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等私募巨頭掌門人迎來退休潮,全球私募將面臨動盪還是變革?

黑石等私募巨頭掌門人迎來退休潮,全球私募將面臨動盪還是變革?

全球私募巨頭黑石集團、KKR、凱雷集團、Apollo Global Management LLC和德克薩斯太平洋集團等的創始團隊成員將相繼步入70歲,管理層換血正成為幾家公司當下的關鍵詞。

根據凱雷集團此前公告,從2018年1月1日開始,其三個聯合創始人David Rubenstein、William Conway等將把日常運營交給50歲的凱雷老將Glenn Youngkin和52歲的Kewsong Lee。

凱雷不是首個宣佈換血的私募巨頭,卻首個真正實現了權力交接。早在2002年,黑石創始人之一、現年已經70歲的施瓦茨曼就宣佈任命託尼·詹姆斯為其合法繼承人。但後者目前已經過了六十大壽,卻始終還是“待轉正”狀態。黑石的另一位創始人彼得森(Peter G. Peterson)已經於2018年3月去世,享年91歲。

相較而言,KKR的繼任者計劃更加謹慎:讓兩位新人Joseph Bae和Scott Nuttall擔任全球聯席總裁兼全球聯席COO,更多負責日常運營。兩位創始人亨利·拉克維斯(Henry Kravis)和喬治·羅伯茨(George Roberts)則更多負責投資者關係及指導年輕人,以共同走過過渡期。

隨著這些創造了“黃金時代”的創始人逐步退居二線,私募巨頭們將迎來新的階段。

開啟私募時代

過去30多年中,私募股權的力量在華爾街空前強大。私募巨頭們通過收購、重組企業、提供資本等,成為了美國經濟增長中重要的影響因素。不過,相比其他金融行業,私募行業的歷史還很短,幾大巨頭成立時間都不算長:KKR成立於1976年,貝恩資本成立於1984年(貝恩諮詢成立於1973年),黑石成立於1985年,凱雷成立於1987年,TPG成立於1992年。

KKR不僅在幾家私募巨頭中成立最早,而且最早進入公眾視野。1969年,投資銀行貝爾斯登的前財務主管傑米·科爾伯格找到兩個志同道合者——休斯頓石油富商的兒子羅伯茨和他的表弟拉克維斯,一起組建了KKR。

20世紀80年代,美國市場利率飆升、經濟停滯、股價暴跌,許多陷入困境的公司開始成為私募機構的目標。在這個行業中已經經過十幾年磨鍊的KKR,很好地把握了槓桿收購的運作精髓:借錢收購一家公司,把被收購的公司作為抵押,然後再把公司以高價賣出。當時,KKR募集到史上金額最大的基金——高達61億美元的併購資金。

作為收購行業中的領頭羊,KKR一度創造了多個經典收購案例:碧翠絲食品公司(87億美元)、西夫韋公司(48億美元)、玻璃製造商歐文斯-伊利諾伊公司(47億美元)和煤礦建築公司Jim Walter(33億美元)。

1988年,通過激烈的競標,KKR以313億美元收購了菸草以及食品巨頭RJR Nabisco,這一交易金額紀錄在18年內都未被超越。這筆交易穩固了KKR的行業霸主地位,也強化了私募股權投資者“掠奪者”的形象。

到1985年,黑石開始加入收購遊戲。在黑石創立的前兩年,兩位創始人——施瓦茨曼和彼得森經歷了頗為艱難的一段時光。彼時彼得森雖然已經叱吒政商界多年,但創立黑石時幾乎一切歸零:只剩下40萬美元的創始資金以及一間小辦公室。黑石當時在華爾街籍籍無名,兩人在募資過程中吃了不少閉門羹。

對處於早期階段的黑石來說,經濟形勢變幻莫測,任何一筆交易錯誤都可能成為生死抉擇。黑石得以獲得第一桶金,得益於彼得森和索尼公司總裁盛田昭夫的朋友關係。因為這段關係,黑石獲得了索尼在美國併購業務的代理權,並幫助後者以20億美元收購了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由此獲得1500萬美元酬金。這也成為其開展後續業務的基石。

1987年,黑石募集了第一支金額超過6億美元的PE基金。在其基金募集完成的第二天,美國發生大股災,垃圾債市場隨後全面崩盤,大量持有垃圾債的儲蓄公司破產,開始拋售資產。備足彈藥的黑石因此迎來了良機,從此事業開始走上正軌。

