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人」產業鉅變的時代,15歲的東風日產重新定義自己

「汽車人」產業鉅變的時代,15歲的東風日產重新定義自己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邁入發展新階段。未來合資企業到底怎麼發展?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如何實現立足於中國,貢獻於世界,最終造福於人類汽車文明。東風日產有著這樣大胸懷。在中國汽車業的後合資時代,這樣一種企業理想的重構,對於整個汽車合資體系,具有革新意義。

東風日產迎來15週歲的生日。

6月12日,在一場簡樸但乾貨滿滿的發佈會上,東風日產自主研發的車聯網系統“智行+”勁客智聯版上市成為最佳的生日禮物。

這是主流合資車企中首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聯車聯繫統。它在平臺搭建和技術實現上,完全由東風日產自主規劃、自主推進完成。

「汽車人」產業鉅變的時代,15歲的東風日產重新定義自己

它誕生的意義,可以從著名經濟學家樊綱的演講中尋找到答案。在近40分鐘的演講中,樊綱對中國經濟發展進行前瞻性判斷,並進一步明晰新時代下,汽車業轉型升級的方向。

改革開放以來,憑藉廉價勞動力比較優勢實現快速增長,發揮後發優勢減少試錯成本,以汽車為代表的中國製造業通過學習、引進、消化吸收,模仿,實現快速成長。

這也是過往多年,中國汽車合資業的成長路徑。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縮影,東風日產在激烈市場競爭中,成長為產銷突破百萬輛、產值突破1600億、用戶保有量接近一千萬的行業領先者。東風日產的發展史,是一部創業史,也是合資企業跨文化融合的成長史。

當時間走進改革開放40週年的關鍵節點,新的變化正在呈現。

樊綱認為,不久前爆發的中美貿易戰,呈現的並不是簡單的貿易問題。中興危機所暴露出的核心技術軟肋,向中國敲響警鐘:中國製造將逐步過渡到自主研發為主的階段。

同時,中國也在深化開放,進入對等開放階段。從這個角度,2018年將是汽車行業的新時代元年。一方面,新一輪科技革命引領發生深刻變革;另一方面,中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為中國汽車產業增添了強大活力和後勁。

股比放開,進口車關稅下調,重構中國汽車消費市場,合資企業怎樣在快速多變的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中加速業務轉型?這關乎身處一個產業鉅變時代的東風日產,能否繼續站在時代的風口。

「汽車人」產業鉅變的時代,15歲的東風日產重新定義自己

“15歲,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如何以企業之少年志氣向青春告別,以什麼樣的姿態勇敢投身於時代洪流中去?這是我們今天在此相遇的初衷。”東風日產副總經理陳昊以極富有情感張力演講,開啟了一場與青春有關的告別儀式。這亦是一場邁向未知時代的新生歡迎會。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機遇,一代汽車人有一代汽車人的使命。上任剛剛4個月的新帥,陳昊要帶領東風日產,邁向更高質量的合資品牌TOP3。但他的使命不止於此。

“幸運兒”的背後

南中國的熱土上,從來不缺少創業與成長的故事。

九十年代初,東風公司揮師南下,在中國經濟最活躍的珠三角尋找發展機會。2000年初,初創的風神在業界充滿疑慮的注視中,開啟了探索的步伐。一群尋夢的汽車人,敢想敢幹,為後來東風日產的發展立下基業。

2003年正值國內經濟高速發展,東風日產正式成立。2008年9月9日,東風日產產銷首次達到100萬輛,創造了行業最快速度。截至2013年6月16日,累積產銷450萬輛,再一次刷新行業紀錄。從2015年到2017年,更是實現連續三年達成百萬成績。今年1-5月份,東風日產累計銷售新車(含途達)42.98萬輛,同比增長10%。一組組數字是“東風日產速度”的最佳註腳。

「汽車人」產業鉅變的時代,15歲的東風日產重新定義自己

歷史車輪滾滾碾過,15年崢嶸歲月稠。“追夢15年,東風日產從無到有,從行業的一隻醜小鴨,到歷經合資初期的陣痛,再到快速發展、穩健前行,15年來,我們不甘平庸、勇於開拓,在不進則退的激烈市場競爭中,我們從一個‘後來者’進入‘第一集團軍’,從一粒種子成長為根系發達的大樹。”陳昊說。

