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二十四节气之霜降

百科|二十四节气之霜降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时间点在每年公历10月23日—24日之间,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俗语说:“霜降见霜,米谷满仓。”因此人们相信,如果霜降这天有霜,来年就会有个好收成。

百科|二十四节气之霜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一卷 (元)吴澄著 学海类编 清曹溶辑陶越增订六安晁氏排印本(选自《汉籍数字图书馆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豺狼开始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古诗中的霜降

霜降节气,首先想到的是唐代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这首《枫桥夜泊》诗,除了是写霜降景色上佳之作外,它还被谱成曲,许多歌手曾为之传唱,风行一时,颇有影响。

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李白《静夜思》,则别有一番意境:“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此诗虽非霜降日所写,但月是秋日明,所以必定写于深秋,望天宇湛蓝,皓月当空,月色如水,自然引起诗人的丰富联想。

百科|二十四节气之霜降

霜降时节,百花凋零,唯独菊花盛开,争奇斗艳,“撑住残秋是此花”。无怪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诗人们面对草木枯黄的暮秋景色,自然要托菊言志,借菊抒怀。晋代陶渊明,有咏菊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唐代元稹的“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更是脍炙人口。

霜降的习俗

菊花

在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菊花霜”,因为此时菊花盛开,正值赏菊的好时节。

百科|二十四节气之霜降

菊花

吃柿子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仅可以御寒保暖,还能补筋骨。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百科|二十四节气之霜降

柿子

闽南台湾吃鸭子

在闽南、台湾地区,霜降这一天要进食补品,也就是北方常说的“贴秋膘”。闽南有句谚语,叫做“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充分表达出闽台民间对霜降这一节气的重视。每到霜降时节,闽台地区的鸭子都会卖得非常火爆。

百科|二十四节气之霜降

鸭肉

广西吃牛肉

广西玉林的居民习惯在霜降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萝卜,或是牛腩煲之类的来补充能量,祈求冬天里身体暖和强健。除牛肉外,羊肉与兔肉也与霜降相宜。

百科|二十四节气之霜降

牛肉

广东送芋鬼

小孩以瓦片垒梵塔,在塔里放柴点燃,待到瓦片烧红后,毁塔以煨芋,叫做“打芋煲”,随后将瓦片丢至村外,称作“送芋鬼”,以辟除不祥,表现了人们朴素的吉祥观念。

百科|二十四节气之霜降

送芋鬼

北方登高

秋季山林、高山空气新鲜,大气中的浮尘和污染物较少。霜降时节登高远眺,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还可舒缓心情。

百科|二十四节气之霜降

登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