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八大怪(之五)辣椒一盘菜二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西周王室讲究的“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以及用枣、栗、饴、蜜等甜品和淀粉等滑利之物调和出滑甘爽口的美食,百姓没有口福享用;西周王室讲究的“泛齐、醴齐、盎齐、缇齐、沉齐”这五种酒,百姓滴酒难沾;西周王室讲究的“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这药食同补的餐桌,百姓连气味也闻不到。


陕西八大怪(之五)辣椒一盘菜二​油头粉面大腹便便的西周散了伙,面如土色缺盐少醋的百姓只有把辣子当成一盘菜! 然而,吃得天昏地暗吃得民怨沸腾的西周并非一无是处,它在认识食物、搭配食物、食物营养的研究创新与保健上是功不可没的。其中的五谷配五味以养五气、听五声、观五色,正是对《黄帝内经》药食同源学说的长期实践,特别是“聚毒药以共医事”的“毒”,指的就是含有辛、辣、苦味的辣、葱、姜、蒜、韭、椒及苦菜、苦菊、苦杏仁等一类的食物,这就为后世尤其是老陕喜食辣子提供了理论支撑进而形成了饮食习惯。 据说辣椒不是中国的物产,但中华文字之祖仓颉老人家在造字时,似乎生怕后人味道单一脾胃虚弱筋疲骨软,于是挖空心思创造了这个让人又喜又怕的“辣”字。

陕西八大怪(之五)辣椒一盘菜二​“存在决定意识”,假如没有辣子这种植物,难道仓颉凭空臆造了一个“辣”字么!有了辣子,古人才心领神会,创造出了酸甜苦辣、半死辣活、黄汤辣水、心狠手辣等众多的成语。辣子叫“毒药”?以毒攻毒,名我固当!辣子是“良药”?强筋健体,名不虚传!葱辣鼻子蒜辣心,辣椒辣到脚后跟!人的味觉有着帝王般的贪婪,自然构成的酸甜苦辣的原料,犹如后宫里争奇斗艳的三千妃子,即使多如牛毛也难以满足。食用辣椒,寻求刺激,让味觉野性十足,让腑纳功能强劲,当是人体具有爆炸式的升级和蜕变。

陕西八大怪(之五)辣椒一盘菜二​人类第一次食用辣椒时,肯定是一次冒险,辣得口腔像蜂蜇了似的嗷嗷大叫,倒吸冷气,长吐舌头,大汗淋漓,血脉贲张,之后的舒坦却是无法言及的,体内的幸福指数却犹如解冻的大河流冰轰鸣。辣椒无异于是食品中的刺客,窝藏体内的团团湿气被赶跑了,心脏的鼓槌抡得更欢了,肺的叶片翕动得更饱满了。如果没有辣椒像炸药一样炸开一个个邪气寒气病气隐匿的明碉暗堡,我们体内会淤积多少块垒与疾患?辣椒角红了,挂在枝上,有的像脾气暴躁的鞭炮,有的像刚出火炉的铁钉,有的像猛将长矛上的红缨,即使是青辣椒,也像高翘的蝎子尾巴一样令人畏惧。陕人嗜好辣椒,辣子也知趣似的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都能生儿育女。

陕西八大怪(之五)辣椒一盘菜二​八百里秦川都是辣子的乐园,特别是中国四大辣子名县之一的耀县(今耀州区)出的辣子品种优良,角长味足,集形色香辣于一身,其原因大概是光照充足、降雨量小、旱塬土壤富含营养吧!渭河两岸水肥条件较好,更适宜辣子的繁殖。旧时,麦收前后,农人在大田菜田的夹缝中刨出巴掌大的育苗坑,将鸡眼仁状的辣椒种子撒到坑内,上面铺一层麦秸,像守护婴儿一样精心,白天洒水,晚上苫护。十多天后种子睁开了睡眼,长到半拃长后,农人连苗带土移栽到地里。辣苗换水土的那几天,农人叫换性,一旦换过性来,辣苗就在骄阳下往上蹿,疯长到尺把高的小树,枝杈便绽放出白色米粒般的花蕾,露出一个个毛茸茸绿色精灵。

