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囧途的孔子是如何凤凰涅槃的?

人在囧途的孔子是如何凤凰涅槃的?

人在囧途的孔子是如何凤凰涅槃的?

前几年,李零出过一本解构《论语》的书,题为《丧家犬》,引发很多人的不适。其实,孔子本人是认可「丧家犬」这个评价的。

人在囧途的孔子是如何凤凰涅槃的?

原文见《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译:话说,孔子前往郑国时,和弟子互相走失,孔子独自站在外城的东门。有个郑人对子贡说:「东门有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像子产,然而从腰以下比夏禹差三寸,瘦瘠疲惫的样子好似丧家之犬。」子贡遇到孔子后就把原话告诉了他。孔子欣然笑着说:「他说的外型像这个那个圣人,那倒来必;但说我的状态像丧家之犬,是啊!是啊!

人在囧途的孔子是如何凤凰涅槃的?

其实,这是形容孔子在周游列国时,疲乏而狼狈的状态。但在后世,则渐渐转变为形容孔子一生不受重用,成了周王朝的丧家之犬。当然,孔子在郑国外城东门的状态还不算最糟糕,更糟糕的还在后面,那就是所谓的「子畏于匡,厄于陈蔡,伐木于宋,削迹于卫」,最可怜的是「厄于陈蔡」,绝粮七日,在这七天内,孔子师生每一个人的心境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作为这个团队的灵魂人物,孔子除了坚定自己的信念,更要安抚弟子,而在此时,他最信任的三个学生,子路、子贡、颜回,被他先后喊过去谈心。

人在囧途的孔子是如何凤凰涅槃的?

首先是子路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人在囧途的孔子是如何凤凰涅槃的?

译:孔子已经感觉到弟子们的不快,他首先把子路喊进去,问:「《诗经》上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在奔劳在旷野。』难道是因为我的大道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我为什么会沦落至此?」

孔子这首诗,出自《何草不黄》,是《小雅·鱼藻之什》中的一首,描写了行役在外的征夫生活艰险辛劳,表达了对遭受非人待遇的抗议。「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是起,兴的是后面的「哀我征夫,朝夕不暇」,这与孔子周游列国时遭遇的窘境何其相似。

人在囧途的孔子是如何凤凰涅槃的?

人在囧途的孔子把最信任的三个学生一一喊去,与其说是安抚学生,倒不如说是让学生安抚他。但子路的回答显然不能让他满意,子路说:「也许我们还没有达到仁吧!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也许我们还没有达到智吧!所以别人不实行我们的学说。」

子路比孔子小不了几岁,他一向直来直去,脑子不会急转弯。既然孔子自己都在怀疑自己了(至少听起来是这样),那他也就不客气的说,老师您的道之所以行不通,一定是不够仁,也不够智。

有些话,自谦可以,却容不得别人贬损。于是,孔子回敬道:「是这些原因吗?仲由啊,我打比方给你听,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那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的悲剧?假如智者就必定能行得通,那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被剖心的悲剧?」

人在囧途的孔子是如何凤凰涅槃的?

子路的回答,孔子当然不满意,所以又把子贡喊了过来。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人在囧途的孔子是如何凤凰涅槃的?

子贡进去后,孔子又问了同样的话。子贡是商人,和气生财,是孔门弟子中最会说话的一个。子贡的回答可谓商人本色,他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言下之意,老师您开价太高了,能不能迎合市场贱卖呢?

虽然子贡假意抬高了孔子之道,但贱卖的说法显然也不能让孔子满意。孔子说:「端木赐啊,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收成,优秀的工匠擅长工艺技巧却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道所容,如今你不修明你奉行的学说却去追求被世人收容。端木赐,你的志向不够远大啊!

能言善辩的子贡没能说服孔子,于是颜回出场了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人在囧途的孔子是如何凤凰涅槃的?

见到颜回,孔子问了和之前同样的话,还是犀牛老虎那一套。但同样的问题,得到了不同的回答。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即使如此,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怕什么?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老师的学说不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努力修明而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怕什么?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

人在囧途的孔子是如何凤凰涅槃的?

我们注意一下,颜回给出的前提和子贡类似,都是老师您的大道太大了,凡人理解不了。但结论却与子贡完全不同,子贡是商人心态,既然卖不出去,就降价甩卖;颜回则不然,他认为,老师您的大道这么大这么好,学生不懂是学生的耻辱,当权者不懂是当权者的耻辱。他们不懂,才更显出您推行的是君子之道啊。现在文艺界流行一句俏皮话——我看不懂,我不懂的一定是好作品——其源头,可能就在颜回这里。


孔子听完颜回的表述,终于高兴地笑了,他对颜回说:「有道理啊,小颜同学!如果你是个有钱人,我就给你当管家了。」据说,孔子随后派子贡去楚国求援。楚昭王兴师动众迎接孔子,孔子然后得以脱身,孔子团队终于摆脱了窘境,但后面的路依然不平坦。或许很多人认为,为什么不听子贡的,至少可以求得现世的安稳,何必如此狼狈呢?

人在囧途的孔子是如何凤凰涅槃的?

我们再来看一段《论语·宪问》里的对话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这个晨门是化名,他一定是一位隐藏高人:郑人准确地形容了孔子一时的窘态,晨门则准确地描述了孔子一生的心境——「知其不可而为之」

庄子的「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一种豁达的心境,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另一种心境。庄子是顺天应人,不与命运为敌,不与造化为敌;孔子是负有使命感的人,当他知道不能在现世一展所长,就通过整理六经(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作春秋)的方式,将他的理想浓缩其中,成为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中轴线。

人在囧途的孔子是如何凤凰涅槃的?

老子、楚狂都曾经把孔子比作凤凰,虽然这只凤凰(凤凰之文,戴圣婴仁,左智右贤)也曾在囧途徘徊(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但是最终涅槃重生,成为后世尊崇的万世师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