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曾说“娶妻当得阴丽华”,为什么却没立为皇后呢?

asd0147014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作为文武皆备仁德有为的皇帝,他施政"解王莽之繁密,还汉世之轻法”,让民众得以休养生息,对妇女比较有同情心,多次下令提高奴婢的身份地位。

据《后汉书》记载,建武11年一年之中,曾三次下诏禁止杀伤和虐待奴婢,释放被炙灼者,废奴婢射伤人弃市之律。他在诏书中称:"天地之性人为贵”,这也体现在对待两个先后立为皇后的阴丽华和郭圣通二人的态度上。


刘秀乃汉高祖九世孙,与刘氏宗族较疏远,仍是富豪地主家的子弟。年青时游学长安,遇见名门淑女气度非凡的阴丽华。明艳动人的大美女,让刘秀一见倾心。可是当时刘秀在其众多追求者中,也就世家子弟普通的贵族青年,要想娶她还是要等待时机的。

有一天,刘秀看见执金吾(长戈)的京城特种兵巡逻队,个个又帅又酷,金吾在手威风凛凛,不由发下誓愿:"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当上ceo,迎娶白富美。(一点也不高大上。)

公元22年,刘秀兄弟参加绿林军,起兵反王莽后,以少胜多取得昆阳之战的胜利,大败王莽军队,名声大振正式迎娶阴丽华。


因内讦刘秀哥哥被更始帝借故杀了后,刘秀强忍悲痛交出兵权,只带十几个人马前往河北谋发展。为成大业须联络河北豪强,答应刘扬娶侄女郭圣通为妻。

不同于对阴丽华的爱,与郭氏婚姻不过一种政治交易,在刘秀心中也觉得有愧于阴丽华。刘秀称帝之后,其实还是欲践其诺立阴夫人为后。但郭氏先生下儿子,按照宗法制度立之应立为后,并且天下未定,郭族人举足轻重。虽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刘邦逃跑连儿女都踢下车,刘秀却欲立阴氏为皇后。

他深知阴丽华为人谦恭,果然她主动推辞不做皇后。阴氏深明大义此举,令两人的感情又进了一步。刘秀便封郭氏为皇后,立长子刘强为太子。郭皇后其实也挺美,只是她不明白,对于帝王来说专一的爱情不过是奢望。她忌妒阴氏百般刁难。

阴丽华却不言不是,反劝家人阴兴拒绝深有歉意皇帝的封赏。让刘秀愈发尊敬她,外戚作乱已令汉室遭创,而阴氏不争之举让刘秀觉得更安全可靠。后以“皇后怀执怨怼,数违教令"为由废黜了郭皇后,立阴丽华为皇后。

第二年,在郅恽劝说下太子请辞,愿去外地做藩王。刘秀却不忍心,迟疑了几年后,才立阴丽华之子刘阳为新太子。失宠的郭圣通被封为中山王太后,尊享天年。刘秀对陪自己拼打江山的郭圣通,还是有情有义的,毕竟一起生了五个儿子,爱情不在亲情尚存。

只是阴丽华更懂成全自己,所以更得刘秀欢心,却仍不免色衰爱驰。晚年刘秀又移爱徐美人,虽然冷落了阴丽华,但没有废后,算是念及感情的人了。比起誓言"金屋藏娇”却废后的刘彻,刘秀也算守信之义,有始有终吧。


一花一世界。元元,金沙江边的小闲🐟,与你共品百味人生。期待关注点评。

元元的天下

娶妻当得阴丽华,这是刘秀没有发达,没有做皇帝时发出的感慨,后来刘秀有所成就后,就娶阴丽华为妻。

阴丽华和刘秀成亲没多久,刘秀就出去打天了。

之后刘秀出于利益关系,又政治联姻,娶郭圣通为妻,之后郭圣通一直在刘秀身边,帮助刘秀,随着刘秀的地位越来越高,郭圣通的地位也相对的提高。

但是刘秀心里还是爱阴丽华的,等阴丽华再次回到刘秀身边时,郭圣通已经给刘秀生了几个孩子。并且这么多年郭圣通确实帮助不休不少。

刘秀做皇帝后,本来是想立原配阴丽华为皇后的,但是阴丽华觉得她虽也是原配,却没有帮助刘秀多少,而郭圣通又属于政治联姻。

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刘秀最后立郭圣通为皇后,郭圣通的儿子为太子。

数年后,郭圣通被废皇后位,太子当时并没有被废,不过这个太子有自知之明,于是自动提出让出太子位,刘秀就封他为王。刘秀这个做法也打破了汉朝多年来,被废太子没有善终的情况!

