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和洪秀全谁更有实力推翻清朝?

昆客2014

都非常接近推翻清廷,其中吴三桂最有希望扭转乾坤

吴三桂和洪秀全,一个在清初,一个在清末,都掀起过声势浩大的反清运动,双方在鼎盛时期也都对清廷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但令人可惜的是这让人都没能终结清朝的统治。

这其中,吴三桂和洪秀全都犯了一个相同的战略指挥失误,就是起兵初期大好的形势下没能一鼓作气直捣黄龙,而是偏安一隅,给了清廷以喘息之际,才导致最后大局糜烂。

先说吴三桂

1673年,康熙皇帝接受了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人的撤藩申请,宣布正式撤销三人在南方的封地,遣送三藩官兵回辽东安置。

康熙帝如此不看时局的决定直接惹恼了本想意思意思的吴三桂。就在撤藩令下达的当年,吴三桂就在云南起兵反清,自封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打出“兴明讨虏”的口号,正式北伐中原。

在起兵之初,全国的形式对吴三桂十分有利。吴三桂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帜获得了西南各地的汉族官员、乡绅、百姓大力支持,湖广四川等地民众无不箪食壶浆迎接吴军。

而且由于早已是盘踞云贵多年,吴三桂在当地是树大根深。兵器、粮草准备充足,又通过茶马古道与青海的蒙古人交易马匹,实力十分雄厚的。

因为征战多年,吴三桂旧部门生遍布西南,这些人在听说吴三桂起兵之后纷纷举旗相应,一时之间海内震动,清廷摇摇欲坠。

(三藩之乱形势图)

但是就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吴三桂却止步于湖北一代长江南岸,没有乘胜北上。吴三桂这样做的初衷是为了巩固在南方的统治。他摄于八旗昔日的雄威,不敢轻易过江,希望能跟清廷划江而治。

但是这样做无异于给了清廷喘息之际。

清廷之后从内蒙、辽东调来大量援军与吴三桂对峙与长江两岸。此后,随着尚之信、耿精忠和陕西跟随吴三桂起兵的王辅臣兵败降清,清廷渐渐地站稳了脚跟开始对吴三桂进行反击。

不过即便如此,吴军战力依旧十分强劲,仍数次在广东、湖北、江西大败清军。照这个情况发展下去,鹿死谁手还真是不得而知。

1678年,渐知大限将至的吴三桂在衡阳称帝,建号大周,大封天下,希望以此稳定人心,放手一搏。

只是天不假年,常年的征战严重损害了吴三桂的健康,在称帝后不到半年吴三桂便突然离世,一时之间吴军群龙无首。

吴三桂死后,其长孙吴世璠即帝位。但吴世璠年少,根本压不住局面,吴军将领人心思变,不愿为少主卖命,军心瓦解,战场上的局势对吴家日渐不利。

1681年,清军终于攻克了云南昆明,吴世璠自杀,持续八年的三藩之乱就此结束。这场战役清军入关以来,汉人最接近光复中原的一次机会,但最终还是以失败收尾。

当然,我这里不是为吴三桂洗白。作为史上最大汉奸,吴三桂纵清兵入关,替清廷平定西南、绞杀永历帝这些恶性都逃不过身后的千载骂名。

而他在有生之年的最后时刻起兵反清,也并不是初于什么民族大义,为的不过是一己私利。他的失败完全是因为他的目光短浅,以致最后葬送了自己和汉人最后的复国希望。

而至于洪秀全,也比吴三桂强不到哪去,甚至更差。

洪秀全在起兵时期的全部局势虽然没有当初吴三桂那么有利,但是也非常不错了。彼时的清政府正在进行第二次鸦片战争,可谓是内忧外患。

但是与吴三桂一样,洪秀全也是打到南京就止步不前了。如果当时洪秀全能孤注一掷,倾兵北上,估计清廷撑不到1911年。

(天平天国最大控制范围)

