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是先倒水還是先放茶?

地利天時人和

我喝茶10年左右,也算是一個老茶客了,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喝茶無定法,隨著茶文化的發展,而不斷完善和創新。

而且我們的茶的品種也在不斷增加,隨著對茶的研究不斷深入,對茶的分類也在不斷完善,因為茶的分類決定了茶不同泡法。

一般來說,深發酵的茶需要先放茶,後加水沖泡,特別是老茶,還需要不止一次的醒茶過程。


而對不發酵的 茶,或者微發酵茶則要注意水溫和不同的投茶方法。

對高檔綠茶,特別是明前茶頭春茶,都是芽頭,或者一旗一槍,或者一芽兩葉,茶葉嫩度高,內涵物質豐富,這樣的茶可以採取三種方法,即,上投法,就是先倒水,後放茶;中投法,即先到一部分水,投茶,再倒水;下投法,就是先放茶,然後慢慢環壁倒水。

綠茶水溫一般在80-90度之間。

至於不同的泡法,會有什麼樣的滋味,這個需要慢慢的親自去不斷拍品嚐和嘗試。

除了綠茶,白茶中好的白毫銀針也可以採取中投法,主要以下投法為主。


煮茶聞書香

不請搶答!

泡茶是先倒水還是先放茶?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際上要泡好茶不簡單!

一:首先就龍井茶這類偏薄型綠茶來講泡茶方法。龍井茶是我國十大名茶之一,泡好它有杯泡法和壺泡法二種。

杯泡法:龍井茶體輕,鮮嫩,香高。用玻璃杯泡時宜用中泡法一一首先放半杯80度至85度的開水,再投入適量龍井茶葉(3一5克),茶受熱溫香,此時聞香,爽身舒身,然後加滿適溫開水,稍等片刻,即可品飲!

壺泡法:龍井茶,毛尖類綠茶,可以用80度的熱水泡,先放茶,後放水,再品飲。如果是玻璃壺,還是用中泡法為佳,適宜觀賞茶形的變化。(注意:用壺泡鮮嫩綠茶水溫不要超過85度,不然熟湯味影響品飲質量!)

二:碧螺春等高香類綠茶。

碧螺春等高香類綠茶,茶體體重,高香,鮮嫩細勻。這類茶用玻璃杯泡宜用上泡法:先放水溫80度左右的熱開水至杯體七八分高,然後用3至5克茶輕輕投入,茶會迅速收水緩緩落下,在杯底形成一片,慢慢張開葉面,動態生活,賞心悅目!此時聞香,沁人心脾,舒爽六腑!

壺泡法:同龍井茶泡法相同。

三:君山銀針類黃茶或南京雨花茶(綠茶)等針尖類綠茶。

這類型的茶集觀賞品飲於一體,最適合用玻璃茶杯泡飲。泡茶時先放滿開水至七八分滿,水溫85度左右,然後用3一5克茶,輕輕投入,茶通過收水,充盈變得厚實,慢慢地,先收足水的茶葉緩緩地下沉,下沉,落底。茶葉在底部繼續收水充盈茶體,茶葉體積增大,葉尖朝上立起,又緩緩地浮上,循環上下沉浮,很是可愛。幾個來回沉浮,茶葉全部落底,或葉尖朝上,或橫倒杯底,狀態不一。此時就可以放心品飲茶味道了。

四:一些輕薄類毛尖或者是發酵類紅茶,半發酵類茶,如果用杯泡,宜下泡法:就是先放茶葉再放開水泡茶。這樣茶葉受水受熱勻稱些,泡茶湯也適口些。如果用壺泡法:也是先放茶葉後放開水。

五:黑茶類,普洱茶等緊壓茶或陳年老茶。宜先放茶葉後放水泡,並且要用壺泡才好。

六:鐵觀音,高山烏龍,巖茶類半發酵,輕發酵,重發酵茶。由於此類綠茶葉底厚實,香味高濃,宜用紫砂壺泡,先放茶葉後放滾開的開水(90一95度也行),這樣茶葉受熱受溫保香!茶湯也香也好喝!

