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手江淮,接盤納威司達的康明斯會一家獨大嗎?

聯手江淮,接盤納威司達的康明斯會一家獨大嗎?

5月15日江淮汽車發佈了一則公告,納威司達退出,康明斯接盤,江淮康明斯呼之欲出。外界一片譁然。從江淮納威司達到江淮康明斯,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擁有3大輕卡合作伙伴的康明斯會在中國商用車市場一家獨大嗎?

中重卡項目終止埋下伏筆

作為事件的親歷者,商車邦曾清晰記得8年前的2010年9月16日,在北京國貿舉行的納威司達與江淮簽署協議的盛況。當時的背景是江淮乘用車業務上馬剛剛2年,輕卡業務處於上升期,重卡業務處於起步階段,納威司達則一直在尋求進入中國市場。當時現場一共簽署了2項協議,一項是江淮與納威司達的《發動機合資項目》協議,即後來的江淮納威司達柴油發動機有限公司,另一項是江淮與納威司達公司和卡特彼勒公司的合資公司NC2 Global LLC的《中重卡合資項目》協議。

按照設想,前期引入納威司達的輕型柴油機,可以迅速補強江淮輕卡的競爭力,後期再引入重型柴油機,同時通過合資帶動江淮中重卡儘快上量。應該說,江淮採取的合作模式的確是一步好棋,這種優勢互補的合資也獲得了外界的認可。時過境遷之後,回過頭來看,很可惜後來的發展並沒有按照雙方的預期進行。

記得在雙方簽約後,在多次大型車展中,江淮攜手展出了納威司達的長頭卡車,但最終的結果卻是中重卡項目不了了之。據說是沒有獲得有關部門的批准,具體原因不得而知,至少與發動機公司的運營狀況不佳有一定關係。雖然雙方最終沒有對此作出說明,但其實早在3年前就已確定中重卡合資項目終止。好在,江淮重卡業務並沒有因此受到太大影響,憑藉自身的努力以及最近兩年火爆的市場拉動,江淮重卡在2017年順利突破了5萬輛大關,穩居行業中游。而在發動機方面,一直沒能得到納威司達支持的江淮重卡選擇了多條腿走路的策略,除了搭載濰柴發動機之外,還引入了錫柴和重汽曼技術產品,展現了江淮整合資源的能力。與此同時,也為江淮納威司達的分手埋下了伏筆。

產品導入過慢是導火索

再說江淮納威司達的發動機項目,回顧其8年走過的歷程,分手的結果也在情理之中。從2010年簽約到2012年7月4日公司掛牌,用時約為2年,從公司成立到2014年9月25日首臺邁斯福發動機下線,又花去了2年多時間,這樣的推進速度放在以變化快而著稱的中國商用車市場顯然是失誤的。尤其最近8年,正是國內排放升級最快的8年,這對於發動機企業的市場反應能力來說要求更高。

對比一下競爭對手,我們就更能對此有直觀瞭解。“2006年3月6日福田與康明斯簽約,2007年10月26日福田康明斯發動機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08年12月30日首批ISF3.8發動機成功交付福田汽車;2009年6月9日ISF3.8發動機正式批量投產;2010年6月8日ISF2.8發動機批量投產;2014年6月7日ISG發動機批量生產;2017年3月26日福田康明斯X12發動機批量生產。”這段敘述出自福田康明斯合資10年即第100萬臺發動機下線發佈的新聞。

兩相對比,高下立分。

按照當時的規劃,江淮納威司達的起點並不比福田康明斯差,投資總額為18億元,設計年產能20萬臺,產品線也足夠豐富。江淮為了讓合資公司在初期能夠順利運轉,把當時江淮汽車自主開發的JAC2.8L(HFC4DA1)系列柴油機注入到合資公司生產銷售,這款機型當初主要搭載在帥鈴和星銳產品上,2014年的銷量已高達6.5萬輛,成為合資公司當之無愧的支柱產品,而當時的邁斯福3.2、4.8L發動機只有幾百臺的銷量。

按照當時的規劃,江淮納威司達2014-2018年的5年規劃是年增長率要達到30%,2018年產品要在江淮卡車中佔到70%。但實際的結果是,除了靠4DA1勉強維持外,邁斯福的2款產品幾千臺的銷量幾乎很難為公司做出貢獻,也是導致公司連年虧損的主因。如果2015年說銷量不足是受到江淮輕卡下滑影響,但最近幾年江淮輕卡的銷量直線上升,已從最初與東風在二三名膠著的狀態變為穩居行業第二。

