心

管理好個人衛生

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吃嘛嘛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