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絲織品的誕生都經歷了什麼?

撰文、供圖/中國絲綢博物館

本文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一件絲織品的誕生都經歷了什麼?

中國是絲綢的故鄉,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絲綢只為中國所有。根據考古學者的發現推測,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期,中國便開始了養蠶、繅絲、織綢。

那麼你真的知道一件絲織品是怎樣誕生的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下傳統絲織的流程吧。

一件絲織品的誕生都經歷了什麼?

種桑

眾所周知,桑葉是蠶的食物,蠶只有獲得充裕的食物才能正常進行吐絲結繭,所以種好桑樹是織造出優秀絲綢的基礎準備。隨著四季氣候條件的變化,桑樹有規律地進行著發芽、抽枝長葉、開花結果、落葉休眠等生命活動。這種週期性的活動,不是簡單的週而復始,而是對每年的氣候變化既有規律又有差異的反應。

從春季發芽到冬季落葉的這段時間是桑樹的生長期。這個階段可細分為發芽期、旺盛生長期和緩慢生長期。生長期的長短因地區所在緯度而有不同,南方長,北方短。

一件絲織品的誕生都經歷了什麼?

養蠶

蠶的吐絲結繭跟蠶體內的絲腺器官有關。從蠶的成長過程來看,在幼蟲階段,蠶在吃下大量的桑葉後,會消化吸收桑葉中的營養成分。然後,桑葉中的各種氨基酸就會被蠶體內的絲腺所吸收儲存。隨著蠶齡的增大,絲腺也會隨之增大,在五齡期膨大速度尤為快速。在吐絲結繭之前,從外觀上觀察能夠看到蠶體胸部略顯透明,正是絲腺內積聚大量蛋白質的緣故。

至於蠶吐絲結繭的原因,從蠶的生理上來講,由於組成絲腺的蛋白質是由氨基酸組成,蠶體內若氨基酸過多會使蠶體中毒。所以,蠶需要通過吐絲來排解氨基酸達到解毒的目的。

一件絲織品的誕生都經歷了什麼?

繅絲

一個個的蠶繭, 離一件絲織品的距離還很遠。人們還要通過繅絲這一工藝將蠶繭中的蠶絲抽出來, 然後抱合膠著在一起, 製作成更長的生絲。

中國開始使用機械繅絲是在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上海建立首個以蒸汽為動力的近代繅絲廠——怡和洋行紡絲局。在此之前,人們都是通過手工和操作繅絲車來完成這個耗時耗力的工序。在絲綢之路繁榮的唐代, 開始出現繅絲車, 這對於完全依靠手工的繅絲勞動者來說,是一件好事。不過這些繅絲車還是手搖式的,效率要比後世出現的腳踏式低下。宋代繅絲技術發展較快, 腳踏式是從手搖式發展而來的革新成果, 從此繅絲者可以騰出雙手來進行工作, 生產效率大為提高。同時, 人們對繅絲時所用水質更加重視, 將繅出的蠶絲隨即用火烘乾, 這樣做可以方便後道工序執行以及保持絲色鮮潔。

一件絲織品的誕生都經歷了什麼?

織染

繅絲完成後基本上就可以開始織造絲綢了,根據需求和織造目的不同,還需要確定生絲是否需要再進行加工處理。將生絲作為經絲、緯絲,交織製成絲織品的過程,是織造的基本方式。根據織物組織、經緯線組合、加工工藝和綢面表現形狀的不同,絲綢又分為不同的名字。

絲綢最大的美麗就在於它的紋路和花色,前者依靠紡織技藝來達成,後者則需要進行染色。

古代染色採用的是天然染料,有植物染料、礦物顏料和動物分泌物染料。戰國以前,已經有了絲和麻的精練、染色、繪畫等織物加工系統。秦漢以後, 印染工藝技術取得重要進展,石染(礦物質顏料染色)和草木染(植物染料染色)不斷得以創新。植物性染料很多,如茜草紅、藎草黃、榛槲黑、槐米黃,尤其是蘭草,提煉出將植物染得更深的靛青。白雲母、紅硃砂、黑石墨金銀等屬於礦物顏料,則被用來做塗染顏料。 動物性染料有胭脂蟲,紫膠蟲 (紫鉚) 、 墨魚汁等。而紫鉚, 是一種很奇特的動植物連體的染料。

一件絲織品的誕生都經歷了什麼?

一件精美的絲織品誕生不易,要經過繁複的工序才能完成,所以它的價格也非常高昂,成為世界各國無比青睞的奢侈品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