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聊聊血液的這些祕密

血液被人們譽為人體的“生命之河”,每一滴血液都跳動著生命的活力。每年,無償獻血者的義舉使得數以萬計的病人生命得到了延續。血型是怎樣被發現的?血液在人體循環一週需要多長時間?今天是世界獻血者日,一起來了解血液的這些秘密,捐獻熱血,分享生命。

人類歷史上第一例成功輸血案例

1817年,英國婦產科醫生詹姆斯•布蘭德爾再也無法忍受產婦因大出血而死亡、醫生卻束手無策的心靈折磨。他先用動物進行輸血實驗,取得成功後,設計了一套輸血器材。1818年,他成功地用健康人的血救活了一例產後大出血的病人,成為人類歷史上成功輸血的第一例。

血型是如何發現的?

1900年,奧地利醫學博士卡爾•蘭德斯坦納用22位同事的正常血液交叉混合,發現紅細胞和血漿之間發生反應,也就是說某些血漿能促使另一些人的紅細胞發生凝集現象,但也有的不發生凝集現象。於是他將22人的血液實驗結果編寫在一個表格中,通過仔細觀察這份表格,他終於發現了人類的血液按紅血球與血清中的不同抗原和抗體分為許多類型。當時,蘭德斯坦納在他的論文《論正常人血液的凝集現象》中只說了3種血型:A型、B型和AB型。1902年,他的助手狄卡斯德羅發現了O型。

什麼是熊貓血型?

人類的血型,除了有常見的A、B、O、AB型之分外,還有RH陽性和陰性之分。RH陰性血是一種非常稀有的血型,又被稱為“熊貓血”。“熊貓血”雖稀少,卻只是一種基因上的差異,它不意味血液出了問題,也不意味著好或壞。

血液在人體內循環一週需多長時間?

心臟輸送出來的血液,經過大動脈、中動脈、小動脈,流到全身的毛細血管,然後又經過小靜脈、中靜脈和大靜脈,再返回心臟。血液按這個順序“旅行”,速度非常快,在體內循環一圈只需要20秒。依此速度算,血液在一小時內可循環180圈,1年是157.68萬圈,如果一個人活到80歲,血液會在體內循環12614.4萬圈!

獻血會不會影響健康?

一個成年人的總血量約為4000—5000毫升。獻血量一般只佔總血量的5%—10%,再加上抽出的是外周血管的血,人體會自動將原來貯存於脾臟、肝臟等內臟裡的血液釋放到血管中,保持恆定的血容量。獻血後,人體的造血組織會自動加速造血,一般經過半個月就能恢復到原來的水平。所以,按照規定的條件和間隔期規範獻血是不影響健康的。

獻血小板與獻全血的區別是什麼?

通常所說的獻血,多指一次採集200ml、300ml或400ml全血的過程,全血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和血漿。獻單採血小板是藉助血細胞分離機將血液中血小板分離出來,同時將其他血液成分回輸到捐獻者體內的過程,是現代獻血的新理念。血小板的恢復比紅細胞快,捐獻血小板三天後,循環血液中的血小板即可恢復到捐獻前的水平。

獻血量與獻血間隔期有什麼規定?

從獻血間隔看,全血兩次間隔期不少於6個月。單採血小板,兩次間隔不少於2周,不大於24次/年。因特殊配型需要,由醫生批准,最短間隔時間不少於1周。先獻單採血小板、後獻全血間隔不少於4周。先獻全血、後獻單採血小板間隔不少於3個月。

來聊聊血液的這些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