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顶级筵席原来在这里

中国不仅是礼仪之邦,还是美食之国,总是会习惯性地拿出最好的东西招待客人。若是到重庆做客,免不了一顿地道的火锅;若是到了内蒙古,则可品尝鲜嫩的烤全羊;而到了东北,又会体验到一种热情的待客之礼,名曰“八碟八碗”。

顾名思义,八碟八碗就是由“八碟”和“八碗”组成,“八碟”即八道用盘子盛放的菜肴和糕点,包括凉菜、热菜、糕点等,“八碗”则是八道汤羹类的美味。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一定是“八”,而不是别的数字呢?根据记载,周朝天子进膳要用“六谷、六牲、六清、八珍”。“八珍”是供周天子享用的食品,代表了当时烹饪的最高水平,也成为后世之八珍宴席的先驱之作。到了清代,更是根据食材的丰富性,有了集“山八珍、海八珍、禽八珍、草八珍”于一体的的“四八珍”,人们依然延续着周代以八为贵的理念,并由此流传到民间,“八碟八碗”就是这一理念在民间的体现。

满族顶级筵席原来在这里

不得不说,满族人待客十分讲究,碟用实实在在的大碟,碗是深深大大的高碗,呈上来的是美味佳肴,折射的却是满族人爽朗大气的性格。他们不但要求“八碟、八碗”,而且色、味、香、形俱全。菜品摆放也要有形,蒸碗要香味纯正,荤素搭配。此外,上菜也有说法,先上八碟为下酒菜,后上八碗是下饭菜。

满族顶级筵席原来在这里

当然,八碟八碗虽然讲究特色,但菜品并不固定,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会根据季节去选取食材。如今的八碟一般为凉菜,八碗为热菜,“四凉”有两荤两素,“四热”也是两荤两素。凉菜基本为拼盘,如素拼、猪头肉等;热菜以炒菜为主,如木须肉,家常豆腐、爆炒猪肝等。八碗主要是炖、汤类,但有酸、辣、香、甜之分。

八碟八碗也被称为“八八席”,可以说是满族人婚嫁、接待贵宾和欢庆时的顶级标配,既是满族饮食文化中的代表,同时也是满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满族顶级筵席原来在这里

众所周知,满汉全席分为“上八珍”、“中八珍”和“下八珍”,八大碗即是满汉全席中的“下八珍”,深受民间欢迎。据《满族旗人祭礼考》记载:宴会则用五鼎、八盏,俗称八大碗,年、节、庆典、迎、送、嫁娶富家多以八大碗宴请,八大碗在当时集中了扒、焖、酱、烧、炖、炒、蒸、熘等所有的烹饪手法。

满族顶级筵席原来在这里

满族顶级筵席原来在这里

满族顶级筵席原来在这里

“八碟八碗”位列宫廷盛宴,看似高大上,但食材本身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华贵,酸菜、猪肉炖粉条、粘玉米、炒木耳、笨鸡蛋等等,全都是质朴的东北家常菜。

满族顶级筵席原来在这里

饶是如此,满族人对于其烹制过程十分考究,先用自产的土特产品如晒干的黄瓜片、豆角丝、木耳、蘑菇、老山芹等食材作为配料,还从集市上采购一些宽粉条、海带丝、刀鱼、肘子、猪蹄,用半个月时间以炸、炖、蒸、煮等方法精心烹制,再用一口大锅加入老汤和原料,经过慢火炖熟后,盛出一碗碗放在小院里冻成坨。一种蒸碗最少要做十五六碗,冻好后放入食品塑料袋中封好,一坨坨贮藏在缸里,等客人来时拿出来用。

回锅蒸碗的口味在于汁,浅红色咸淡适中,热而不烫嘴,汁凉油不挂边,炸好的主料放在碗的上面,配料放在下面,顿时令人食指大动。

满族顶级筵席原来在这里

尽管八碟八碗早已风靡东北大地,但只有在新宾,才能品尝到最正宗的八八席。这是因为,这里是满族的发祥之地,也是清朝的启运之地,当年努尔哈赤在此筑赫图阿拉城,建国称汗,奠定了大清王朝276年的基业。

满族顶级筵席原来在这里

高手总是在民间,美食亦是如此。来到赫图阿拉村,就仿佛走进了古老的时光里,脚下的这片土地因努尔哈赤充满传奇,湛蓝的天空、绵延的青山、青砖灰瓦的仿古民居完美地契合在一起,定格成一幅古朴隽永的水墨画。

满族顶级筵席原来在这里

当美景遇上美食,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不妨走进中华满族第一村,它将会给你最好的答案。

满族顶级筵席原来在这里

正所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美食不仅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需求,更是一种沉淀下来的文化,享受美食则是人生一大乐事。

满族顶级筵席原来在这里

能够在民族风情如此浓郁、人居环境如此优美的情况下享受美食,夫复何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满族顶级筵席原来在这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