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祖先说什么话?阿拉伯语是极少部分,相当一部分人只会汉语

和回民族的来源一样,“回回人”在进入中国后,所操语言也是相当复杂的,不是双语而是多语,还有一部分是单语,只经历了使用汉语言的里程。今天,我们一些专家将“回回人”在中国的语言经历笼统地称为“双语”,这或多或少有些偏差,甚至是完全不正确的。

回族的祖先说什么话?阿拉伯语是极少部分,相当一部分人只会汉语

众所周知,回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学术界一般认为回族大致形成于明代,而元代是回族形成的准备时期,明代是回回民族最终形成的时期。十三世纪初叶,蒙古军队西征期间,一批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以及波斯人、阿拉伯人,不断地被签发或自动迁徙到中国来。他们主要以驻军屯牧的形式,以工匠、商人、学者、官吏、掌教等不同身份,散布在我国各地。他们被称作“回回人”,是当时“色目人”的主要部分,后来他们也就以“回回”自称了。

在这些记述里,我们必须要认清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回回人”或者“色目人”是今天回民族的主源,但主源并不代表全部,这中间还有一个前期和后期的问题。前期包括唐代来中国的阿拉伯人以及中国西域的一部分“胡人”,这里所说的“胡人”也可能来自今天的中亚,如一部分粟特人;也可能是中国北方固有的民族,如一部分回鹘。

回族的祖先说什么话?阿拉伯语是极少部分,相当一部分人只会汉语

学界公认的是当时的粟特人一部分人在后来转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回族人,而“回回”可能是“回纥”、“回鹘”的音转或俗写。南宋时,“回回”,除包括唐代的“回纥”、“回鹘”外,还包括葱岭以西的一些民族。这虽然和现在所说的“回回民族”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当时除回鹘外,葱岭以西的一些民族也是今天回民族的一个来源,虽然不是主源,但确也是来源。

后期包括一些信仰了伊斯兰教的蒙古人、汉人,甚至西藏人等。在历史上将这些人叫蒙回、汉回、藏回等。

蒙回是我国较为独特的一个民族群体(非东乡族、保安族二族,名义上仍使用蒙古民族称号),他们住蒙古包,穿蒙古袍,通用蒙古族语言文字,是地道的蒙古民族。但他们却有别于大多数蒙古族对喇嘛教的信仰,而信仰伊斯兰教 ,他们不念喇嘛经,而念《古兰经》。旧社会当地旗衙门名册中为区别于其他蒙古族明确记载其为“蒙回”。现在,他们分布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东北部的罕乌拉、敖伦布拉格、巴彦木仁、乌素图、宗别立、巴音浩特等苏木(即乡级行政单位)和镇,人口有一万人左右。另外,巴彦淖尔市也有少量蒙古族穆斯林。

回族的祖先说什么话?阿拉伯语是极少部分,相当一部分人只会汉语

据《阿拉善往事》记载,清朝两百余年的历史中,从各地来到阿拉善的穆斯林,与蒙古族人相处既久,融合于其中,形成了今天的蒙古族穆斯林。但在更遥远的历史上,还有两起标志性的事件。

一是阿难答。元世祖忽必烈之孙,安西王忙哥剌之子。1280,他袭封为安西王,统辖唐兀之地(今宁夏、甘肃、陕西等地)。据拉希德丁《史集》记载:阿难答自幼受一穆斯林家庭抚养,“木速蛮(即穆斯林)的信仰在他心中已经巩固起来,不可动摇”。“他在自己的营地上建立清真寺,经常念诵《古兰经》,沉湎于祈祷”。他手下的15万军队也大多信仰了伊斯兰教。同时,因为他的驻地在今天的宁夏,其辖地很多蒙古人、汉人、蔵人、党项人也都随他集体皈依了伊斯兰教,成为穆斯林。

回族的祖先说什么话?阿拉伯语是极少部分,相当一部分人只会汉语

今天西北地区宁夏、甘肃、青海的回族祖先多数都是这个时代皈依的伊斯兰教,这些人多跟中东和中亚没有关系,都是皈依了伊斯兰教的安西民众,祖先都是蒙古人、汉人等中国原住民族。这件事回族历史上是一件大事,奠定了回族主体部分在西北地区的形成。

