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音乐的痴迷,直令当今的音乐“发烧友”汗颜哈!

  • 点击右上角【关注】微课知识共享头条号,私信回复“微课”
    ,赠送您国学课堂全网精品微课(定期更新)~

孔子对音乐的痴迷,直令当今的音乐“发烧友”汗颜哈!

孔子对音乐的痴迷,从《论语》语句中体现: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论语·述而第七篇》第三十二章

【大意】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请他再唱一遍,然后和他一起唱。

孔子的音乐情结几乎是与生俱来的。自幼年至晚年,他毕生酷爱音乐并潜心钻研。不仅擅长声乐,还酷爱古琴,造诣深厚,他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寄托于音律,把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追求融入琴韵。“三月不知肉味”的故事最能说明孔子与音乐的深厚渊源。孔丘在齐国听了《韶》乐,激动得如痴如醉,大赞其尽美尽善也,居然因此3个月不知肉滋味,直令当今的音乐“发烧友”汗颜哈!

孔子对音乐的痴迷,直令当今的音乐“发烧友”汗颜哈!

从中也不难想象孔子听到的《韶》乐——虞舜时期的《大韶》是何等的优美动听富于内涵了!孔子倡导“游于艺”,他的生活也因音乐而充满情趣无比精彩。他一生几乎天天都要弹琴唱歌,哪怕置身荒郊野外也不例外。直至临终前7天,孔子还流着泪对子贡唱“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

孔子的音乐才能是全面的多元的,除歌唱和演奏外,他还长于鉴赏品评、作词谱曲,现存的古琴曲《龟山操》《将归操》及《猗兰操》等,都是他的作品;他系统整理了《诗经》音乐,司马迁说他把《诗经》“三百零五篇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庞大工程!敢问全球音乐大师,一生能谱出305首歌的又有几人?在古代,文学与音乐的关系远比今天密切,诗词就是由乐府渐渐演变发展而成,所以中国诗词总带着音乐的节律,可以引吭高歌或低吟慢咏,古代吟诗就有唱的成分。

孔子对音乐的痴迷,直令当今的音乐“发烧友”汗颜哈!

中国古代涉及音乐的专著有数百种,孔夫子的论述堪称圭臬。作为杰出的思想家与音乐家,孔子甚至认为道德与音乐同等重要,他提倡以音乐来提高人的品德和文明程度,强调音乐演绎出来的意境对于塑造人的良好素质拥有积极作用,音乐的律动有助于人们养成秩序、规则、礼仪和互相尊重的品格。

—— END ——

  • 欢迎关注【微课知识共享】头条号,一起升级知识系统~欢迎大家交流探讨!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