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蘇德戰爭初期蘇聯會潰不成軍?

斜槓女青年

小的時候愛看《海外星雲》《世界文摘》這樣的期刊,有一次看到一篇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寫的文章《空前的血戰》,是個分兩期刊載的上下篇,講述的是二戰的蘇德戰爭,當時少年無知的我,對英國人這個“大驚小怪”的“井底之見”,還頗為不屑。多少年後,我深深地、深深地為蘇德戰爭——這場人類史上最空前絕後的生死決戰折服了!五體投地!

對於蘇德戰爭,讀者除了“殘酷血腥”的印象外,初期德國堪稱完美的“巴巴羅薩”突然進攻,也是世界軍迷讀者津津樂道的。許多人也由此深入探究德軍為什麼那樣成功?蘇軍為什麼那樣狼狽?

一直以來,人們最不解的就是,以蘇軍的軍力和體量,只需具備最基本的防禦部署,即便遭受突然襲擊,熬過開始混亂的幾天,應該也能很快反應過來,怎麼至於如此“土崩瓦解”一樣的幾乎一敗到底?

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蘇聯人根本沒有想防守,他們本來想的是像德國人那樣給德國這樣來一次突然進攻!

的確,冷戰結束後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蘇聯的確制定了一個堪比巴巴羅薩的“大雷雨計劃”。可惜,德國人動手比蘇聯人更早、更果決!

打過擊劍的朋友,有一種體會,擊劍中有一種幾乎無懈可擊的“趁隙”技巧,絕對可以做到讓敵人呆若木雞一樣,一動不動的被自己擊中!

這種趁襲技法絕不是隨便就能使出來的,它必須發生在,二者都全神貫注對峙著、都繃緊肌肉準備給對方突然一擊、但還沒有考慮好發動的時候,就在雙方都處於“千鈞一髮”之間呆滯對峙之際,如果誰能突然發動(非常不容易,靠的靈光閃念),那麼就會出現驚人的一幕,另一方竟然在呆若木雞的狀態下被擊中!的的確確,一動不動的被敵人精準的擊中!

如果你知道了這種狀態,就不難理解,蘇聯為什麼明明也準備進攻,卻為什麼如此“不備”。如果他滿腦子想到的是“防守”,那麼反倒德軍很快就會被防禦住!

這些參戰的德軍普通士兵也能感覺到,一位名叫狄科的德國老兵回憶道:“我根本不相信蘇聯人是無辜的背信棄義罪行的受害者,我們從在蘇聯看到的一切都是俄國人已經完全做好了進攻的準備。他們的部隊部署陣型、武器的配備都不是防禦型,而是徹頭徹尾的進攻性的。俄國人在臨近德國的西部各軍區一共部署了170個師,超過陸軍總數半數以上,這麼多的軍隊集結在邊境怎麼可能為了防禦?他們缺乏防禦的準備和部署,縱深非常薄弱,所以才會在突然打擊下潰不成軍。”

綜合蘇軍的整體佈署以及其外交情況來看,蘇聯的確是在盡一切努力來掩飾自己的進攻行為,只是被希特勒搶先一步。

從後來解密的資料看,蘇聯的“大雷雨計劃”實際上比“巴巴羅薩”計劃早許多,斯大林早在1939年就為此開始準備“先下手”了。但是由於德國在西線進展的實在太迅速,以至於蘇聯沒有能捕捉到德軍新的戰略企圖,斯大林像一個有些遲鈍的劍客,滿腦子想的是進攻,卻動作遲緩,結果被希特勒打了一個措手不及的“趁隙”!

假如蘇聯的“大雷雨”計劃順利執行,那麼二戰將是另一個讓所有人難以想象的局面。不過有一點可以想象,對蘇聯本來就存在著戒備心理的英,美的立場可能大變,德國轉換陣營加入同盟國是可以預見的。如果“作風簡單粗暴”的蘇軍再犯下什麼戰爭罪行,那麼蘇聯被英法美德圍攻也未可知了……參考文章:蘇聯的大雷雨