以2017年江淮發佈的銷量數據顯示,輕型商用車銷售21.02萬輛,同比增長2.78%,其中帥鈴國內銷量突破4萬輛,駿鈴7.2萬輛,康鈴4.8萬輛,帥鈴T6皮卡1.92萬輛。如果按照當初70%的目標計算,江淮納威司達在2017年通過江淮輕卡就可以達到14萬臺的銷量。而江淮也一直希望用輕卡業務拉動納威司達的銷量,江淮汽車2017年報顯示,2017年預計採購江淮納威司達的金額是29億元,但最終實際採購只有13.9億元。箇中原因,只有當事雙方知道。

最近幾年納威司達的日子的確不太好過,受卡車業務拖累,自2013年以來,經常處於虧損狀態,2016財年虧損9700萬美元,而2018財年第一財季虧損高達7300萬美元。這樣的境況導致其與江淮的合資無法繼續保持穩定的投入,但這不能成為藉口,更多的應該還是誠意不足。說到誠意,其實江淮方面已經足夠,除了初期貢獻出銷售最大的4DA1之外,後續江淮還將自己研發的另一款主力機型銳捷特2.7L發動機也打包進合資公司,在邁斯福遲遲不能打開市場的情況下,讓合資公司在排放升級過程中不至於過於被動。

但反觀納威司達在產品導入方面,顯然沒有理解中國那句“投桃報李”的名言,從始至終,他們只是引入了3.2、4.8L產品。直到如今我們在江淮納威司達官網的產品一欄中,看到的是江淮2.7、2.8L和邁斯福的3.2、4.8L這4款產品,而邁斯福從2016年就說要量產的7.2L發動機沒有了音信,沒有被引進的產品9.3、11、13L則被稱為未來系列,它們似乎已經沒有了未來。

一位江淮納威司達內部人士就表示,產品力不夠是導致合資走到今天的一個主要原因。可以說,納威司達引進產品的消極態度是直接導致江淮萌生分手想法的導火索。尤其是7.2L以及更大排量發動機產品遲遲沒有動靜,對於急需解決自有重卡產品動力總成的江淮來說簡直忍不可忍。雙方的分手成為必然。

江淮為何選擇康明斯

根據5月14日公告的說法是:鑑於納威司達有意退出江淮納威司達合資公司,將其在江淮納威司達合資公司持有的50%股權轉讓給康明斯(新加坡)貿易服務有限公司(即CumminsSalesandServiceSingaporePte.Ltd.,以下簡稱“康明斯”)。江淮同意放棄其就前述50%股權的優先購買權,且有意將江淮納威司達合資公司重組變更為一家江淮汽車和康明斯按照50:50比例共同投資的合資公司,雙方同意股權轉讓完成後將江淮納威司達合資公司的名稱變更為江淮康明斯發動機有限公司,並藉助新合資公司的平臺對輕型和中型排量發動機進行排放升級和性能優化。合資公司的註冊資本仍為6億元人民幣。預計合資公司在全面投產後的生產能力將達到每年250,000臺。

上述信息透露出兩個信息,一是納威司達是主動退出,康明斯的接盤是順勢而為;二是雙方未來的產品線仍然是輕型和中型柴油機。

為何江淮選擇了已經和國內輕卡行業兩大競爭對手福田和東風建立合資公司的康明斯呢?在此,不得不說康明斯輕型柴油機在中國市場的接受度太高了。據江淮輕卡內部人士給出的數據,2017年江淮輕卡搭載福田康明斯發動機已經接近20%,也就是約4萬臺,東風康明斯也有幾百臺左右。按照這樣的需求量,雙方合作的空間極大。在當前國五和國六升級的情況下,康明斯的技術優勢愈加明顯,選擇這樣的合作伙伴無需擔心未來的市場接受度和技術先進性。況且,合資以後,江淮從自己的合資公司採購發動機的成本將會明顯下降,同時,合資公司的利潤也將有一半歸屬江淮,何樂而不為呢。正是這樣的原因,江淮輕卡體系內部都對這次合資表達了歡迎和良好預期。

