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的元代《玉雕持棒蒙古騎兵俑》珍賞

罕見的元代《玉雕持棒蒙古騎兵俑》珍賞

史上,蒙古騎兵威風八面,橫掃歐亞,不可一世。而歷史上的每一重要時期,通常會有一些具體的物件形態記述或者表達。其中,愚帳中所藏的數件玉製蒙古騎兵俑,便是最好的力證之一。

這種蒙元時期的大型玉製蒙古騎兵俑,乃為一個系列。在此之前,愚博客已經展示過數件,其總體形象一致,為兵士與馬匹二件為一套,然持士兵所持兵器不同,神態鎧甲等略異,各有特點,或為墨玉或為岫玉雕琢而成。今日,再將另一騎大帳點出,拍照亮相,遣之於博客公展,再賞蒙古鐵騎之威貌矣。

首先,賞述其形態。正如之前所展示的一樣,本品亦為兩件一套,通高約20.5釐米,器形較大。其上為一兵俑,可見其臉型較為長闊,橫眉瞪眼,活脫蒙古兵人形象。其中,衣飾可見其乃羊皮袍子之形,皮帶束腰。其右手握棒形兵器,故曰其兵俑,毫不虛妄。其座下乃一匹碩壯的蒙古馬,形態矮壯,然凸顯逼真呆萌,惟妙惟肖,十分可愛。一句話,如此碩壯的持械兵馬之俑,形象地展現了蒙古騎兵或者說鐵騎的矯健姿態,凜凜威風直撲眼底,其時橫掃歐亞大陸之氣勢,由此可見一斑。

其次,可見該兵馬俑的材質。本件材質較之先前展示的墨玉材質不同,可見其青玉玉質相間,由表及裡,兵馬兩件一共重約2.32公斤,上手甚為沉重,可知材質密度較高。以此材質色和質重來看,其應是岫玉(也或為戈壁石)琢成。

復察其質色,可見其包漿皮殼疊嶂,呈鮮明的凝重耄耋之相,表面已然不甚光潔,大小凹坑,沁色較為深重,累累土蝕斑駁,以成吉思汗時期計算,至今八百餘年曆史,此件體徵,已足見其滄桑之感矣。其出自內蒙東部,結合其形象和材質沁色等,可謂一派自然天成之相昭然若揭,乃一眼開門之蒙元時期遺物,已然毫無疑問矣。

此外,從雕琢之工來看,本品雕琢可謂粗中有細,粗曠刀法,亦見細緻之處,臉部的形態和馬的形態,刻畫較為細緻,比例適當,線條和諧,製作用功,實非一般工匠草率所為。總而言之,諸般特徵顯示,此等貌相,任何新偽不能作之矣。

正如之前所言,本蒙古鐵騎之玉製兵馬俑,廣為檢索,除愚所展示之外,亦今為止尚不得復見。這也可證明本物之真實稀罕。通過本品的風格特徵來看,此蒙古兵馬俑,應是蒙古本域工匠所作,而這也是鮮見實物遺存的。因此,其無論器形還是材質,都彰顯十分的珍貴,可以說,這些蒙古騎兵俑不僅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也具有很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尤其是作為刻記著名的蒙古騎兵之珍貴實物,更是十分的難得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