戰爭史

首先要說的就是蘇聯面對虎視眈眈的德國並不是沒有準備的,在1940年就制定了一系列的作戰計劃來應對以德國人為首,羅馬尼亞、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附屬的軍隊的進攻。這個計劃由鐵木辛哥和總參謀長梅列茨科夫遞交給斯大林,可惜這個計劃並沒有獲得批准。不過蘇聯還是在1941年2月和5月批准了動員計劃《動員-41》和《國境線戰役掩護計劃》。但是這些計劃在執行時出現了很大的紕漏,比如把兵力主要集中在西南而不是正西方向;把一些新組建的部隊安排在一線;大量倉庫靠近邊境線,被攻擊後很容易丟失。在6月13日前,蘇聯西部有56個師進入了邊境陣地,總參謀部還命令第二梯隊的69個師開往邊境。

斯大林要為蘇德戰爭前期的潰敗負很大的責任,他盲目相信《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於1941年6月12日和20日兩次拒絕國防人民委員會關於讓邊防部隊進入完全戰備狀態的建議。他很自信得說到“到1943年我們可能不得不捲入戰爭,這是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是並不排除,我們到1942年以前不捲入戰爭。”由此看來,他完全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1941年3月27日到4月18日德國飛機入侵蘇聯領空80餘次。4月15日一架迫降在羅夫諾被蘇軍繳獲的德軍飛機上發現了大量蘇聯西部的照片。6月18號甚至還有一個德軍的斯洛伐克共產黨員向蘇軍投降,並且告知了德軍進攻的具體時間。蘇軍卻沒有得到命令加強警備。


種種原因導致蘇聯並沒有準備好面對德國入侵,然而該來的總會來,而蘇軍的兵力分散太嚴重。在6月22日,蘇軍在西部邊境分散有170個師加上兩個獨立步兵旅和12個空降兵旅,還有內衛部隊的數個師,但是距邊境50~100千米的第一梯隊只有步兵單位,無法優先阻擋德軍裝甲部隊的進攻,隨著德軍進一步進攻,蘇聯決定全面防守,兵力被再次分散。結果就是被德軍各個擊破,編制被打散後上級聯繫不到下級,軍官找不到士兵,變成一個前所未有的混亂局面,德軍也乘勢擴大戰果,這是蘇德戰爭前期蘇軍潰敗主要原因。


浩漢防務論壇

蘇德戰爭之初,蘇軍潰不成軍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自1939年蘇德一起瓜分了波蘭後,一度進入了“蜜月期”,在軍事、經濟、外交上的關係日益密切,蘇德雙方曾互派軍官到對方國家培訓。因為德國是一戰的戰敗國,所以在新的軍事領域裡一直偷偷摸摸的,故此德軍軍官曾到蘇聯的軍事訓練基地實地演練過裝甲部隊作戰。雙方還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這就給雙方吃了顆定心丸。德軍主力就可以不用擔心蘇軍的威脅,掉頭西去,橫掃歐洲大陸,為以後入侵蘇聯解除西面的後顧之憂,又可麻痺蘇聯。而蘇聯也可以放下心來,一面大力發展已經起步的工業(包括軍事工業),一面對付日益嚴峻的東線情況。



二是蘇聯在三十年代的大清洗,給蘇軍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大量的各級軍事指揮員被處死、判刑和流放,導致軍隊的各項實力明顯下降,合格的軍官根本不夠,許多濫竽充數的人被提拔到其根本就無法勝任的位子上,這直接影響到了基層官兵,使得士兵的訓練不足,作戰能力堪憂。而保存下來的就是些尸位素餐、溜鬚拍馬之徒,像鐵木辛哥、伏羅希洛夫和巴甫洛夫等。

三是對戰爭突然到來準備不足。其實,蘇聯高層對蘇德必有一戰是有心裡準備的,且暗地裡也在積極準備,幾次沙盤推演的假想敵也是德國。但沒有料到德軍的偷襲會來的那麼早、那麼快、那麼迅猛!之前也是有情報和預兆的,比如:蘇聯的情報人員(佐爾格)已經獲悉了德軍將在1941年6月22日進攻蘇聯。中國共產黨地下情報人員(閻寶航)通過自己的特殊地位和人脈,在一次國民政府招待德國駐華外交官的酒會上也得到了相同的情報,並通過特殊渠道將情報送到了蘇聯。在德軍進攻前夕,德軍裡的德共士兵叛逃到蘇聯一方,將德軍即將進攻的情報告訴了蘇方。進攻之前數月,德軍的偵察機加大了對蘇偵查,入侵蘇聯領空的事件猛增。等等情況,都被斯大林迷一樣忽視了,還一直認為蘇德戰爭在1942年之前是不會爆發的。而蘇軍基層官兵更是沒有料到會突然爆發戰爭,軍官依舊休假,武器緊鎖在武器庫裡,並規定不得擅自使用。所以,戰爭爆發時,有相當一部分軍官沒有來得及歸隊,而士兵也沒有及時得到武器彈藥。失去指揮的軍隊必然會迅速潰敗的。



