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一位卖北方馒头的女人(微小说)

致一位卖北方馒头的女人(微小说)

文/申弓 图/网络

北方馒头 小说

申弓

居小城,总有一番半自安慰的好处:四季如春,不拥不堵,低碳绿色,正是夫人所说的,吃块豆腐也新鲜。

小城有小城的舌尖,白鸽粥,猪脚粉,猪杂煲,虾勾答,这些小食都是在这个城里食之不厌的美食。

这天经过新兴路,听到了一个甜甜的声音:北方馒头!

北方馒头!甜美的声音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还是过来看看。

一个小个子女人,骑着一辆电三轮,驮着一只竹笼,正在同一个方向慢慢地骑行,一边卖着馒头。有谁要买,只要招呼一声,随时停车。

我也叫了一声:馒头!电三轮便慢慢地驶过来。女人戴着遮阳帽,一个大口罩将大部分的脸罩住,只留一双明亮的丹凤眼:先生要馒头吗?

是的,怎么卖?

一元钱两个。

有什么特点?

纯手工的老发面。

一看那热气腾腾的馒头,颜色不怎么白,而且透出一股发酵的醇香,我信了,便说要两个。

致一位卖北方馒头的女人(微小说)

女子用戴着白手套的双手,将馒头装进食品袋子递过来。我一摸钱包,不由一振:不是没带钱,而是带大了,身上没有零钱,我不好意思地递过一张百元大票。只见她眉头轻轻一皱:先生不好意思,刚出来,没零钱找补,你先拿去吧。

怎么可以?要不这张钱你先收着,以后再找补吧。

不要,我常在街上走,还是你先拿吧。说着上了三轮,又是一个:北方馒头!

由于赶去上车,我也就不多考虑,一边咬着那带着醇的馒头一边赶路,眼前总是出现那一双明亮的丹凤眼,还有那双白色的小手,想像着那大口罩掩盖之下的姣好脸盘。

火车,飞机,汽车,我这个差一出就差不多一个月。当回到这个生活的小城,我才又突然想起了还欠着人家一元馒头钱,想起了那双清澈的丹凤眼,也许是被她误会了。

我来到新兴路,站在那天买馒头的地方等了好久,没见到那辆电三轮,也没听到那甜甜的北方馒头的呼叫。

我向旁人打听,那个卖馒头的怎么了?

路人说,跟老板走了,这么漂亮的妹子怎么会天天当街卖馒头?

说的也是。不过我总觉得是欠了人家一笔帐,这一去久久不回,弄不好还以为我想赖呢。

虽然没有见到她,可每当经过新兴路,我还是很留意一下。

几天后,隐约听到了“北方馒头”的叫声。我循声找去,却是在与新兴路交接的中山路上。依然是一辆电三轮,声音还是那声音,是从半导体喇叭里传出的,每隔几秒钟呼叫一次。

我高叫了一声,馒头!三轮便又向我驶来。

先生要几个?

两个吧。交钱时我给了二元。

先生给多了,只收一元。

上次欠的一元。

她才抬起那双漂亮的眼睛,似乎想起了什么:您还记着?

怎么可以忘了呢,我是出差才回来。

她哦了一声说:不就是两个馒头吗,让您惦记了。

我说,不是说你去公司上班了吗?

是啊,去试了两天,我又回来了。

是不适合?还是?

致一位卖北方馒头的女人(微小说)

我不想说。我想,我还是卖馒头好。

那你就打算这样卖下去?

是的,天上没有掉下馅饼,凭自己的努力生活,这样踏实。

那你就不想改变,比方说有固定的收入,还能日不晒雨不淋的?

那饭不是我们吃的,我一个农村孩子,文化也不高,就不奢望了。

本来我也想帮她介绍个工作,也只好打消了。我所能做到的,就是每天都来买两个馒头,也尽可能宣传发动身边的朋友来帮衬。

就这样,小城里天天听到她那甜甜的“北方馒头”。

一段时间后,她的背后背着一个小孩,也还是沿街呼叫:北方馒头。

致一位卖北方馒头的女人(微小说)

作者近照

申弓,原名沈祖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小小说学会会长,中国小小说金牌作家得主。1981年起,曾在国内外报刊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1000多篇(部),已出版小小说集《蜜月第三天》《粉红色的信笺》《邀舞者》《沈祖连微型小说108篇》《圣洁》《男人风景》《申弓小说九十九》《做一回上帝》《母亲的红裙子》《有奈无奈》《得意忘形》《前朝遗老》《广西当代作家丛书.沈祖连卷》《青山秀水》等14部。曾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文学最高奖铜鼓奖、中国小小说最高奖金麻雀奖。部分作品入选《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成》《百年百篇经典微型小说》《微型小说鉴赏辞典》《中国新文学大系》《21世纪微型小说排行榜》等国家大书。有作品被译为外文发表到欧美及东南亚等地,并入选日本、加拿大、土耳其等国家大学教材。曾供职于广西钦州市文化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