而后刘秀立阴丽华为后,阴丽华的儿子为太子!

所以阴丽华没有成为刘秀的第一任皇后。第一是因为郭圣通是政治联姻,若不立她为后,那刚建立的起来的大汉,将会出现不利于朝廷的事。

第二,刘秀称帝前,郭圣通一直在刘秀身边,阴丽华后来才到刘秀身边,虽然是原配,却又像是初来乍到,阴丽华也觉得郭圣通更适合做皇后,于是刘秀就立郭圣通为后了!


中孚鉴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这是刘秀发迹之前的感慨,但是在成为帝王后,郭圣通却成为了第一任皇后。



阴丽华是刘秀的原配妻子,史书记载阴丽华极为貌美。昆阳之战后,小有成就的刘秀就迎娶了阴丽华做了妻子。但是新婚燕尔的两人,仅仅三个月时,两人就要离别。此时刘秀北渡黄河,镇抚河北州郡。

由于刘秀在河北根本没有实力,在河北的境遇极为困难,这时为了招抚真定王刘扬,因此刘秀同意迎娶刘扬的外甥女郭圣通加强双方的互信。虽然是一场政治联姻,但是刘秀对郭圣通却也恩爱。联姻之后,刘秀迅速的打开了局面。拥有了相当大的势力。之后无公元25年登基称帝。



称帝之后,刘秀想要立阴丽华为皇后,但是阴丽华固辞不受,正在犹豫之时,真定王刘扬叛变,因为当时局势不稳定,所以只是杀了叛变的刘扬,谁也没有牵连。而郭圣通也因为特殊的位置被封为皇后。

立郭圣通为后的原因也是因为郭圣通的资历和作用还有实力各方面的综合考量。实际上这就是一场政治婚姻,不过郭圣通庆幸的是,刘秀和阴丽华对郭圣通都还可以。

最终在天下大定之后,刘秀还是册立了阴丽华为皇后,改立了阴丽华之子刘庄为太子。废除了郭圣通的皇后位置。



综合来说,刘秀前期不册立阴丽华为皇后,就是因为在刘秀的创业期,助力不足于郭圣通,所以刘秀的第一任皇后便册立了郭圣通。


越关换视界

刘秀,东汉的创立者,汉光武皇帝,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创造了光武中兴的辉煌时期;

“仕宦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这是他革命时期的人生理想和爱情宣言,每个成功人士在奋斗的时候总得有个目标,还的有个站在背后默默支持的女人,刘秀这位同志比较幸运出生在古时候,可以有很多个这样的女人,而阴丽华只是其中一个;刘秀的第一任皇后是郭胜通,这个郭胜通有个牛逼的舅舅刘杨,是河北一带有名的军阀,刘秀想要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要依靠人家的力量就得给足人家筹码,这是一场政治联姻,所以在刘秀称帝的时候还没全国统一只能立郭胜通为第一任皇后了。

等后来完成大业的时候就也想过废掉郭皇后立阴丽华为后,这时候就体现出阴丽华的可贵之处了,她跟刘秀说,患难之情不能忘。最终说服刘秀作罢。只是后来郭皇后自己作死,阴丽华最终得以称后。


FamousSpeech


刘秀说“娶妻当娶阴丽华”的确没有说错,与很多的皇室婚姻均是政治婚姻不同,刘秀与阴丽华乃青梅竹马;同样与很多的政治婚姻多以悲剧收场不同,刘秀与阴丽华一生恩爱有佳,是一对让人羡慕的神仙眷属。

