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中最常犯的概念性錯誤,今天理清楚了!

濫用肥料造成土壤性狀惡化,已經是目前必須解決的第一大問題。但是,這幾個概念性問題理不清楚,這土壤改良就不會有好的結果。

施肥中最常犯的概念性錯誤,今天理清楚了!

一、農家肥不是肥是土壤改良劑

肥,就是能夠為植物生長提供礦物質營養的東西,植物秸稈、葉片、禽畜糞便中儘管含有多種礦質營養,但含量很低,作為“肥”使用,必然要在量上有保障。但這些農家肥從收集到堆漚到運輸到施進農田,既累人還臭氣熏天,在當今時間就是金錢,勞動力緊缺的環境下,就難免省去其中最重要的環節,堆漚腐熟,也就成就了以雞糞為代表的土壤惡化的罪魁禍首。

事實上,如果我們反過來把這些有機物質作為土壤改良劑,利用先進的工藝措施把其對土壤性狀最有益的活性成分提取出來,在量上大大減少,在質上成倍提升,農家肥的身份也就當然地展現其在農業生產中不可動搖的地位。

二、農家肥不是使用越多就對蔬菜生長越好

有機物質在土壤中要經過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以後才能釋放出可以被根系吸收的營養。這些營養往往先被土壤膠體顆粒吸附保持,然後通過離子交換進入土壤溶液中才有機會被根系吸收。但土壤微生物的分解能力和土壤膠體顆粒的吸附能力是有限的,超量施用的農家肥必然會破壞這兩個能力的正常循環,鹽漬化、酸化或鹼化,就會隨之出現。所以,農家肥也要適量施用。

施肥中最常犯的概念性錯誤,今天理清楚了!

三、土壤微生物是土壤性狀的維護者

土壤有機質是土壤微生物的食糧和活動基礎,過量施用農家肥,尤其是未經腐熟,必然會直接或間接的傷害土壤微生物,即便是人為補充生物菌肥,也難以改善持續惡化的土壤性狀。

四、植物需要的營養有兩大類,施用礦質營養不等於滿足了植物的所有營養

不論是農家肥還是五花八門的化肥,都是在為植物提供礦質營養為主,但果實生長需要更多的是來自葉片合成的有機營養物質,所以,施用的礦質營養要經過土壤轉化、根系吸收、植株體內運轉,到達綠色器官以後參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代謝以後,再以更合適的身份,才能被植物利用。一句話,施肥要有一個提前期,尤其是農家肥。

施肥中最常犯的概念性錯誤,今天理清楚了!

五、被土壤顆粒保存下來的營養才能更好的被吸收利用

眾所周知,只有能夠溶解於水的礦物質,才能被根系吸收,還有一句,只有被土壤顆粒吸附的礦物質離子,才能持續有效的被植物利用。所以,施肥的時候要注意方法,即便是水溶肥,也要適量適時並以更科學的方法施用,才能發揮出最佳肥效。追肥時,大水漫灌衝施肥料,實際上是一種浪費且會汙染土壤環境的施肥方式,溝施、穴施,施後覆土,滴灌,才是理想的施肥方式。(來源老趙說農技)

各位農民朋友,作物病蟲害疑難雜症不用發愁了!現在只要拿起手機,下載“神農識”,對準病原處,拍一拍,病蟲害問題立馬解決。快捷、精準、高效!歡迎下載體驗!

施肥中最常犯的概念性錯誤,今天理清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