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水女神”巫姑的傳說

“鹽水女神”巫姑的傳說

QQ截圖20180531100814.png (131.66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5-31 10:08 上傳

前些年,隨著重慶市巫溪縣“巫文化”研究的興盛和首屆“巫文化藝術節”的舉辦,以渝東邊陲大巴山南麓“靈山十巫”為代表的“巫文化”和以寶源山“鹽文化”聞名遐邇的“上古十巫”重新迴歸人們的視線。

大家知道:巫,由“工”和“人”組成。專家認為:“工”的上面一橫代表天,下面一橫代表地,中間的“丨”豎,表示人能夠通天達地。它蘊含著祖先期望與天地溝通的美好願望和夢想。

據先秦時期賦予神話傳說的重要古籍地理書《山海經·大荒西經》記載:“十巫”系我國古代傳說中的十名巫師,善長醫藥及占卜。“十巫”分別是: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等十位。他們出沒升降於靈山(今大寧河寶源山)一帶,成為通天接地、造福黎民百姓的全能智者。

“鹽水女神”巫姑的傳說

相傳,靈山“十巫”中唯一的一個女性“巫姑”,是炎帝的小女兒,名叫瑤姬。巫姑的出現,宛若人們在漫長的黑暗中見到了光明,在行進的沙漠中,遇見了奔湧的甘泉。巫姑的降臨,使大寧河流域萬物復甦,呈現出一片蓬勃生機。

傳說中的巫姑,聰慧秀麗。她既有沉魚落雁之容、更有羞花閉月之貌。巫姑不僅善事鬼神,而且百般辛勤地幫助大禹治理江河。她在幫助大禹功成名就之後,來到大寧河邊的寶源山下,對山中流淌的天然鹽泉,先是率眾日曬、後經火煮,予以研製;巫姑濟世救人、關心民眾,終使白花花的巫鹽,在寶源山下的寧廠古鎮誕生。在生產、生活實踐中,巫姑還發明瞭鹽水醃製臘肉。被人們譽為大寧河畔的“鹽水女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