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东方马奇诺防线”为何被日军视为“盲肠”?


近代中国的“东方马奇诺防线”为何被日军视为“盲肠”?​尽管中条山文明已经随着冷兵器时代的远去而失去了往日辉煌,但由于地处晋豫交界的要地,它的军事意义却从未下降过,甚至变得比以前更为重大。抗日战争里,中国军队将中条山视为关中门户,因为日本人想打进西安,必须先拿下中条山。而日本人在占据中原后,将中条山称为“盲肠”,认为拿不下中条山,帝国就是得了“盲肠炎”。


近代中国的“东方马奇诺防线”为何被日军视为“盲肠”?​于是,日寇在1937年至1941年初期这短短3年多的时间里,13次围攻中条山,但都被卫立煌指挥的中国军队击退——当时的中国军队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那群号称"冷娃"的陕西子弟兵,即国民革命军第17路军,杨虎城将军的家底。他们血战3年,用伤亡两万多人的代价,把不可一世的日本人一直拒阻在潼关以外。

近代中国的“东方马奇诺防线”为何被日军视为“盲肠”?​为此,有音乐家曾谱曲赞美道:“中条山,高又高,它是我们的齐格菲,它是我们的马奇诺。”抗战正面战场最为悲惨的一场战役,也是在中条山打响的,史书将其称为"中条山战役"。
近代中国的“东方马奇诺防线”为何被日军视为“盲肠”?​由于准备不足和指挥不当,会战中的中国军队节节败退,损失惨重:第3军军长唐淮源率全军血战至最后一人,在大雨滂沱中举刀自戕殉国;12师师长寸性奇左腿被炸断后不愿被俘,拔枪自尽,麾下官兵无一人脱逃,全军殉国。战役结束,中国军队损失近8万人,被当时的国民政府视为抗战中"最大之错误"和"最大之耻辱"。所以在近代人眼中,中条山被称为“东方的马奇诺防线”。

近代中国的“东方马奇诺防线”为何被日军视为“盲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