除了KKR和黑石,20世紀80年代以來,凱雷、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德克薩斯太平洋集團等眾多私募機構都獲得了對沖基金、大學捐贈基金等數百億美元的資金支持。他們捲起袖子、大幹特幹,在此基礎上創造了一個私募股權的黃金時代。

黃金搭檔

從幾家私募巨頭的發展歷史可以看出,私募行業不僅需要專業技能,更是個極度依賴“人”的行當。從背景來看,多個私募巨頭的創始人都有在白宮就職的經歷,這些對機構的早期業務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以凱雷舉例。1987年成立之前,凱雷創始人兼聯席CEO魯賓斯坦曾在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任職,還曾是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JimmyCarter)的助手。其在軍政界的人脈,成為凱雷20世紀90年代獲得諸多軍工合同,賺得“第一桶金”的關鍵。

此外,凱雷與政治千絲萬縷的聯繫,還讓其得以聘請美國前國務卿詹姆斯·貝克爾(JamesBaker)、美國前總統老布什(GeorgeH.W.Bush)、英國前首相約翰·梅傑(JohnMajor)等擔任公司顧問。通過“引進這些具有戰略眼光的人,凱雷解決了早期如何發展的問題,同時在國際上更快地打開了局面。” 魯賓斯坦曾表示。

在黑石的發展歷程中,創始人的政界背景一度也扮演重要角色。在創立黑石之前,彼得森曾在白宮任職了30個月,先後出任國際經濟事務助理和美國商務部長等要職。這段經歷讓他積累了豐富的處理公共事務的經驗,也和華盛頓的精英圈子建立了深厚友誼。

彼得森曾坦言:“在尼克松政府任職期間我建立了一些美好長久的國際友誼,它們為我後來的生意鋪墊了基石。雖然華盛頓的日子風起雲湧,但如果沒有在那兒待過30個月,後來的生意是無法成功的。”

除了創始人的背景,在這些私募巨頭的成功因素中,不得不提及的是核心創始團隊的組合威力:KKR由三人創立(傑羅米·科爾伯格已在1987年離開公司),黑石由彼得森和施瓦茨曼創立,凱雷由康威、德安尼埃羅、魯賓斯坦三人創立,TPG由邦德曼、庫爾特、普萊斯三人成立,依託貝恩諮詢的貝恩資本則由羅姆尼一人創立。羅姆尼曾是奧巴馬競選總統時的有力競爭對手。

從這些創始人的背景來看,他們出身各異,但彼此組合卻帶來了某種奇妙的力量。拿黑石來說,兩位創始人生活軌跡迥異:彼得森是貧窮的希臘移民之子,施瓦茨曼則來自費城舒適的中產階級;兩人年齡相差21歲;彼得森沉默寡言,而施瓦茨曼卻整天高談闊論;彼得森總是本能地迴避衝突,而施瓦茨曼必要時則會吹鬍子瞪眼。

相同的是,兩人的履歷都很輝煌:彼得森27歲成為全球著名4A廣告公司McCann-Erickson的營銷總監;34歲被任命為當時最大的電影攝像機制造商之一——貝爾和豪厄爾(Bell and Howell)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隨後步入政界,成為尼克松政府財政部長、雷曼兄弟公司一把手;施瓦茨曼則畢業於哈佛商學院,因為思維敏捷、膽略超人,31歲時就成為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的合夥人。

這兩人的關係一直亦師亦友,彼此欣賞且能力互補。《財富》雜誌曾如此描述兩人的關係:“黑石的每項成就都是兩人並肩戰鬥的成果。兩人一人‘主內’、一人‘主外’,配合得幾乎天衣無縫:老謀深算的彼得森在政商界豐富的人脈資源和遊刃有餘的外交手腕是黑石的‘潤滑劑’;年輕力壯的施瓦茨曼,其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充沛精力是黑石得以順利運轉的‘發動機’。

除了黑石創始人外,私募機構中還有很多類似的“黃金搭檔” 。拿凱雷來說,其三位創始人雖然做派完全不同,但均各有所長:負責企業管理、財務管理和地產投資的魯賓斯坦行事高調,信奉“成功的80%應歸因於積極的自我展現”。大部分情況下,他猶如空中飛人,穿梭於世界各地,拜訪投資者、發表演說、舉辦路演、尋找資金。