四是德國進攻蘇聯之前成功的戰略欺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至1941年6月22日(進攻日)前,德軍152個師(佔總量的70%)、3000多輛坦克(90%)集結前線並完成戰役展開。然想要完全隱匿如此大規模的調動是不可能的,希特勒便以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法掩蓋戰略機動,把某些暴露的軍事行動說成“為隱蔽在英國登陸而採取的重大措施”。德軍400餘架轟炸機持續不斷地肆虐英倫大地,給人的錯覺是德空軍主力正全力以赴的進攻英國。而主要空軍將領亦頻頻在布魯塞爾的德空軍司令部露臉,上演了完美助攻。要完成“巴巴羅薩”計劃所需的隱蔽性和突然性,就必須在外界毫不知覺的情況下,將龐大部隊集結到攻擊出發地域。為此希特勒命令東調部隊必須使用和平時期的民用列車時刻表,且要偽裝成普通貨車;調到前線之部隊均需保持無線電靜默。



五是德軍訓練有素。德軍在希特勒掌權後,便走上了強軍之路,因地制宜地開戰軍事訓練。士兵的文化程度也很高,對上級的軍事指導思想領悟較快。希特勒上臺後,將不同年齡層次的男女青年加以組織,使之編入類似於準軍事組織,並進行軍事訓練。像“希特勒青年團”和各種訓練營等,這些受到系統軍事訓練的青少年就變成了正規軍的良好的兵源。加上德國固有的紀律性和服從性,可以說德軍是當時各項素質最好的軍隊。其實,德軍入侵蘇聯之初,德軍的軍事裝備並不比蘇軍好,有的還比蘇軍差(比如坦克),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戰果,就是勝在軍隊素質上!


六是德軍善於吸收、領悟和掌握新的軍事理論,而不是固步自封,德軍的的裝甲部隊穿插分割包圍戰術和大兵團作戰以及各軍兵種之間的協同配合,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所以才會在二戰初期,使用“閃電戰”屢戰屢捷,將此戰術的威力發揮到了極致!而反觀蘇聯,一群高級將領抱殘守缺,死抱著過時的軍事理論不放。1941年初,蘇軍搞過一次軍事演習,朱可夫扮演的德軍,而後來擔任西南方面軍司令員的巴甫洛夫擔任蘇軍指揮員,朱可夫用後來德軍的戰法打得巴甫洛夫全軍覆沒,但是巴甫洛夫卻沒有當回事,還責怪朱可夫不按規則演習!在蘇德戰爭爆發後,首當其衝的巴甫洛夫仍然使用曾經被證明失敗的戰術,被德軍用與朱可夫使用的如出一轍的戰術打得大敗,整個西南方面軍崩壞,百餘萬蘇軍被殲,最後落得個被斯大林槍斃的下場。



七是蘇軍作戰思想的錯誤。在蘇軍的作戰指導思想裡,蘇軍應該“進攻、進攻、再進攻”!所以蘇聯在淺近後方並沒有修築戰備防禦工事,因為在蘇軍的思想裡,偉大的蘇聯紅軍要不斷的進攻,將戰火燒到敵人的土地上,紅軍只管英勇地進攻,而那些膽小懦弱的防守作戰就讓敵人去幹吧!所以沒有必要修築防禦工事,也不允許這種膽小的行為發生!結果,在前線被打敗的軍隊後撤後,發現自己居然無可依託的防禦工事,德軍又是行動速度很快的機械化軍隊,擁有強大的裝甲突擊力量,蘇軍在無險可守的尷尬情況下,只能一退再退了!戰爭初期 ,在遭到巨大損失的情況下,蘇聯大本營在尚未搞清戰爭真實情況的情況下,斯大林盲目的命令前線指揮員按照蘇聯的軍事條令和軍事理論,對德軍發起有力的反擊,將德寇趕出蘇聯領土,將戰火燒到敵人的領土上,結果招致更大的損失!