不过历史没法假设,不论是吴三桂还是洪秀全都曾无限接近推翻清朝,但都因为个人的短视错失大好的历史机遇,遗恨千古。


千佛山车神

我觉得吴三桂更为接近推翻清朝。

首先吴三桂起兵时,满清人心不稳;而太平天国时,满清则已经稳固了统治。

满清入关的时候是1644年,而吴三桂起兵反清的时候是1673年,虽然吴三桂作为满清带路党席卷大明天下,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汉奸,但是满清入主中原为时尚短,而且经过满清对江南汉人的“嘉定三屠”、“扬州十日”等暴行,以及对汉人颁布野蛮的“剃发令”和残酷的文字狱等等倒行逆施之举,是占全国人口有绝大多数的汉人对满清多有不满,满清统治人心浮动。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时,满清已经入关近200年,虽然政治腐败,统治腐朽,但是人们对于满清的统治已经认可,而且满清入关以后,逐渐继续明朝以来的科举取士的政策,在维护满清贵族统治的同时,笼络汉族知识分子,这些汉人知识分子也愿意为清所用,并与满清同仇敌忾对付太平天国的起义力量。

效忠满清,而剿灭太平天国不遗余力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吴三桂起兵时,反清力量总爆发,清朝危机四伏,而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局面则好得多。

吴三桂起兵时,三藩同时造反,广西的孙延龄、陕甘的王辅臣、占据台湾和金厦的郑经都同时起兵相呼应,而漠南蒙古的察哈尔部的林丹汗之孙布尔尼也趁势反叛清廷,所以当时满清的局面恶劣的多,当时吴三桂已经饮马长江,占据半壁江山,只可惜此时的吴三桂迟迟暮年,早已没有了当年的意气风发,而各种反清势力,各怀鬼胎,没有整合,结果被满清各个击破。

太平天国起义之时,虽然规模庞大,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但是满清手里可以打的牌同样很多,当时虽然八旗和绿营已经腐烂,但是汉族知识分子很快兴办的团练成为满清可以倚重的新力量,而且满清还以从容从蒙古草原调集蒙古骑兵进攻太平天国,同时太平天国树敌太多,最终连洋人也加入剿灭太平天国的队伍。

镇压太平天国的洋枪队

吴三桂的起兵口号更具影响力,太平天国的宗教思想给人带来更多是恐慌。

吴三桂起兵之时以反清复明为口号,虽然对于这样一位亲手追杀了明朝最后一位皇帝的大汉奸来说,稍显滑稽和讽刺,但是毕竟作为恢复汉人江山为口号,对于当时仅仅统治了不到30年的异族统治者来说,还是很有杀伤力和号召力的。

而太平天国则变异的基督教为基础,以所谓的拜上帝会为宣传口号起兵,起义军到处,焚烧儒家经典,对数千年来的汉人崇尚的孔庙和寺院进行打砸抢烧,并且对于加入太平军,分立为男女两营,披头散发的装束,带给更多人不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而是恐慌,那种极度盼望这股势力消亡的恐慌。

以宗教异端为号召的太平天国起义带给人们更多是恐慌



大东北的小豆包

吴三桂和洪秀全谁都没有推翻清朝的能力,如果有这个能力,清朝就会在这个两个人的取代中终结。但是没有看到。吴三桂曾今从云南起兵对抗清朝,结果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当然复杂,但是那一种原因都不能牵强的理由说明吴三桂有这个能力。反清复明也好,或者其它的原因也好,都不能说明什么。清朝已经牢固的统治了中国,天气风调雨顺,民心归顺,清朝的地方政权已经建立的非常牢固,人民丰衣足食,国泰民安,这样的情况下和政府对抗就是谋反,就是叛乱,国家有丰富的资源,包括民心资源,物资资源来平息这场叛乱。吴三桂失败就是肯定的了。

洪秀全也是叛乱,洪秀全造反时的清朝,中国各地并没有出现天灾,人民生活富足,贫富差别不大,这样的环境造反就是飞蛾扑火,虽然洪秀全以太平天国来诱惑群众,有许多信徒,能够在南方一些地区造成气候,但是,洪秀全军队所到之处,无不是人祸遍地,烧毁村庄,强拉人民入伙,打家劫舍,过后地方乡绅,农夫都切齿痛恨。坐立南京,割据一方,但是繁杂的集团开支,粮草,钱财,已经摆不平内部的消耗,内部的矛盾激烈,已经白热化。邪教组织的分裂开始,而这样的放大了的山大王,已经不得人心,最终的失败来得这么快,玉碎宫倾。


宝树白石34222787

洪秀全。如果不是世界格局发生变化,清政府很难翻身了。

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占领的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可以说清政府已经没有财力支持国家运转了。当时西方各国都开始觉得清政府要完了,所以都采取两面下注了。已经开始派人和洪秀全联系了。

