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期」信訪幹部要警惕“佛系”心態

最近流行網絡的“佛系”一詞,大致是指一個人想所有的事情都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和節奏去做,待人處事一切隨緣。不少人聯繫日常工作生活,從“佛系”二字引申出了“佛系男子”“佛系員工”“佛系工作”等,意思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爭不搶、不慎不怨。確實,這種態度不失為一種人生豁達,乍一聽也飽含“慈悲為懷”之意,但如果真是抱著上述這種無為的“佛系”心態去對待工作,特別是需要帶著責任與感情去做的信訪工作,那是萬萬行不通的。對廣大信訪幹部來說,這種“佛繫心態”也是萬萬要不得的。

“治政之要在於安民,安民之道在於察其疾苦”,信訪工作要體察民瘼所在、民憂所繫,要為人民群眾釋疑解惑,要協調解決與其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問題矛盾。這就要求廣大信訪幹部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敢於擔當責任,勇於直面矛盾,在“硬骨頭”問題面前有辦法,在大是大非面前講原則,帶著“為黨分憂、為民解難”的責任和對群眾的深厚感情投入到工作之中。

如果信訪幹部抱著“佛系”心態對待工作,就極易導致“佛系旁觀”。“佛系”心態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怎麼都行,不走心,信訪幹部要是對工作不走心,就會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視而不見、見怪不怪、不敢處理、不作擔當,在緊急任務面前不溫不火,在敏感事務面前不敢果斷處置,在棘手問題面前閃爍其詞,在群眾需要時卻當起“吃瓜群眾”,往往會錯過協調解決問題的有利條件和最佳時機。對群眾如此淡漠,又何談把群眾當親人? 如果抱著“佛系”心態權衡工作,就極易導致“佛系不為”。 近年來,小事變大訪的現象還比較突出,究其原因,既有某些信訪群眾不瞭解相關部門職責和政策規定的原因,也跟少數部門消極應對,個別幹部一拖再拖,不作為密切關聯。特別是一些信訪問題不是靠著某個部門單打獨鬥,而是要協調諸多部門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綜合治理,這就要求信訪幹部勇於為民代言,為了群眾利益要敢於較真碰硬,嚴格堅持標準原則。一個奉行“佛系不為”的幹部做這些工作肯定是做不好的。而且,“佛系不為”會導致幹部作風散漫,“愛咋咋地”“就信訪辦信訪”“就問題解決問題”“坐等上訪”等做法就會應運而生。如此一來,信訪幹部滿腦子想的不是去分析研究破解難題,而是想著怎麼去“和稀 泥”“打哈哈”。又何談想幹事、肯幹事、能幹事、幹成事? 如果抱著“佛系”心態開展工作,就極易導致“佛系落實”“以實則治,以文則不治”,反對空談、強調實幹、注重落實是我們黨一個優良傳統,也是信訪幹部踐行職責使命的關鍵所在。“佛系落實”的直接表現就是浮光掠影,流於表面,不重實效重包裝、不看做法看寫法,把精力放在“材料美化”上,把心思放在“材料政績”上,“工作幹得好不好,全靠材料彙總表;工作方式新不新,全看寫手精不精”。如此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又何談依法及時就地解決群眾合理訴求? 因此,信訪幹部要堅定理想信念,加強作風養成,提高辨析能力,杜絕盲目跟風,警惕“佛系”心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