八是德軍的這次“巴巴羅薩”行動組織嚴密,指揮到位,進攻隱蔽達成了突然性。由於,德軍在進攻當天突然全線出擊,又是陸空協同的立體進攻,導致蘇軍很多兵器裝備未及展開和使用,便被摧毀,蘇軍在前線機場的作戰飛機根本就來不及升空,就被全數摧毀在地面。德軍在戰爭爆發的第一時間就完全掌握了戰場的制空權和主動權!

以上的分析純屬是事後諸葛亮,有錯的地方,望大家指正!


弄伐裡奇

1941年6月22日凌晨4時,納粹德國500萬大軍在5000架作戰飛機、4000多輛坦克掩護和引導下兵分三路殺入蘇聯境內,持續1418個晝夜、傷亡3000餘萬人的蘇德戰爭由此爆發。

戰爭初期,由於蘇聯在體制、戰略上的種種弊端,導致兵力兵器均不亞於德軍的多數蘇軍部隊一潰千里、成建制被合圍殲滅。筆者從以下幾點試著做出分析,供讀者參考斧正!

首先,蘇軍軍官團特別是中基層指揮員力量不足。由於30年代中後期的大清洗運動,蘇軍各級指揮體系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損失了大量優秀指揮員。蘇德戰爭前蘇軍在芬蘭和外蒙古作戰中空有絕對優勢的兵力火力,卻因為戰術思想落後,指揮不靈便付出了巨大代價。統帥部意識到這一點,開始重整軍官團,遺憾的是沒趕上蘇德戰爭爆發。而納粹德國的百萬大軍經過西線戰役洗禮,閃電戰運用的爐火純青,在廣袤的俄羅斯大地上風雲席捲、長驅直入。

其次,蘇聯對德國發動戰爭估計不足。

蘇聯領導人也很清楚蘇德兩國因為民族、意識形態極為尖銳的矛盾和當下的國際形勢等因素遲早會兵戎相見。但卻沒想到納粹德國敢於置西面強大的美英於不顧就直接發動對蘇戰爭,重蹈30年前兩線作戰的覆轍,因為這不符合蘇德雙方的共同利益。基於這一思路,極大的麻痺了蘇聯軍民。以至於開戰前半個月,在獲悉了德軍發動進攻的具體時間後,斯大林依然認為是國內外陰謀家挑撥離間的行為,居然下令總參謀部停止戰爭動員工作。前線部隊多數指揮員更是把德軍部隊開進集結甚至越境偵查當作日常行為而不管不顧。等到戰爭爆發前幾個小時,意識到情況不妙的斯大林才下令前線部隊做好準備,但是臨開戰前一個小時指令還沒有傳達到一線部隊的軍、師一級。處於蘇德邊境線最前沿的蘇軍要塞——佈列斯特,當6月22日凌晨4時遭到德軍炮擊時,睡夢中被驚醒的蘇軍戰士還以為是破壞分子炸了軍火庫。

再次,蘇聯對戰爭形勢判斷失誤,大批部隊慘遭圍殲。

蘇軍的戰略戰術思想奉行的是“攻勢主義”,設想的是進攻敵國領土的作戰而不是防守己方領土的作戰。因此,戰爭爆發當天下午,蘇軍統帥部在不知己不知彼的情況下向一線部隊下達了攻入敵方境內的命令。

而此時在邊境線的蘇軍已經在德軍的第一波打擊中眼冒金星,很多部隊在開進過程中遭到敵機轟炸,損失慘重,空軍1200架作戰飛機還沒來得及起飛就被炸燬在機場上,指揮系統也多數被德軍特種兵切斷。而德軍部隊則有條不紊的穿越邊境線向蘇聯縱深推進!

