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啟動打擊非法商業保險專項行動,消費者維權姿勢應正確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各地保監局已收到銀保監會下發的相關通知,將開展2018年打擊非法商業保險活動專項行動,重點打擊非持牌金融機構及業務等八大行為。

銀保監會啟動打擊非法商業保險專項行動,消費者維權姿勢應正確

非法商業保險亟待整治

據瞭解,近年來非法經營商業保險的違法犯罪案件時有發生,非持牌機構經營或變相經營保險業務的行為在部分地區、個別業務領域存在蔓延趨勢,嚴重擾亂了金融市場秩序,損害了保險消費者利益。

根據相關方案,此次打擊的重點共有八大行為。一是未經批准設立保險機構或保險中介機構;二是未經批准經營保險業務或保險中介業務;三是以“辦會員卡送保險”、“買商品送保險”等名義變相非法經營保險業務或保險中介業務;四是製售虛假保險單證;五是銷售境外保險產品;六是以“保險”為名宣傳銷售非保險金融產品;七是其他非法商業保險活動;八是保險機構、保險中介機構或其人員參與、配合上述非法商業保險活動,或為非法商業保險活動提供條件。

“目前,非法商業保險較常見的形式有多種,其中,無證經營情況較為典型,需要特別引起重視。”上述資深高管進一步指出,保險經營對專業性要求極高,為此,保險機構和保險中介機構想要開展業務必須經過批准、驗收、登記等程序,同時,險企高管也須通過考試獲得資格,經審核後方可任用。這些都是為了保證保險市場有序規範,更是為了維護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利益。“而未經過嚴格審核和批准就擅自經營保險業務的機構,因為沒有被納入到正常的監管序列中,其經營狀況是無法控制的,也根本無法保證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利益。”

銀保監會啟動打擊非法商業保險專項行動,消費者維權姿勢應正確

購買境外保險產品維權難

非法經營商業保險不僅危害保險市場,對保險消費者的利益也有較大傷害。上述資深高管指出,非法經營商業保險完全擾亂了正常的保險市場秩序,損害了保險行業的形象,影響了保險行業的健康發展,滋生了大量風險,並極大地損害了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利益。

值得關注的是,非法商業保險還包括銷售境外保險產品,而國內消費者對所購買的境外保險產品進行維權時,情況更加複雜,難度也更大。李美雲指出,因為國內外法律存在的差異,如有些國家法律規定,非本國居民購買本國保險產品不能在該國進行維權,同時,國內對國外保險產品也是不認可的,因此消費者也無法在國內進行維權。“國內外法律的差異會給維權帶來很大的阻礙,消費者可能會陷入較為尷尬的境地。”李美雲表示,國內消費者在信息獲取上處於劣勢,假如國外保險機構倒閉了,購買其產品的國內消費者未能及時瞭解情況,當權益受到侵害時已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維權效果就會受到影響。

圖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