二是秃黑鲁·帖木儿汗。要比阿难答早一些。是蒙古东察合台汗国君主(成吉思汗第七代孙),统治中国西部地区(今新疆一带),也是最早信奉伊斯兰教的蒙古贵族。他约于1354年正式宣布信仰伊斯兰教,并剪掉长发,施行割礼。后来,他说服手下王公、大臣归信伊斯兰教,并下令臣民改宗,如有违抗,即处死刑。当时,约有16万帐蒙古人集体宣誓改宗伊斯兰教。这部分人的后代绝大多数融合于今天的维吾尔民族中,但和今天的回族人也是有一定渊源的。

回族的祖先说什么话?阿拉伯语是极少部分,相当一部分人只会汉语

所谓藏回就是藏族回回。在我国,能够称为“藏回”的大概有以下三类人群:一是生活在西藏拉萨等地的藏族穆斯林;二是青海化隆卡力岗地区的藏族穆斯林;三是生活在青南、云南、甘南等藏族地区的藏族穆斯林。这部分人的数量不是很大,如今民族成分上有的藏回已改为回族,姓氏上有一部分藏回改为马姓,生产方式上以农牧为主。

这部分的改宗可能也是在清朝,青海化隆地区为例,当地有这样一个流传,即1756年,花寺门宦的创始人马来迟从麦加朝朝觐归来,在青海循化、化隆(卡力岗地区)等地传教。有一天,马来迟行至化隆县境内黄河边,准备渡河,恰逢该地区藏族群众迎接活佛求雨,不让马来迟用船渡河。马来迟无法,骑马渡河而过,祈雨群众和活佛见马来迟面不改色、如履平地过河,非常惊异,要求马来迟祈雨。

马来迟念经祈祷,果然下了一场大雨。于是该地藏族群众对马来迟十分钦佩,也非常尊敬,马来迟因此向该地群众宣教。经过几年艰苦努力,终于使这里一部分藏族群众皈依了伊斯兰教。

后来,青海同仁保安三庄的部分藏汉族群众也在马来迟的劝导下,皈依了伊斯兰教。这些活动,引起了当地佛教势力的恐惶和反对,不得已,马来迟离开卡力岗地区返回循化。

虽然,这是历史的演绎和传说,但的确在马来迟不懈的努力和劝导下,卡力岗藏回最终形成。

回族的祖先说什么话?阿拉伯语是极少部分,相当一部分人只会汉语

汉回的数量和经历非常地庞大和复杂,以至于没有人能够完全说清楚。在这里,我们仅举清代一例。如在晚清,参与与领导西宁回民动乱的马桂源、马本源兄弟二人在回民聚居的西宁东关筑起土城,扩建东关清真大寺高逾城墙。同时倡议修缮孔庙,会同汉民商绅成立维持社会治安机构,并下令各地修整渠道。在其治下的汉民纷纷改信伊斯兰教,“西宁八属汉民,尽随其教,马智元(桂源)兄弟格外庇护,得以安业”。(杨凌霄《巡回七叛纪略(乙未循回纪略)》,《近代史资料》1958年第3期,第35页)

说到这里,我们要说的一个问题已经非常清楚,即是后期因为改宗伊斯兰教而加入回民这一群体的并不一定是因为民族置换而经历所谓的“双语时代”,尤其是加入回民的汉民,所操语言更是“单语”——汉语。那么,前期的“回回人”或者“色目人”所操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语言呢?

回族的祖先说什么话?阿拉伯语是极少部分,相当一部分人只会汉语

按照史籍的记载,“色目人”共包括有31 种,主要分为黄种人来源与白种人来源。属于白种的有葛逻禄、钦察、阿速(奥塞梯)、康里、苦里鲁、阿儿浑、合鲁歹、火里剌、撒里哥、密赤思、夯力、苦鲁丁、贵赤、匣拉鲁、秃鲁花……属于黄种的有唐兀(党项)、秃八(图瓦)、土伯特(吐蕃)、秃鲁八歹、雍古歹(汪古)、刺乞歹、赤乞歹,等等。还有黄白混合的,属于白种人或是黄白混血种。在这些人群当中,阿拉伯人中极少数。

这么多的人种,他们会操什么语言呢?显然不可能是“双语”,它应该是五花八门的各种语言。如此,回族的祖先说什么话就有了答案——阿拉伯语是极少部分,后来,相当一部分人只会汉语。操阿拉伯语是极少部分是因为,今天的回族人中与阿拉伯有血缘关系的也是极少的一部分。这是得到学界公认的史实、事实,也被写进了中学的历史教材。

如此一说,我们今天一些人认为所有回族人的“老家”都在阿拉伯就成了错误的——那里仅仅与他们的宗教有关,圣地非故乡。

(文/路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