總之,泡茶方法一定要按茶品品種和茶品質量來泡。因茶施法,因器泡茶。

一一喜茗堂:龍新久

2018年5月19日


喜茗堂

以我的知識架構和社會閱歷來非常慎重的回答這個問題,因為靈魂深處對茶有一種近乎宗教信仰的尊重,真的不敢亂加評論。用非常非常喜歡的日本茶道、花道大師,千利休的一首詩來回答這個問題:先把水燒開,再放進茶葉,然後用適當的方式喝茶。那就是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除此之外,茶一無所有。


茶的最高境界就是一種簡單的動作,那種單純的生活動作,可以有許多知識學問。。。。在喝的動作上,卻還要還原到非常單純有力的風格,超越了知識與學問。這就是說喝茶的藝術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每個人的個性與喜好,用自己適當的方式喝茶,這才是喝茶與茶道的本質。

追溯茶道的根源,它來自中國道家和禪宗關於生命和藝術的理念,道家講究“空”,空無所不包,無所不能,空杯子才能盛水。一個人放空自己,才能接納外物。而禪宗也推崇個人主義,主張心無外物,除了我們的心念,沒有什麼是真實的。禪宗裡最有名的故事就是,六祖惠能看到兩個和尚在注視飄動的風幡,一個說是風動,另一個說是幡動,而惠能告訴他們是心在動。

在道家和禪宗思想的基礎上,喝茶已經成為一種儀式,一種表達自己對生命和生活觀念的儀式。日本傳統生活美學的關鍵詞是:極簡、質樸、安靜、素雅、淡然、沉浸、信任。喝茶的茶室是由茅草蓋成,茅草的脆弱象徵人肉體的脆弱,茶室極小,陳設簡單,沒有繁複的裝飾品,這是希望客人在飲茶時,心思專注在喝茶的過程中,而不要被外界事物所困擾。

日本茶道中有侘寂的觀念!侘寂是日本美學的核心。侘寂(Wabi-sabi),是一種思想,一種美學,一種世界觀. 侘寂描繪是的殘缺之美,殘缺包括不完善的、不圓滿的、不恆久的,當然也可指樸素、寂靜、謙遜、自然……它同佛教中的智慧一樣,可意會不可言傳,所以這個詞用語言來表達時,有很廣的包容性。侘是在簡潔安靜中融入質樸的美,寂是時間的光澤。

日本16世界的茶聖千利休,通過茶道空間與儀式來呈現侘寂之美。千利休追求絕對的孤寂.利休侍奉秀吉的10年,是他茶道境界不斷提升,藝術才華充分展現的黃金時期。他對茶道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和完善,由於茶道本身就是融會了飲食、園藝、建築、花木、書畫、雕刻、 陶器、漆器、竹器、禮儀、縫紉等諸方面的綜合文化體系。有一次豐臣秀吉聽說千利休茶室的花園養的牽牛花特別美,想去觀賞,到了花園,卻沒看到一朵花,正準備發火,卻看到茶室裡有一朵牽牛花插在古董花瓶裡,美麗無比。千利休的茶道主張的侘寂之美,歷久彌新的,猶如暮鼓晨鐘的敲響我們的心靈。

千利休在自殺之前,說了一句話:“這世上,只有美的事物能讓我低頭。” 只有與美同生的人,才能與美同死。千利休的悲劇也將茶道的侘寂美學發揮到極致!大曆練有大徹悟. 徹骨的絕情又未嘗不也是一種悽清,是否又和櫻花凋落的那種孤絕相應和,在日本的文化血液中,總是流淌著一種孤獨與殘酷。


我真誠希望大家去看看關於千利休的電影和他的茶道、花道的美學,相信你會有非常多的收穫的。。。。。





自在妙融

泡茶是先倒水還是先放茶,要分類別。



名優高檔綠茶可採用上投泡法,通常3泡為宜。

象龍井,碧羅春,毛尖之類,用80℃左右的純淨水採用上投法,泡出的茶湯清澈,香氣純正。水溫過高,湯色容易變黃,還會產生苦澀味。水溫也不易過低,否則茶味淡薄。

象烏龍茶,普洱,沱茶之類必須先放茶,再用沸水沖泡,大約3—4泡,茶味鮮爽醇和,濃度最佳。

還有些緊壓磚茶,老茶頭之類需要放在壺中煎煮。




有些人一杯茶喝一天,是不對的,茶葉沖泡時間過久,不但對人體無益,可能還會有有害物質浸泡出來,那就不如喝白開水了。


百花袁

有的人人家是先倒水,後放入茶葉,這個也行。這樣就存在泡不開的情況。茶是茶,水是水,茶葉不下沉的情況。喝起來不苦,茶味不濃。常喝茶的人喝了不解癮。好處是不大傷胃。

這個問題也不是原則問題,大家不妨試試看哪一種泡法效果好,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麼!