陕西八大怪(之五)辣椒一盘菜二​辣子角长到一两寸,农人忍不住要尝尝鲜,轻轻塞进牙缝,却是甜丝丝的,外行人以为辣子变了种,然而,一经三伏天的暴晒,满地的辣子像关公的战阵一样翻卷着五颜六色,再经过秋阳的文火历练秋风秋雨的梳洗,曾经绿油油的辣椒叶开始褪色,整个辣椒畦子成了燃烧的火苗火焰,成了一片游行的火炬。农人将红辣椒采摘下后,晾晒在院落,婆娘们用绳子三五个一绑,串成长长的红辫子,挂在屋檐下、树杈间,农家院也变成了喜庆的红海洋。
陕西八大怪(之五)辣椒一盘菜二​从青辣椒有了辣味,庄户人就摘上一大把,用刀切碎后拌上盐醋,当菜就馍吃。这阵,农人却舍不得拿品相好的辣子下锅,只拣出有虫眼的灌水的辣子解解馋,你看,新辣子下锅,锅下火猛,锅里的辣子葱段姜片唱开了乱弹,整个村里村外都成了辣味十足的世界。

陕西八大怪(之五)辣椒一盘菜二​辣子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具体有什么理化指标科学道理,农人未必悉知,只知开胃口,吃得香。辣子的吃法众多,油泼辣子是陕西人餐桌的“主帅”与“干将”。主妇将干椒切成环状,用慢火在锅中焙烤,再用石磨盘或铁碾槽碾成粉末,舀到辣子盒,放上几勺盐与芝麻,用冒烟的菜籽油一泼,顿时这四个脾性迥异的兄弟如热油锅里倒了凉水,刺刺啦啦蹦蹦咧咧火苗腾空,香气四溢。吃干面舀上一勺,碗中像落下一抹红霞,辣味让你全身像电击了似的,眼光有了神,骨骼也咔吧咔吧舒展松动着。

陕西八大怪(之五)辣椒一盘菜二​刚出笼的白馍夹上油泼辣子,更是满口生津,胃口大开,人人一副腾云驾雾、得胜回朝的模样。老陕如果离了辣子,麦面就吃不出香味。辣椒在陕西大面积推广后,“神来之食”——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的臊子面也一如长了翅膀,飞遍了大江南北甚至漂洋过海成了世界美食。辣子脾性虽烈,内里却是合群的,这正是陕西人的德行。
陕西八大怪(之五)辣椒一盘菜二​在岐山,辣子是专门奔着这碗臊子面而来的,也似乎是专门来为缺菜少肉喜食面条的老陕人改变口味的。关中虽被誉为天府之国,除渭河两岸灌溉方便外,平展展的这塬那塬却被缺水困扰着。而种菜要靠水滋养,辘轳汲水供人畜饮用已让壮汉倒抽冷气,哪能供得起种菜,所以大多数农户是种不了菜也吃不起菜的,过年无非是辣子白菜大葱红萝卜,四季多是挖地菜、撅苜蓿、捋灰灰菜仁罕菜度光阴。

陕西八大怪(之五)辣椒一盘菜二​关中人讲究盖房,所以在吃上十分仔细,生怕辣子多了费米面。过去关中人说,财东是省出来的,《白鹿原》中的黑娃在给一财东家打工时,财东多次怒斥黑娃吃完饭不用舌头舔碗,竟夺过碗来替黑娃舔碗。民国年间土匪横行,我村一财东吕思昌因早起拾粪躲过一难。村东的官道上夜间会跑过驮物的骡马,也留下了土豆状的粪便物。这个财东总是起得很早能赶上“早市”,用笊篱往襻笼中收起路上的一个个“金元宝”。
陕西八大怪(之五)辣椒一盘菜二​一个深冬的早上,土匪盯上了他,问他是不是吕思昌,他看来人一脸凶相,便摇头说不是。土匪仔细打量来打量去,一看胡须上挂满糁子粒,嘴角也没粘上油辣子,便轻易放过了他。蒲城一带过去红白喜事请不起客,就是用辣子包饺子、蒸面辣子、炒八宝辣子谢客的。

陕西八大怪(之五)辣椒一盘菜二​关中人一日三餐就靠辣子提神,就靠辣子点穴,就靠辣子定神。改革开放初期,老陕的干部去深圳考察取经,总要用罐头瓶装上油泼辣子,要不饭菜像吃药似的难以下咽。岐山一县委书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到深圳就带了两件宝:一是一瓶油泼辣子,二是一顶锅盖状的文王锅盔,下榻宾馆后,生猛海鲜总是咥不饱,便用锅盔就辣子解馋。翌日外出,服务员把锅盔当垃圾,端起油泼辣子以为是狗皮膏药,均弃之于垃圾筒,而书记回屋后用嘴吹了吹锅盔上的灰尘就着辣子吃得津津有味。陕人不论官做得多大、事干得多大,也不论到了天南地北,爪哇小国,都忘不了油泼辣子。若是回到家乡,第一顿饭必是面条内放几勺油泼辣子,吸溜后脚下像踩上彩云,浑身也通透了好多。(吕向阳)

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