“15年來,東風日產形成了一以貫之的‘共創價值共謀福祉’的企業使命、‘經營質量比規模更重要’的經營哲學、‘領先半步’競爭策略、‘崇尚挑戰、渴望成功’的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做事文化,以及‘互相信賴、彼此欣賞’的快樂工作、快樂生活、快樂成長的快樂文化,成就了今天的東風日產。”

追憶過往,如今取得的成就都能在過往中有跡可循。東風日產15年,既見證了中國汽車黃金時代的波瀾壯闊,也經歷了低谷期的驚濤駭浪。作為東風公司最為倚重的合資板塊,東風日產已經成為中國合資企業一個成功樣本。

在陳昊看來,東風日產最大的收穫,在於每一次都很好地抓住了發展機遇。其中,2015年實現銷售百萬輛,令他印象深刻。從釣魚島事件爆發到逐漸復甦,再到最終目標的達成,東風日產歷經了跌宕起伏的環節變遷。此舉奠定了東風日產成立十多年,躋身行業主流的格局轉變。

「汽車人」產業鉅變的時代,15歲的東風日產重新定義自己

“100萬,這是東風日產十二年來在全價值鏈競爭體系上不斷調整與升級的成果。如果2015年沒達成100萬輛突破,後面就可能就越來越難。甚至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往往就是超越對手的很好的時機,堅持下去危機往往變成了機會。”陳昊對《汽車人》表示。

隨後,東風日產徹底確立了客戶至上路線,以技術與創新為重心,打造全價值鏈體系競爭力,確保全球水準的資源整合以及品牌運營能力。自2015年首次跨越百萬以來,東風日產已經連續三年跨越百萬銷量,極強的體系競爭力正發揮作用。

自我的努力之外,成功還源於股東雙方的包容與支持。“東風日產是時代的幸運兒”,陳昊不止一次地說。這份幸運還來自於股東雙方東風與日產的信任與支持,讓東風日產能夠抓住時代機遇,闖出一片天地。“東風鼓勵我們勇敢、大膽地在市場上去衝與闖,日產也用最大的包容與開放來支持東風日產發展。”

「汽車人」產業鉅變的時代,15歲的東風日產重新定義自己

不久前,日產產品規劃最高負責人,在東風日產開會時表示:“我們一定要基於事實,而不是基於情感來做我們的決策,這隻有這樣決策才能正確。”在陳昊看來,這體現了股東方開放的胸懷。“如果沒有這個胸懷,車聯網的創新成果,沒有辦法在產品上體現。”

文化與技術驅動力

下個15年,東風日產如何在競爭更激烈、更智慧、更立體的市場環境中勝出?陳昊給出的答案是:文化和技術。

“文化要傳承,技術要創新。”被視為東風日產的雙核驅動發展路線,也是東風日產未來事業發展的指南針。“技術是企業這艘大船遠航的動力,文化則是它的壓艙石,保持定力,精準發力,才能保證我們最終能抵達目的地。” 陳昊說。

「汽車人」產業鉅變的時代,15歲的東風日產重新定義自己

在他看來,15年一路走來,東風日產背後重要的支撐力量是東風日產的獨有文化。這種文化的核心特質是“融合”和“創變”。15年沉澱下來的開放、融合、創變文化基因,將繼續帶領東風日產走向下一個15年。

但文化的融合並非天生形成。早在合資公司成立之初,細節衝突損害著企業的運營,外方嚴謹和講求規則的文化和中方的務實靈活的文化發生不少衝突。2004年,東風日產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銷量下滑6.6%。

深刻反省後,2005年,《東風日產行動綱領》頒佈,逐漸實現了合資雙方的全面“合心”,真正實現了“一個團隊、一個信念、一種聲音”的高度團結。雙方的優勢被吸收到東風日產的文化肌體中。當年,中外雙方共同發力,東風日產就實現了159%的銷售增長。

「汽車人」產業鉅變的時代,15歲的東風日產重新定義自己

“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隨地亂滾,文化就是那根柔軟又強韌的細線,將珠子穿起來成為社會。”陳昊借用龍應臺的一句話,來詮釋文化的真諦。

技術創新是東風日產製勝未來的另一殺手鐧。面對新的行業變革,東風日產如何在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共享化的風口下繼續領跑?如果說優秀的企業文化是東風日產發展的軟實力,那麼日產智行科技就是東風日產最強大的硬實力。

當日發佈的東風日產“智行+”車聯繫統,是東風日產技術創新、文化傳承“雙核驅動”發展路線的最新成果。作為東風日產首款搭載“智行+”車聯繫統的車型,勁客智聯版定位於“酷i智聯SUV”,標誌著東風日產智能互聯新時代全面開啟。