不對之處請指正!


明德尚行

這個問題,首先它不是絕對的,有的人就是習慣問題,管他呢?怎麼方便怎麼來。所以同一款茶,不同的人泡出來,滋味會不一樣道理就在這裡,每個人泡製手法不同。下面我們簡單說說不同投茶方式對泡茶的影響!

 
投茶順序“有講究 ”;咱們這裡就拿綠茶來舉例不同的綠茶就有不同的投茶法。

上投法:先倒水,再放茶,讓茶慢慢沉下去,適合身骨重、多芽毫的茶葉,比如像碧螺春、信陽毛尖等,這樣泡出來的茶湯口感鮮活,並且不會因為茶毫過多而顯得渾濁!

中投法:先倒水,大概注滿容器三分之一的位置,然後放茶,等茶浸潤一會兒,再注水。適合龍井一類的,注水時注意水柱高低、水溫,這樣鮮嫩的綠茶極少出現苦澀的味道!
下投法:先放茶,再倒水;像太平猴魁、六安瓜片一類的,它們葉片不算特別嫩而且面積大,如果想要滋味更飽滿,就最好先放茶再倒水。


注水也分輕、重、緩、急; 輕:指定點低衝細水柱,慢慢地浸潤。  重:旋轉註水,水柱高粗,這樣的注水方式衝擊力很強,適合緊實顆粒的茶。   緩:定點注水,水柱高而細。 急:旋轉註水,水柱低而粗。

以上說的泡茶手法僅指“沖泡”手法,如是喝功夫茶又另當別論!喝茶講究“心境”;一般喜歡“牛飲”者可以忽略此篇!

圖片來自網絡!不喜勿噴,謝謝!歡迎大家關注、點評!


饕餮V睚眥

按照正常的思維,應該是先放茶後倒水,簡稱沖茶沖茶,至於你要非要先放水再放茶葉,也不是不可能的,個人喜好,非要違背常規,只要自己舒服就可以,管他什麼順序,一切由你做主,這是平時喝茶的一個個人習慣。


詩詞同盟

不管是先倒水還是先放茶,茶葉都要經歷滾燙的折磨。

且不說我們的口感,因為那樣有些自私。單單說茶葉的感受,對於它們來說體現自己的所謂價值是關鍵的問題。

試想,先放茶葉,不管是用茶匙還是用形態各異的手,把茶葉放入器皿中,它們仰望杯口,知道自己即將受到炙熱的折磨。即便這樣,它們思考著如何面對的同時,可能也應該為自己的付出做好了準備——來吧,讓滾燙來的更猛烈些吧。

再試想,如果是先放開水,那麼留給茶葉思考的時間並不太多,只是舉手之間,便要對自己的人生做出規劃,這就需要以前的積累以及不斷的自省。

有人說,人生如茶,不管怎樣,都要經歷那份滾燙的洗禮。也許是突然的墜入,讓你沒有思考時間,也許是期待已久,想去試上一試。之後經歷一番折磨之後,或沉與杯底,或浮與水面。帶給我們的可能是苦、是甜、是回味。


懲罰與救贖

飲茶是門藝朮,更是古賢與達官貴人們相互交流的工具,泡茶自然是先洗茶,在茶具中放上茶,然後用加上,倒掉,然後在品,由此可見泡茶,是先放茶的。


無極

這個其實核心是講茶葉的投茶方式。一般分了上投法、中投法和下投法。不同的茶葉應選用不同的投茶方式。

下投法:即先投茶葉後注水至七分滿,適合茶條松展的茶葉

中投法:先注水至1/3處,將茶葉投入杯中,溫潤一下茶葉,稍後注水至七分滿,一般龍井、六安瓜片都適合中投法。中投法其實就是分兩次泡茶,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泡茶水溫偏高的弊端。

上投法:注水至七分滿後,投茶。上投法適合較為細嫩的茶葉,一般碧螺春、信陽毛尖等。一般選用上投法泡茶,茶水上下的濃度不太一致,品飲時,最好是輕搖茶杯,使得茶湯濃度上次一致,茶香得以透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