刘秀在新野之地算是刘氏皇室后裔,不过得加一个“没落”的限定语,而阴丽华出身也不俗,祖上是齐国宰相管仲,后来因功被封于阴地,故改姓――阴,到阴丽华父亲这一辈,在当地的声势有增无减。

一个是当地豪族,一个是没落的皇族后裔,虽然看似门当户对,但富贵这事,过期不候,显然刘秀比之阴丽华,稍微有些不如。

王莽改制,天下大乱,各地起义不断,刘秀也适时的组织起了自己的武装,势力发展很快,当时刘秀的哥哥和弟弟均在刘秀军中,知道刘秀对阴丽华有意,有意撮合,就在兵荒马乱之中,刘秀与阴丽华结为了夫妻。


此后更始帝复辟刘姓皇室,对刘秀多有猜疑,先是借口杀了自己的哥哥,刘秀知道自己若不想别的办法,留下了早晚难逃一死。

便主动交出兵权,只带随从数十人,向北发展,当时的河北在王朗的割据下成独立状态,更始帝自忖刘秀此行也是九死一生,便没有难为他,任他离开了。

刘秀到了河北,与当地的刘扬联姻,娶其外甥女郭氏,借到十万精兵(号称十万),打败王朗,此后刘秀称帝,封郭氏为皇后。

当时刘秀偏向于立阴丽华为后,刘秀征战十年,期间阴丽华为其生了五个子女。但是阴丽华却考虑到当时郭氏正怀有身孕,受不了刺激,便让刘秀立郭氏为后,刘秀拗不过阴丽华,只能答应。

不过后来刘秀还是废掉了国事,立阴丽华为后。因此题干所说没有把阴丽华立为皇后,显然只说对了一半。


历史三日谈

刘秀少时便有“娶妻当娶阴丽华”的梦想。昆阳大战之后,他如愿娶了自己的梦寐以求的爱人阴丽华。但是,问题来了,刘秀即位以后,立的第一位皇后竟然不是阴丽华,而是真定女子郭圣通。各位看官一定会猜,这八成又是一个负心汉吧。然而,故事并不是这样简单的。各位看官,咱接着往下看。



更始元年(23)六月,刘秀娶了时年19岁了阴丽华做妻子。新婚不久呢,刘秀就受命赴河北,阴丽华留在了新野。但是,刘秀为了联合真定王刘杨,娶了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俩人还有了自己的孩子刘强。可是家有自有颜如玉,刘秀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美妻阴丽华。于是当上皇帝之后派人到新野把阴丽华接回来了。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该立谁为后呢?郭圣通在南征北战的时候支持过自己,而且还生有皇子。但是阴丽华是在自己微贱的时候娶的妻子,也是自己的梦中情人。毕竟故剑情深,光武帝刘秀决定还是立阴丽华为皇后。


但是聪明识大体的阴丽华想到郭圣通出身皇室后裔家庭,战争之中举家支持刘秀,刘秀还得依靠郭家势力,便以郭贵人已经生有皇子为由坚决地辞让皇后位置。这也让光武帝刘秀和一众大臣越发地敬佩阴丽华的为人。建武二年(26),郭圣通被立为皇后,刘强被立为太子。


封后风波暂时告一段落,但是殊不知郭皇后这后位没坐多久,建武十七年(41)十月十九日,光武帝突然以郭皇后心怀怨念为由,废黜其皇后封号,而立阴丽华为后。这其中缘由又是什么呢?


郭皇后对于光武帝刘秀偏心阴丽华母子不满而心生怨念,应该是一条理由。光武帝一直心向阴丽华也是其因。更多的考量应该还有对于太子刘强的不满,而越来越看重阴丽华所出之子刘庄。刘庄聪慧,应该更适合做帝国继承人。郭圣通被废之后,却依然能够住在洛阳宫内,刘秀也不曾苛待于她,生活依然是十分优渥。从此,刘秀和阴丽华便可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了。



参考文献: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

魏新:《东汉开国》,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