在中部,蘇軍西方方面軍在接到反攻命令後,司令員巴甫洛夫大將指揮所屬3個集團軍向迎面殺來的德軍發起攻擊。不想德軍裝甲部隊從兩側迂迴,長驅150—200公里,直指其指揮部所在地明斯克。慌了神的巴甫洛夫急忙下令部隊後撤,由於通訊系統不暢,方面軍部隊行動極為混亂,在德軍空地協同打擊下損失慘重。即便如此,也沒能逃脫德軍的包圍,最後除指揮部及少數部隊突圍外,30萬大軍瞬間灰飛煙滅。德軍佔領明斯克又直搗斯摩稜斯克,倉促集結在這裡的蘇軍雖然有近百萬,也沒能擋住殺紅眼的德軍。持續抵抗兩個月後,蘇軍在付出近70萬人傷亡的代價後撤出斯摩稜斯克。

在南線,蘇軍西南方面軍強大的機械化部隊在燃料、火力不足的情況下為了執行反攻命令向德軍進攻。雖然以重大的代價曾一度擋住德軍攻勢,卻因為北面形勢惡化不得不撤退至基輔。由於西方方面軍一敗再敗,西南方面軍側翼暴露給了德軍。再加上斯大林嚴令堅守基輔,導致60—70萬人的蘇軍部隊慘遭圍殲!

在北線,蘇軍西北方面軍在德軍以絕對優勢兵力火力打擊下節節敗退,雖未遭受圍殲的命運卻在兩週內退卻了600公里,蘇聯第二大城市、布爾什維克的搖籃——列寧格勒陷入危局。

從戰爭開始到9月底一共3個月的時間裡,蘇軍犧牲超過42萬人,負傷超過100萬人,失蹤、被俘達170萬人,損失的又多是戰前訓練好的幹部戰士,新組建的部隊雖然人數不少但素質則大不如前,這就導致蘇軍在隨後的莫斯科會戰、斯大林格勒會戰前夕都招致了一系列慘痛的大潰敗!


20世紀戰史大揭秘

1941年6月22日,德軍發動代號為“巴巴羅薩計劃”的對蘇聯的突然襲擊,德軍利用龐大的坦克裝甲集群,在空軍的配合下,向蘇聯腹地挺進了850-1200公里,佔領了蘇聯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在這些土地上包含有蘇聯三分之二的工業產值和將近一半的人口。蘇軍在戰爭初期的對德作戰中損失了近700萬人,其中400多萬蘇聯軍隊被俘,連斯大林的兒子雅科夫也被俘虜

蘇德戰爭初期蘇聯會潰不成軍主要原因:

自1939年蘇德一起瓜分了波蘭後高度互信,雙方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後,德軍主力橫掃歐洲大陸,為以後入侵蘇聯解除西面的後顧之憂,又麻痺了蘇聯。斯大林盲目相信《條約》,於1941年6月12日和20日兩次拒絕國防人民委員會關於讓邊防部隊進入完全戰備狀態的建議。


裡賓特洛甫成功地麻痺了莫洛托夫和斯大林。蘇聯高層也為蘇德必有一戰暗地積極準備,但預估為42到43年,他們沒有想到德國巴巴羅薩計劃會在41年6月實施,實際上蘇聯的情報人員(佐爾格)、中共地下情報人員(閻寶航)、德共叛逃士兵都把德軍將在6月22日進攻蘇聯的消息告知蘇方,以及德軍偵察機入侵蘇聯領空的事件猛增等等情況,都被斯大林迷一樣忽視了,蘇軍沒有得到加強警備命令。


蘇聯在三十年代的大清洗,紅軍師以上主官被殺了三分之一,大量的各級軍事指揮員被處死、判刑和流放,導致合格的軍官根本不夠,許多人就是濫竽充數無法勝任工作,多為尸位素餐、溜鬚拍馬之徒,像鐵木辛哥、伏羅希洛夫和巴甫洛夫等。

而蘇軍的兵力分散太嚴重。在6月22日時在西部邊境佈置大量部隊,但距邊境50——100千米的第一梯隊只有步兵單位,被德軍各個擊破、編制被打散後上級聯繫不到下級,軍官找不到士兵,變成一個前所未有的混亂局面,德軍也乘勢擴大戰果。

蘇軍認為偉大的蘇聯紅軍要不斷的進攻,將戰火燒到敵人的土地上,沒有必要修築防禦工事,但被打敗後撤時居然無可依託的防禦工事,面對德軍機械化軍隊只能一退再退。斯大林卻盲目命令前線指揮員按照蘇聯的軍事條令和軍事理論,對德軍發起有力的反擊,將德寇趕出蘇聯領土,將戰火燒到敵人的領土上,結果招致更大的損失!

