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种树讲究你知道吗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不少地区在今天飘飘扬扬下起了雨。"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天气也越加暖和,万物呈现出一派春和景明之象。

清明节种树讲究你知道吗

从唐代开始,清明节就有了踏青的习俗。古代的人们在清明节这天纷纷走出户外,大人们喜欢踏青,郊游,插柳......而如果有风,孩童就会撑起心爱的风筝;而到了现在除了踏青外,"清明"与扫墓祭祖的联系则更加紧密。清明节这天,人们会带上供奉的果品到墓园祭祖,而在乡下则会为祖先的坟地铲除杂草,于坟前上香祷告或者焚烧纸钱金锭,而在城市的墓园则可以简单的插上一束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到处都是一派生机盎然之景,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现在清明节有三天假期,如果天气好,人们就会扶老携幼出去踏青。清明前后,阳光明媚,温度适中,春雨飞洒,种植树苗的成活率高,成长也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植树节",许多地方的人仍保留清明植树的风俗。

清明节种树讲究你知道吗

相传,西汉初期,汉高祖刘邦因为常年在外征战,没有时间回故乡祭祖,直到他做了皇帝后才有机会回家祭祖。但是因为常年未回乡,他没有找到父母的坟墓,后来在众臣的帮助下,他才在乱草丛中找到一块破旧的墓碑,于是便命人修坟立碑,并在坟前种植松柏作为标志。正好这一天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于是刘邦根据儒士的建议,将清明定为祭祖节。从此,每逢清明节,刘邦都会荣归故里,举行盛大的祭祖、植树活动。后来,这种习俗流传到民间,人们便将清明祭祖和植树结合在一起,并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民俗。而到了唐代,清明插柳则成了一种十分盛行的民俗。所谓插柳,原是指人们身上插戴柳枝的行为,但是在祭祖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把柳枝往坟地或地上一插,俗话说"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树往地上一插,柳枝便成活了,无意中起到了植树的作用。

一般,墓地上最适合栽种也最为常见的树种就是四季常青的侧柏。侧柏属阴,树根不会很大,最适合在烧制的地方栽种。而墓地最忌讳栽种的树种就是一些根系发达,扎根很深的树种,比如椿树,不管是香椿还是臭椿都不能种植。

清明节种树讲究你知道吗

此外,因为种树非常环保,在墓前种植一棵树,不仅能够表达对先人的思念,还有利于环保。

清明节种树讲究你知道吗

选优质好苗,就上苗木宝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