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常见 6 大误区

精神疾病常见 6 大误区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精神疾病也呈现了增多的态势。忙碌、疲劳、焦虑、急躁、压力等种种情绪成为加速这一态势的催化剂。然而,在精神疾病越来越多地影响工作、生活的同时,人们对于它的了解却仍显不足。

误区三:得“精神病”是“受了刺激”把精神疾病归因为受到某个事件的刺激,患者或家属中总有人说“两口子吵架了”,或者“孩子跟别人打架了”,所以就得了精神疾病。实际上这是不科学的认识。引发精神疾病有四个因素,生活事件影响只是其中之一,另外三个分别是遗传因素、神经发育异常和神经生化因素,这三个是生物学基础,造成了该病“早晚都会发生”,外界事件只是起到一个促发作用。

误区四:所有“精神病”都会遗传 很多患有精神疾病的人都会考虑到底要不要孩子,因为怕会遗传。事实上精神疾病的种类很多,并不是所有的精神疾病都会遗传,抑郁症、焦虑症等都不会遗传,精神分裂症确实有一定的遗传概率,但是也不代表后代一定会得精神分裂症,最好在做决定之前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误区六:所有的抗精神病药物吃多了都会变傻如果是安眠类药物的话,在临床上确实有一定的依赖性,而抗精神病药物有依赖性的比较少,一般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就不会有太大问题。其实很多情况下,药物本身并没有依赖性,更多的是患者产生了心理依赖,服药就觉得有效,停药就感觉不舒服。甄子帆 / 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