蘇聯大搞大國沙文主義,對波羅的海沿岸國家以及烏克蘭等加盟共和國民主精英嚴厲鎮壓,強力推動社會主義和集體農莊,受到一些群體的反抗,德軍的到來被視為解放,他們為德軍進攻提供了幫助。

斯大林預判德軍戰勝英軍後才會進攻蘇聯並且為了戰略資源,為此蘇聯將主要兵力放在烏克蘭。德國卻是快速並強力從正面向東突擊,直搗莫斯科。因此重大誤判,致使西方方面軍直接面對德國最為強大的中央集團軍群的120萬大軍,兩個航空隊,兩個裝甲,摩托化集群,在受到突然打擊時一時難以組織有力的力量抵抗德軍勢頭,更加潰不成軍。


德國進攻蘇聯前將某些暴露的軍事行動說成“為隱蔽在英國登陸而採取的重大措施”。為製造進攻英國假象德軍400餘架轟炸機持續轟炸英倫大地,為此希特勒命令東調部隊必須使用和平時期的民用列車時刻表,且要偽裝成普通貨車;調到前線之部隊均需保持無線電靜默,成功的戰略欺騙了蘇聯。


希特勒掌權後將不同年齡層次的男女青年加以組織,使之編入類似於準軍事組織,並因地制宜地開戰軍事訓練。士兵的文化程度也很高,對上級的軍事指導思想領悟較快。加上德國固有的紀律性和服從性,可以說德軍是當時各項素質最好的軍隊。

德軍各軍兵種之間協同配合已爐火純青,“閃電戰”屢戰屢捷,蘇聯高級將領抱殘守缺,死抱著過時的軍事理論不放。巴甫洛夫仍然使用曾經被證明失敗的戰術致使整個西南方面軍崩壞,百餘萬蘇軍被殲。

希特勒沒有料到嚴寒的到來對依然身著夏裝的德軍的傷害,所以1942年以後德軍已經喪失了戰領蘇聯全境的能力,1945年春,600多萬蘇軍發起進攻,勝利的進行了一系列戰略性進攻戰役,不斷追殲殘餘德軍。5月2日,蘇軍攻克德國首都柏林。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


美麗青春您真痘

1940年戰略規模的首長司令部演習在蘇聯巴甫洛夫和朱可夫之間進行。代表紅軍的巴甫洛夫被兵力上略佔優勢的朱可夫突破防線,朱可夫率領藍軍突擊進攻至斯摩稜斯克,而明斯克被佔領。巴甫洛夫指揮的西方方面軍擁有強大的兵力和較為完整的裝甲部隊,周圍機場的密度也不小,如此佈置是為了防止希特勒德國通過波蘭對蘇聯實施打擊。但這次演習暴露出來的問題沒有引起當時蘇聯國防委員會和總參謀部的重視和警惕。大清洗,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和德國空軍對英國的襲擊讓斯大林喪失了對希特勒這個不按常理出牌的戰爭狂人的警惕性,使得戰爭初期遭遇重大打擊,損失慘重。

斯大林的判斷是德國軍隊在完成對英國的作戰後才會進攻蘇聯。判斷德國如果要擴大戰爭規模就要大量的戰略資源,那麼蘇聯就應該將主要兵力放在西南方向,也就是烏克蘭。

但是,德國巴巴羅薩計劃的核心是快速並強力地從戰略正面向東突擊,直搗莫斯科。蘇聯對德國的主攻方向判斷出現重大失誤,致使西方方面軍直接面對德國最為強大的中央集團軍群的120萬大軍,兩個航空隊,兩個裝甲,摩托化集群,更為要命的是由於蘇軍的作戰思想一直是禦敵於國門之外,這正好上了希特勒的當,在德國強大的進攻力量面前,由於裝備相對落後,部隊佈置沒有縱深,在德國軍隊的進攻面前迅速瓦解,根本沒有招架之力,更不用說反擊了。由於德國軍隊是陸空聯合作戰,進攻的力量是空前的,如果有縱深梯次配備的防禦就可以在受到第一波進攻的時候迅速組織力量進入第二線陣地再次組織抵抗,並以此來削弱進攻一方的強大勢頭。可是蘇聯沒有。那樣,損失巨大就不可避免了。

