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通过孔子语录解读孔子智慧

「收藏」通过孔子语录解读孔子智慧

1. 君君,臣巨,父父,子子。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

【译文】国君要有国君的样子,臣子要有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2.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漤矣。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

【译文】君子在困窘面前能坚持节操不动摇,小人遇到困窘就会胡作非为。

3. 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出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译文】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能力,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能力,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4. 君子不器。

【出处】《论语·为政》

【译文】君子不要像定型的容器一样,要博学多识,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5.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出处】《论语·为政》

【译文】把正直的人提拔到不正直的人之上,民众就会服从;把不正直的人提拔到正直的人之上,民众就不会服从。

6. 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出处】《论语·八佾》

【译文】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种事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是不能容忍?

7.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出处】《论语·八佾》

【译文】君主按照礼法任命臣下,臣下就会忠心服饰君主。

8.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出处】《论语·里仁》

【译文】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正确地爱别人,恨别人。

9.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出处】《论语·里仁》

【译文】贫穷低贱,这是人人所厌恶的,但如果不是用仁道的方式摆脱贫贱,君子是不会去做的。

10. 朝闻道,夕死可矣。

【出处】《论语·里仁》

【译文】如果早上悟得真理,即便当晚死去也没什么好遗憾的了。

11.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出处】《论语·里仁》

【译文】侍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的劝说他们。如果父母不愿意听劝谏,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他们操劳而不能有所怨恨。

12.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出处】《论语·里仁》

【译文】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必须有安顿好父母的方法。

13. 古之言之不出,持躬之不逮也。

【出处】《论语·里仁》

【译文】古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耻。

14.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出处】《论语·雍也》

【译文】致力于人世间该做的事情,对鬼神的事情持敬而远之的态度,这就可以说是非常明智了。

15. 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出处】《论语·雍也》

【译文】君子可以献身,但不可以被陷害;可以被欺骗,但不能稀里糊涂地被愚弄。

16.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出处】《论语·雍也》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知识,并且能用礼来约束自己,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啊。

17.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出处】《论语·述而》

【译文】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要去启发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要去引导他。

18. 举一隅yú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出处】《论语·述而》

【译文】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方面的东西,那就不要再教他了。

19.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出处】《论语·述而》

【译文】被任用就施展抱负,不被任用就隐藏起来,独善其身。

20. 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出处】《论语·述而》

【译文】太早学易不行,太晚又太晚。五十岁的时候学了易,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

21.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出处】《论语·述而》

【译文】我并不是生来就博学的人,只是喜爱古代文化,又通过勤奋学习求得知识罢了。

22. 奢者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出处】《论语·述而》

【译文】奢侈了就会傲慢无礼,节俭了就会显得寒酸。与其傲慢无礼,我宁愿寒酸。

23.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出处】《论语·泰伯》

【译文】教育的要点是开始于诗的教化,立足于礼的教化,完成于音乐的教化。

24.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出处】《论语·泰伯》

【译文】一个人要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保卫与人为善之道。

25.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出处】《论语·子罕》

【译文】有德行的人居住的地方,怎么可能会显得简陋呢?

26. 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

【出处】《论语·子罕》

【译文】在外事奉公卿,在家孝敬父兄。

27.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为也已。

【出处】《论语·子罕》

【译文】年轻人是很值得敬畏的,谁知道下一代就不如上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还默默无闻,那就没什么可敬畏的了。

28.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出处】《论语·颜渊》

【译文】政的意思就是正,您带头走正路,谁敢不正呢。

29. 近者悦,远者来。

【出处】《论语·子路》

【译文】让邻近的人高兴,远方的人自然就会来投奔。

30.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

【出处】《论语·宪问》

【译文】君子中不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31.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出处】《论语·宪问》

【译文】看见利益要能想到是否合乎道义,见到危难要敢于献身。

32.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出处】《论语·宪问》

【译文】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个恩德来报答恩德。

33. 当仁,不让于师。

【出处】《论语·卫灵公》

【译文】如果是行仁义的事,即使在老师面前也不必谦让。

34. 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出处】《论语·季氏》

【译文】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

35.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出处】《论语·季氏》

【译文】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这种人就是下等人了。

36.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出处】《论语·阳货》

【译文】只有上等的智者和下等的愚人最难改变。

37.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出处】《论语·阳货》

【译文】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有道德的人应该抛弃的。

38. 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yú之盗也与。

【出处】《论语·阳货》

【译文】外表严厉内心虚弱,若用小人来作比喻,大概就像个钻洞爬墙的小偷吧。

39.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出处】《论语·阳货》

【译文】君子崇尚义。君子只有勇敢而没有义就会惹乱子,小人只有勇敢而没有义就会成为强盗。

40. 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出处】《论语·颜渊》

【译文】克制自己,一切按照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归于仁了。


「收藏」通过孔子语录解读孔子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