「汽車人」產業鉅變的時代,15歲的東風日產重新定義自己

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副總裁、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總經理埃爾頓·谷碩表示:“以勁客智聯版為開端,東風日產將在2018年,完成全車系主力車型的‘智行+’車聯繫統搭載,這是日產智行科技落地中國戰略性的重要一步,助推東風日產全面向智能進化的步伐。”

從今年北京車展上“軒逸·純電”的亮相開始,日產旗下的EV、e-POWER和VCT等動力技術都將陸續導入中國市場,到2022年,東風日產將發佈5款電驅動車型。在智能駕駛方面,東風日產將逐步導入ProPILOT、ProPILOT Park等自動駕駛技術,2019年開始導入高速公路單車道自動駕駛技術;2021年導入高速公路多車道自動駕駛技術;2022年實現複雜城市道路下的自動駕駛。

「汽車人」產業鉅變的時代,15歲的東風日產重新定義自己

2018年,是東風日產正式進入日產智行科技(NIM)行動元年,東風日產將在智能動力、智能駕駛和智能互聯全方位發力。智能互聯方面,東風日產把握汽車產業發展潮流,順應“網聯化”行業趨勢,利用中國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優勢,依託日產全球研發實力,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重拳佈局智能互聯,以獨有的智聯基因,反哺全球。

重塑合資新使命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邁入發展新階段。未來合資企業到底怎麼發展?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如何實現立足於中國,貢獻於世界,造福於人類汽車文明?東風日產有這樣的一個大胸懷。

在中國汽車業的後合資時代,這樣一種企業理想的重構,不僅對於東風日產,對於整個汽車合資體系,也將具有革新意義。

東風日產如何繼續領跑行業?在陳昊看來,此前合資企業一窮二白,沒有技術積累,現在可以進行自主研發,尤其是中國在移動互聯智能化方面,走在這個世界的前列。如何讓外方理解接受先進的智能互聯技術,並體現在產品上去,讓消費者接受,一起推動行業的進步,這不僅僅是東風日產,而是合資中方後在合資時代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汽車人」產業鉅變的時代,15歲的東風日產重新定義自己

在這方面,東風日產存在諸多優勢。其中,啟辰品牌是一個很好的試點。誕生於東風日產的合資體系的自主品牌,啟辰在分享日產全球資源的基礎上,實現徹底的本土化發展,已經建立起獨立的品牌元素。啟辰也從最初的拷貝日產,到實現將自身研發成果反哺日產車,同時帶動本土供應商融入全球產業鏈。

此次,東風日產自主研發車聯網系統,刷新了外界對於合資企業的認知。事實上,從複製型國產化到自主開發,從應用技術到自主創新,東風日產技術中心已經逐漸成為日產全球研發的重要力量。

對於智能互聯技術的推廣,東風日產有自己的節奏:第一步在啟辰上使用;第二步應用在日產車型上;第三步輸出到國外產品上。以此為依託,合資企業被賦予了更多發展想像空間。這也是當中國市場發展到目前這樣規模化的時候,東風日產可以創造和培育貢獻給世界的財富。

當然,對於一個企業而言,它存在一個社會價值,就是把更好的產品和更好的服務去滿足消費者,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能夠接受。這也是東風日產作為企業的使命所在。“我們要思考的是在未來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以後,怎麼讓全價值鏈都為消費者服務,讓東風日產真正變成一個從關注車到關注人,更好為人提供服務的企業。”

「汽車人」產業鉅變的時代,15歲的東風日產重新定義自己

今年2月5日,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發佈了“TRIPLE ONE”中期事業計劃,東風日產也在去年發佈了“到2022年,挑戰合資品牌TOP3”事業計劃。

根據計劃,到2022年,東風日產銷量達到160萬輛,在合資非豪華陣營中市場佔有率超12%,盈利能力達到行業前三,品牌好感度、客戶滿意度、企業經營質量、產品質量均進入前三。在“雙核驅動” 發展路線的引領下,陳昊對於該目標的達成,充滿信心。

最大挑戰,是未知的風險。以電動化、智能化為新風口,汽車產業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在不斷被重構,將汽車產業推入到更大的不確定之中。面對“四化”,既要做到把握機會,同時要防範掉入陷阱。

「汽車人」產業鉅變的時代,15歲的東風日產重新定義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