德國三大集團軍群的進攻方式是全新的,也是人類戰爭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協同作戰,面對全新的戰法,戰術方式相對落後的蘇聯是不能適應的!


emwm2009

蘇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傷亡人數第二多的國家,在整個二戰中蘇聯付出了2200萬人的傷亡,僅次於中國的3500萬人,而中國是進行了14年的抗戰,蘇聯是從1941年6月才被捲入反法西斯戰爭中,蘇聯的高傷亡狀態始於戰爭初期.

1941年6月22日,德軍發動代號為“巴巴羅薩計劃”的對蘇聯的突然襲擊(蘇聯也曾經意圖發動代號為“大雷雨”計劃的旨在打擊德軍的先發制人制人計劃,但是未能實施就遭德軍突襲),德軍利用龐大的坦克裝甲集群,在空軍的配合下,向蘇聯腹地挺進了850-1200公里,佔領了蘇聯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在這些土地上包含有蘇聯三分之二的工業產值和將近一半的人口。蘇軍在戰爭初期的對德作戰中損失了近700萬人,其中300多萬蘇聯軍隊被俘,連斯大林的兒子雅科夫也被俘虜。

蘇聯在戰爭初期遭遇重大挫折與斯大林和蘇聯最高統帥部對德軍進攻的時間和方位判斷失誤有很大關係,當時蘇聯各個軍區之間尚未完成戰備任務,各個級別的軍事指揮官多系年輕軍官,對於作戰不熟悉,蘇聯大量的有經驗的軍事指揮官在“大清洗運動”中被殺,致使蘇軍在戰爭初期缺乏可用之將才,所以一遇到德軍的突襲,防線立刻被突破,而蘇軍的總預備隊又被過早的投入戰爭,實際上蘇軍自20年代初反擊協約國軍隊干涉以後連續20多年沒有打過仗,戰鬥力下降嚴重,這些情況都致使整個1941年蘇軍都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而斯大林在戰爭初期強調片面進攻,忽視戰略防禦的策略更是導致蘇軍節節潰退的重要原因。

德軍進攻蘇聯是蓄謀已久的事情,而且經歷了西線戰役後,德軍的戰鬥力和各兵種之間的配合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而且由於1941年年中西線已經沒有足夠對德軍產生威脅的國家,所以德軍能夠把主要軍事力量投入東線作戰,並且由於是突襲,德軍能夠保證在各個攻擊方向上都保持對蘇軍二到五倍的優勢。所以德軍在戰爭初期能夠長驅直入。

不過人算不如天算,希特勒沒有料到嚴寒的到來對依然身著夏裝的德軍的傷害,所以1942年以後德軍已經喪失了戰領蘇聯全境的能力,1943年初,隨著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德軍已經處於守勢。


青年史學家

蘇聯準備不充分是問題的關鍵,另一方面蘇聯的主要心思放在了莫斯科上,初期的主要任務就是拖住德國,主要心思放在莫斯科和工廠向後方轉移。


德國目標重心很明確就是列寧格勒 莫斯科和基輔,德國精心準備用全力進攻蘇聯重心在莫斯科和遷移工廠上,前線一開始都不是蘇聯的重心初期的結果可想而知。

蘇聯擔心美國倒向德國,斯大林從最初就認為德國不是戰爭勝負的關鍵美國才是,但是美國在戰爭初期也清楚蘇聯能扛得住,斯大林基輔從軍事上犯了嚴重的失誤導致大規模慘敗,但是基輔的慘敗也給美國以錯覺讓美國認為蘇聯扛不住了才從外交上換來了美國的全面支持這是斯大林想要的,斯大林犧牲基輔換來的美國支持事後證明這是完全有意義。