康明斯為何要接盤納威司達

那麼,在中國已經廣泛佈局的康明斯為何選擇在此時接盤呢。下面,我們首先梳理一下康明斯在中國商用車發動機市場的佈局。

1995年10月成立的重慶康明斯由重慶機電股份有限公司和康明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50:50的股權比例興建,主導產品為康明斯公司N、K、M、QSK系列11-50L柴油機,主要面向非公路市場。

1996年6月成立的東風康明斯由東風汽車股份和康明斯公司以50:50的股權比例合資興建,主打產品為ISB5.9、ISL8.9、ISD4.5、ISD6.7、ISZ13發動機,面向卡客車市場。

2007年8月正式投產的西安康明斯是康明斯和陝汽控股集團以50:50的比例合資組建的重型柴油機企業,是當時康明斯11L重型發動機在北美外的唯一生產基地,產品主打ISM系列11L重卡發動機和QSM11L非公路用發動機。

2008年成立的北京福田康明斯發動機有限公司是康明斯與北汽福田汽車以50:50比例合資組建,產品包括康明斯F系列2.8和3.8L輕型、F系列4.5L中型以及G系列11、12L和X系列12L重型柴油機。總投資逾49億元,年產能可達52萬臺,

由上述信息可知,康明斯在中國商用車市場幾乎實現從2.8到13L機型全覆蓋,如此全面的產品線,無人能出其右。更重要的是其出色的市場表現,以及對中國市場的良好適應能力。據年報顯示,2017康明斯全年銷售收入204億美元,同比增長17%。在中國市場,康明斯含全資和合資企業在內總銷售額達55.6億美元,同比增長38%;在華髮動機總出貨量達51萬臺,同比增長32%。

記得在2015年筆者曾參加康明斯在華40週年慶典,當時包括福田、東風、陝汽等高層全部出席,這樣的規格估計在其他零部件企業很難見到。一方面說明康明斯與合作伙伴的融洽關係,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康明斯的本土化策略獲得的認可。在上述合資企業中,除了西康業績稍遜外,東康和福康都體現出強大的盈利能力。同屬輕卡行業,東康和福康的成功無疑讓江淮汽車似乎看到了江淮康明斯的發展前景,雙方合作水到渠成。

從康明斯的角度出發,與江淮合作的風險幾乎可以忽略,一是投資額度不高,接盤資金按照入股資金只有3億元,按照投資資金也只有9億元;二是有了納威司達的前車之鑑以及與其他企業合資的成功經驗,幾乎不會走什麼彎路,雙方的磨合期會大幅縮短。

接下來需要江淮康明斯雙方考慮的實際問題,應該就是產品線的問題以及如何處理納威司達後續事宜。

未來的產品線構成將對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在產品線方面,公告給出的信息是輕型和中型柴油機,排除了對江淮重卡的影響,直接對應江淮輕型商用車業務。據江淮內部人士透露,未來重點還是引入2.8和3.8L產品,同時會考慮引入4.0以上的機型,這都是江淮輕卡搭載最多的機型。果真如此的話,如何與福康區分還不得而知,或許可以參照康明斯11L的做法,採取不同產品平臺解決。而商車邦還得到一個令人意外的消息,那就是納威司達的現有產品仍有可能在新公司繼續生產。或許,未來江淮康明斯的產品線是這樣的陣容:江淮2.7、2.8L(國六會退出)、納威司達3.2、4.8L、康明斯2.8、3.8L,以及4.0以上產品。

這只是外界的初步設想,取決於雙方接下來的詳細溝通結果。據悉,今年只是過渡,新公司實際運營要到明年年底。

除了江淮康明斯合資的結果和方式有些出入意料,商車邦認為,雙方合資將會產生多重影響,具有深遠意義。其一,與江淮合資後,康明斯就與中國銷量排名前4家中的3家企業都成為合資夥伴,這在全球恐怕都沒有先例,規模帶來的成本及技術協同優勢,必將形成對國內獨立發動機企業生存空間的擠壓,這需要濰柴、玉柴、揚柴、錫柴等企業考慮如何應對;其二,一旦江淮中高端產品搭載康明斯動力的比例提高,加上現有福田的奧鈴和歐馬可,必將會對江鈴及五十鈴的產品造成衝擊,輕卡市場的未來格局也會因此而改變。就在前不久,江鈴已經推出了搭載康明斯動力的重載型輕卡。

康明斯在中國輕型商用車市場會一家獨大嗎,江淮康明斯接下來的走勢將會非常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