清政府也是实在没招了。早期清政府依赖的满蒙贵族已经完全废掉了。只能启用汉人精英群体。由于没有财力支持募集军队,所以给了这些精英很多特权。比如这些人可以用征收厘金。简单的说,就是一种贸易税。是各省之间的贸易税。当时世界格局开始进入全球化,所以中国对外的贸易规模已经很大了。这样间接带动了各省之间的贸易。所以这笔收入相当不错。支持曾国藩,李鸿章这帮人迅速崛起

洪秀全这边本来优势挺大的。但是对于治国这方面确实不行,硬是把一手好牌打烂了


历史枢纽

我是历史问答达人青言论史,乐于为您解答中国古代史的问题。


清朝一头一尾,分别出了两个牛人,都想造他们大清朝的反,那就是题目里的吴三桂和洪秀全。不过要说谁威力更大、破坏性更强,那当然是洪秀全,吴三桂得靠边站。

光说造反的地界,吴三桂就差了一大截。洪秀全巅峰的时候,长江两岸全是他的,兵锋都打到天津了;而吴三桂虽然号称平西王,其实就一个云南,外加尚可喜耿精忠也就福建广东三个省,和洪秀全没法比。

再说民心所向。吴三桂当时造反,已经基本没人爱搭理他了,因为想搞清朝事情的都被他自己弄死了,老百姓也不想再折腾下去了;而洪秀全利用其宗教手段,让近亿的平民都对这个政权死心塌地,光这一项就远超吴三桂。

最后再说外交方面。吴三桂搞事情的时候,清朝还没有外交这个概念,但是至少台湾的郑家王朝是不搭理他们的。但是在太平天国早期,列强是愿意以他们为谈判对手的。这就很能反映问题了。


青言论史

无论吴三桂、洪秀全都不可能。吴三桂失节失德,何堪配坐天下。洪秀全来的是一场革命,暂不可能得到封建文化为主体的社会认同,故被称为邪教。只能是消灭封建制度的发起者,离成功的掘墓者,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行。


安平144796971

当然是洪秀全,太平天国掀动了清朝的根基,派出的北征部队差点打到北京,连京城不少居民都吓的外逃,要不是错失机遇,和后续不足,北京就危险了,吴三桂和洪秀全都犯了一个错误,到一定程度就不思进取了,太平天国初期势如破竹,占领南京后,就开始享乐,并开始内哄,自相残杀的人,比初期和清军阵亡的人多的多,太平天国造成的破坏是空前的,全国人口减半,江南城镇几乎都被摧毁,太平天国后,清朝也没维持多长。


归家的绵羊

谁都没有哪种推翻大清的能量,吴三桂反复无常的小人,难成大事,吴三桂口号是反清复明,要推翻清朝的不是吴三桂,而是明朝皇帝了,明朝令天下人太失望太悲惨了,明朝贪官污吏整得人人吃观音土易子而食,达这般景地,天下百姓还要拥立什么明朝已无可能了。洪秀全乃改基督教的头头,西方列强当时弄得天下人好惨,他要搞一下什么洋教天天装神弄鬼,打着恢复汉人江山太有局限性了,范围太小了,故不能推翻清朝,又贪图享乐贪得天厌,他发动的是农民起义,到洪秀全享乐后期,他统治的范围内又有农民起义了,焉能成功!


用户52922538367

看了很多回答,想从历史趋势分析一波。


吴三桂起兵的时候,满清初定天下,人心不稳(上面已经有人回答了),但是这个时候满清正处于上升时期,明末战乱不休,急需维持社会稳定和恢复生产。吴三桂主动造反,属于逆流而上,推翻满清必然迎来一个新的军阀割据的时代,从这点来看,吴三桂与历史趋势违背(挑起战争是很不得民心的),所以成功可能性就不大了。(朱棣这种奇人,造反成功属于另类)


洪秀全是晚清农民起义的领袖,之所以能够取得一定成就完全属于顺势而为,顺应历史趋势,才有人响应。而失败是自身局限性太大了。历史书上说是农民阶层取得一定战果之后,不能提出更高等的战略目标。再加上不能内斗严重,内部腐败,更没有很好的解决生产关系。失败是必然的


如果把洪秀全放在吴三桂的位置上是,可能洪秀全只是一个农民。但是把吴三桂放在洪秀全的位置上,大明可能真的要复兴了。


谈史论心

洪秀全要不是占领南京居功自傲不思进取 打下北京那就是摧枯拉朽 吴三桂面对的是强大的大清 他想打到北京门都没有 康熙的时候八旗兵能征惯战 到了咸丰八旗子弟都揉核桃玩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