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店大面積關閉,是敗給了電商,還是敗給了租金?

先說結論吧,其實實體店的大面積關門與電商產業發展、租金不斷提高都是相關的,但是這些都只是實體店沒落路上的幾道關卡,而不能作為決定性因素。

真正帶來實體店沒落的原因,恐怕是年輕一代消費觀念的變化。

觀念變化1:熱衷線上線下結合

這是一個有趣的事情,一方面實體店不斷關門,走向沒落。全球著名的沃爾瑪連續關店,大潤發直接賣身,實體零售業彷彿一夜之間走到盡頭。

但是卻有一道新生的新零售殺出一條血路,成為現在蓬勃發展是實體店產業。盒馬先生、超級物種這種零售行業的線下實體店產業,小米專賣店、華為體驗店這種電子行業線下實體店都陸續遍地開花。

實體店大面積關閉,是敗給了電商,還是敗給了租金?

一面是實體店關門,一面卻是實體店經營大發展。

這當中的區別或許正是題目當中好奇的,實體店大面積關閉真正原因。年輕人不是不需要實體店,而是實體店更像一種沉浸式體驗,而不再是商品挑選的主要平臺。

如果只是單純的電商或者單純的線下一定會帶來挑選商品與體驗商品之間全過程的割裂。這樣的情況對年輕的購物者來說,不被認可最終導致實體店關門,也是無可厚非的。

觀念變化2:熱衷品味與個性

另外實體店的關門,還與當下年輕人對品味與個性化追求的變化。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大環境當中成長起來年輕人,對生活必需品的選擇已經不僅僅要求滿足生存了。

更多的會有消費升級,在意品味,在意蘊含精神文化情感的基調,在意可以像外人彰顯自己與眾不同的標籤。

實體店大面積關閉,是敗給了電商,還是敗給了租金?

這些才是吸引當下年輕人消費的重點。而如果實體店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這些需求就勢必會被經濟發展的進程淘汰。這不是經營不善的問題,這是經營思維是否與時俱進,是不是切中當下消費者G點、痛點的問題。

觀念變化3:熱衷二手與租用

另外,買入全新的商品對於不少年輕人來說,已經喪失了基本的吸引力。因為很多非生活必需品,僅作為個人興趣愛好出現的物件,比如:手辦、模型等等。

新品高額的價格讓愛好者望而卻步,但是二手或者租用把玩就可以得到滿足的情況下,自然帶動了二手與租用市場的發展。

實體店大面積關閉,是敗給了電商,還是敗給了租金?

房子也是一樣,新房市場受到限購政策的影響,而且房價高昂,對於剛剛工作的年輕人來說,房貸的壓力也非常大。而國家對租賃市場的鼓勵,租售同權政策的出臺,讓原本對購買新房興趣降低的年輕人,找到了更適合自己更具有性價比的生活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