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存放,正確認識乾溼倉

何謂乾溼倉?

幹倉普洱茶,是指存放於乾燥、通風、空氣溼度小的倉庫環境中的普洱茶。“幹倉”所指的幹,意為乾燥,而非說普洱茶的製作工藝,屬於後期保管的一種方式或環境。

溼倉普洱茶,指放置於空氣溼度較大、高溫潮溼或陰涼潮溼的倉庫裡完成陳化的普洱茶。溼,主要指潮溼、溼潤,是普洱茶後期保管的一種方式或環境。

一種普洱茶,長時間儲放在乾燥環境中,儲藏期間茶品的轉化速度、轉化方向、品質特點與“溼倉”形成鮮明對比,品質截然不同。

普洱茶的存放,正確認識乾溼倉

乾溼倉下的普洱茶表現

剛脫離倉儲環境的幹倉與溼倉普洱茶,品質上的區別集中表現為:

1.幹倉茶外形光潔、透活力,陳香濃郁高長,湯色黃潤明亮,滋味醇厚。品飲時,喉部、鼻腔有較強的燥熱感。尤其在香氣上,幹倉茶高揚,陳香味道與持久度遠優於溼倉茶。

2.經過溼倉的普洱茶,初期有明顯的倉味,外形色澤較為烏暗,陳香低淡,水氣味重,湯色紅濃欠亮,茶味會偏甘甜,茶湯潤滑感較強。溼倉存放的普洱茶一般來說茶滋味比干倉茶甜。隨著退倉時間延長,品質逐漸趨於幹倉茶,倉味、水汽逐漸減退至消失,湯色亮度會逐漸增加。

普洱茶的存放,正確認識乾溼倉

乾溼倉只是兩種不同的儲存方式

幹倉與溼倉只是普洱茶保存的兩種不同方式,沒有何者更佳的說法。片面推崇或強調都不盡合理,唯有結合所處的儲藏環境,採用有利茶品積極轉化的手段,靈活運用。長久在幹倉環境中存出的茶往往轉化速度較慢,茶葉原料特徵保留明顯,苦澀味與茶湯燥感較強;而存在溼倉環境中的普洱茶一般轉化較為迅速,在潮溼環境下發酵速度迅猛,往往能達到短時期轉出陳味的效果。當然基於此,很多造假的老茶一般就是通過溼倉存放來實現,但因為溼度控制不佳,往往易讓茶葉生黴變質。同一批茶,在同等時長內分別放於乾溼倉中,取出品鑑,給人的口感差異會有好幾年的間隔,幹倉茶偏新而溼倉茶偏老。

普洱茶的存放,正確認識乾溼倉

乾溼倉儲的現實應用

基於乾溼倉的不同特點,在促使茶葉最佳轉化的前提下,常見通過先溼後幹,也可先幹後溼的方式存放來獲得優質茶。當然,存放方式還要結合茶品原料的特徵和期待達到的效果,交替使用不同的儲藏方式,以獲得最適宜的茶品。

通常,由於家庭式的存茶難以精確控制溫溼度,無法達到溼倉存茶的客觀條件,在存茶方式上多建議乾燥環境,即寧幹不願溼。普洱茶作為一種後發酵茶,在儲存過程中一旦長期暴露在溼度大的環境中,極易出現黴變,此種黴變後的普洱茶已經不具備飲用條件,可直接放棄。

普洱茶的存放,正確認識乾溼倉

如何判斷倉儲環境

判斷儲藏環境是否過於潮溼,可通過嗅香、飲用來評判。嗅幹茶是否有黴味;沖泡茶湯,品鑑出的茶味是否澀味偏重、久不化開,香氣低沉、香味持久時間不長,茶味寡淡且收口有酸澀味。若存在以上一點或幾點,則存茶者應當引起重視,重新考量存茶環境,並在後期多次取茶品鑑,以判定茶葉是否有受潮的情況。

普洱茶的存放,正確認識乾溼倉

發黴的茶,最好不要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