莫斯科戰役是蘇聯和德國雙方都精心準備後第一場主要戰役,之前蘇聯前線基本上存在被動局面準備不充分再加上不是蘇聯重心導致慘敗,莫斯科戰役看似德國慘敗實際上是蘇聯經過精心準備又是蘇聯的重心再加上美國已經開始全面支持蘇聯了沒必要示弱保存實力,工廠基本上搬遷完成所有重心都在莫斯科上,蘇聯大勝背後是準備充分全力以赴的結果。


迷路的時間

其實蘇德戰場並不是人們所想的那樣德軍在上千公里的戰線上全面擊敗蘇軍,對蘇軍全線展開追擊,蘇軍潰不成軍,一路潰逃,陷入崩潰。

真正的事態發展是,德軍三個集團軍群以各自的裝甲集群為矛頭,在蘇軍防線的一點突破並縱深挺進,摩托化步兵僅僅跟隨在裝甲集群的後方建立防線掩護其兩翼和維持補給線的暢通。在其之後是大量的步兵集團軍從突破地域挺入然後進行擴張,對陷入包圍的蘇軍進行兩翼合圍殲滅,以及對某些堅固的蘇軍要塞予以肅清,保證後方輔助單位的安全跟進。

也就是說蘇軍的防線並沒有發生崩潰,只有由於德軍裝甲部隊的快速深入突破,導致前線蘇軍的側翼和補給收到了嚴重威脅,最後不得不向後撤退,以免陷入德軍的合圍。至始至終,蘇軍的大部分都是保持的完整的建制和有序的撤退的,這也是為什麼蘇軍在每每跳出德軍的合圍圈後,仍能在新的防線上建立堅固的防禦。

假使真是如問題所說的在戰爭初期前線的蘇軍便已潰不成軍,陷入混亂,恐怕早已被德軍全面圍殲於第聶伯河以西了。正是由於蘇軍在德軍的猛烈打擊之下,整體的部隊沒有發生崩潰,雖然有相當數量的蘇軍被德軍殲滅,但是大部分的蘇軍仍舊完整的撤退下來,在一個又一個的戰略要點上建立了新的防線,最終讓德軍精疲力盡,陷入失敗。



如果不是斯大林錯誤讓南翼的西方面軍死守基輔,導致整整一個方面軍近百萬人的全軍覆沒的話,德軍在戰爭初期取得的戰果遠遠沒有達到其最初計劃的那樣。當時德軍計劃在第聶伯河以西便可以基本殲滅蘇軍的武裝力量,但實際情況是遠沒有達到上述目的,致使德軍不得不越過第聶伯河,繼續發起進攻。

不得不承認蘇軍在某些地段上確實潰不成軍,損失慘重,但是其整體的防禦態勢依舊完整,只是在不斷的收縮中,並且防禦力一直在增強中。


小小狼王

在蘇德戰爭以前,不止是蘇聯,所有與德軍遭遇的部隊就沒有一個能夠保持得住貞操的。波蘭一個月滅亡,法國一個半月不到滅亡,都是幾百萬部隊被打得潰不成軍的。相比之下,蘇聯得益於廣袤的領土縱深,德國雖然擊敗擊潰了蘇聯軍隊,可是卻也給蘇聯後防部隊贏得了時間。

德國在當時戰鬥力強主要是有三個原因。一是人員戰鬥素養高!德國人是真正的戰鬥民族,日耳曼人天生就是戰士,這種尚武的傳統已經持續了兩三千年了。德國人從幼年開始便接受軍事訓練,使得德國人成軍速度非常快。比如,二戰爆發以前,德軍只有五十萬,到了波蘭戰爭事實,德軍的前鋒就有七十萬,而到法國戰役的時候,單進攻法國的德軍就有二百八十萬。

第二點,武器裝備好!德國是世界頭號工業強國,在軍工領域十分發達,各種先進武器都是在德國首先生產並投入戰場,即便有德國沒有的武器,那麼只要被用到德國人身上,德國科學家也可以馬上仿製,生產出類似或者剋制的武器。這個優勢就是德國的綜合國力強。

最後一點就是戰術配合得當!由於德國對新戰術的使用,閃電戰,這是一種多兵種配合的戰術,對武器對人員素質要求都很高。二戰中大家都知道閃電戰的威力但是卻沒有哪個國家可以仿學,足以說明問題!比如,蘇軍的無線電能力差,空地協同能力差,根本就配合不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