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圣人的故事(五):七岁的孔子,不失时机站在了人生起跑线上

孔子圣迹图:入平仲学

孔圣人的故事(五):七岁的孔子,不失时机站在了人生起跑线上

《孔子圣迹图》原文:入仲平学 世传孔子七岁入晏平仲学。按:平仲治东阿。意或孔子蒙学之时,当入平仲所设之乡学也。

先给大家普及一下,什么是乡学。乡学,是招收郊区6乡国人子弟入学的地方学校,亦即今天的官办学校。想要了解那时候为什么叫“国人”,那就请耐着性子往下看吧。

根据《周礼》六乡六遂的建制,周代王城和诸侯国都的近郊为乡,六乡分别为:比、闾、族、党、州、乡;远郊则为野,设邻、里、酂、鄙、县、遂等六遂。居住在六乡的平民,叫做国人,多为士或庶人,他们的子弟有进入乡学受教育的权利。而居住在六遂的,则都是奴隶,叫做野人。六遂不设学校,因此,奴隶的子弟是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的。

少年时期的孔子,家境是比较贫寒的。家里的收入,主要是母亲颜征在纺纱织布赚来,再就是抽空到大户人家帮助干些杂活,洗衣物等,经济来源虽然低微,但仍然可以度日。加上颜征在的父亲又常来接济,所以生活并未出现断炊的现象。

眼看到了入学年龄,孔子的母亲也在为孔子上学的事情筹划着。当时能上乡学读书的,都是贵族子弟。就因为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曾当过陬邑的大夫,因此孔子也有资格进乡学读书。我们现在都讲:“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那时孔子的母亲,就早已有了这种意识。所以尽管家境不富裕,孔子的母亲还是咬牙把孔子送进了仲平乡学,使年幼的孔子,没有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孔圣人的故事(五):七岁的孔子,不失时机站在了人生起跑线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