德安尼祿則一直隱居幕後,負責投資者關係。這個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的窮小子,是意大利移民第二代。哈佛MBA畢業的他擁有強大的財務頭腦和管理能力,能將數據分析很好地運用於投資和運營決策中。此外,他還在凱雷內部團隊中扮演著“膠水”的角色。另一創始人比爾·康威則主要負責投資。

在KKR的例子中,兩位創始人的角色也融合著差異和協同:常常和媒體打交道的克拉維斯一般住在紐約,性格狂野,被媒體稱為槓桿收購界的“國王”亨利。克拉維斯的表兄羅伯茨則住在遙遠的加州門洛帕克,遠離鎂光燈,性格內斂而審慎。

尋找下一個繼任者

正是這些性格迥異且又能相互包容的創始合夥人,推動著黑石等私募機構從小公司變成了全球化、管理著幾千億美元的PE巨頭,並創造了私募行業的多個高光時刻。

2007年,黑石上市,當日收盤總市值高達380億美元,成為當時私募股權領域最大規模IPO。上市後,公司管理層賺得盆滿缽滿,彼得森通過出售原始股票,一次性獲得了超過10億美元的稅後現金收入,成為全球頂級富豪。這一年,黑石為其60個合夥人創造了約23億美元的利潤,施瓦茨曼一人就得到了3.98億美元,這還僅僅是工資。

隨後,KKR等私募巨頭也相繼上市,並均為其投資人帶來了令人豔羨的鉅額財富。

如今,受困於美國和歐盟緩慢的經濟增長,這些私募巨頭們似乎很難再像上個世紀80年代以及2006年到2007年的黃金時代那般快速發展,他們正面臨著更加全球化的競爭。

2018年5月,倫敦權威媒體Private Equity International發佈了2017年最新的全球私募股權機構排名。這份基於機構過去五年的融資額進行排名的榜單顯示,凱雷集團以600億美元的鉅額融資位列全球第一,緊隨其後的是黑石、KKR、阿波羅集團、CVC Capital、華平投資等私募巨頭。而在PEI 2016年的榜單中,黑石還位列首位。可見,私募巨頭之間的競爭也正逐步白熱化。

黑石等私募巨頭掌門人迎來退休潮,全球私募將面臨動盪還是變革?

在新的發展階段,為了應對競爭,私募巨頭們除了開啟更加快速的全球化,將多基金、多地區、多行業的發展作為核心戰略,挑選接班人也將成為決定勝負關鍵。當他們的創始團隊年齡漸長,逐步退出歷史舞臺,新一代接班人的確定,或將帶來嶄新的未知局面。

如何挑選出合適的下一代接班人?凱雷的德安尼祿認為,應該在漂亮的教育履歷和專業背景之上,關注候選人是否契合凱雷的文化。“我最愛的問題除了專業能力,還有生活中你是怎樣的人呢?每天是什麼讓你醒來?每天你優先處理的問題是什麼?”德安尼祿曾表示。

在此邏輯下挑選出的新組合——Youngkin和Lee被認為將接班凱雷最高層的管理工作。根據公開資料,Youngkin畢業於哈佛和萊斯大學,於1995年加入凱雷後曾涉足多條業務線,在槓桿收購部任職超過15年,隨後歷任臨時首席財務官、首席運營官和總裁。Youngkin擅於“救火”,每每有業務部門遇到困境或有高層離職,他總是被想到的那個人。

Kewsong Lee則在2013年才加入凱雷,他此前在另一私募巨頭華平投資工作了20餘年,牽頭所做的交易遍佈各行業。加入凱雷後,他重組了凱雷的全球市場策略部門。

德安尼祿的挑選標準看起來似乎有理有據,但這依然無法減少市場對新接班人帶來不確定的擔憂,在繼承人計劃公佈後,凱雷的市值一度蒸發了4.2億美元。不僅僅是凱雷,領導團隊換血將帶來動盪還是變革機會,將是所有私募巨頭下個階段需要面臨的關鍵問題。

2.投中網每日分享PE/VC圈重磅新聞,內容涵蓋PE/VC行業熱點、突發新聞、投融資事件、前沿人物心路、創業圈動態等業內最新信息。關注投中網即可獲得每日精華內容推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