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點評:“滾雪球”的價值

6月,港交所“新經濟衝鋒軍”名單又增加了一家公司:美團點評在22日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25日被披露出來。截至目前,除了確定將在7月9日敲鐘的小米外,騰訊音樂、同程藝龍、映客、華興資本、指尖躍動、花椒等公司都已傳出上市消息,而在眾多衝鋒隊員中,美團點評最為特別。

美團點評:“滾雪球”的價值

不論如何看待美團這次IPO,我們都不得不承認,這家公司確實有兩把刷子——如果說當初在千團大戰中脫穎而出並撐到最後是王興的節奏踩得准以及團隊執行力強,那麼其先後在餐飲、外賣、電影票市場取得領先,同時從巨頭口中奪得酒旅、門票等市場,這背後一定有一套系統化的東西在支撐,這個系統是什麼?我希望可以在招股書中找到答案。

一路狂奔的八年

在招股書中美團點評給自己的一句話介紹是:中國領先的生活服務電子商務平臺。簡單地說就是從吃延展到各種生活場景,一方面是到家如外賣,用同城實時物流系統來支撐;一方面是到店如酒店、旅遊、到店,美團致力於提高連接效率,比如給商家提供綜合解決方案,今年不斷攻城略地做網約車、收購摩拜單車正兒八經做出行業務,一個目標也是將人送到線下去消費。當然,出行本身也是剛需、高頻和大眾的生活場景。

在過去的八年間,美團點評通過將手裡的兩個雪球越滾越大來實現了高速增長:

一個是業務,從以吃為主延伸到吃喝玩樂,再到今天的吃住行遊玩樂,這個雪球還在變大,招股書中四大戰略第一條就是“為更多消費者提供更多服務”,使命依然是王興2016年提出來的“幫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這個延展空間太大,新零售、金融、電商甚至醫療教育都可歸到其中;

一個是規模,伴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消費升級和移動支付、人工智能等基礎技術的發達,美團點評在過去八年間的許多業務都突飛猛進地增長,站在消費者角度我們能感受到美團在過去八年對中國人生活方式的巨大改變:街上穿著黃色騎行服的電動車越來越多,餐廳支持美團點評到點付的越來越多……當然,相對我們的主觀感知,下面這組數據更有說服力:

• 2017年,美團餐飲外賣服務的年度交易金額為人民幣1,710億元。2018年,單日外賣交易筆數已超過2,100萬筆。自2015年至2016年,美團日均餐飲外賣交易筆數從1.7筆提升至4.3筆,在2017年進一步提升至11.2筆,年複合增長率平均約為150%。

• 2017年,美團點評的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的年度交易金額達人民幣1,580億元;酒店業務與中國約339,200家酒店合作,截至2017年預訂出國內酒店間夜量共計約2.05億,較2016年增長56%;截至2017年旅遊業務覆蓋全國約330個城市及約16,500個景點,共售出約9,700萬張國內景點門票。

過去8年美團所做的事情就是將業務雪球越滾越大,同時每個核心業務規模也越做越大,這兩個雪球足以反映出美團過去八年的增長,如今美團認為自己是中國生活服務電子商務行業的領導者。

平臺成了關鍵字

美團點評招股書全文,一共有三個高頻詞彙:“生活服務”出現22次,“電子商務”出現12次,“平臺”出現了18次。排在這三個詞後面的是“餐飲”和“外賣”,分別是11次和10次。從招股書描述可以看到,美團點評對於“平臺”可謂十分重視——生活服務和電子商務決定做什麼,平臺決定怎麼做。

“平臺”二字對於美團點評來說,有多重價值。

許多產品都被冠以平臺的名稱,如社交平臺、媒體平臺、電商平臺等等,在這裡“平臺”二字的價值體現在連接上,它一定連接了兩端的實體,比如人和人,人和信息,人和商品,對於美團點評來說,“平臺”二字同樣有這層意義。美團點評自稱“生活服務電子商務平臺”,美團App是“生活服務在線交易平臺”;大眾點評App是“生活信息在線探索平臺”;美團點評是全球最大的餐飲外賣平臺和中國最大的到店餐飲服務平臺,也有酒店預訂平臺(OTA)、旅遊票務平臺和出行服務平臺的業務屬性,這裡各種平臺的意義,都是連接商家與消費者。

美團點評:“滾雪球”的價值

基於各種平臺屬性,以及龐大的用戶和商家規模,美團點評形成了顯著的平臺效應。什麼是平臺效應?四個字:強者恆強。實現規模效應,降低邊際成本,同時構築複製壁壘。比如微博有了平臺效應就可以免費吸引自媒體網紅而不用分成補貼,再比如阿里有了平臺效應就有大量商家自發地湧入,而且它們都很難在被複制。互聯網最核心的基礎商業模式免費可以生效,正是因為互聯網技術可以形成平臺效應。

美團點評的平臺效應,相對而言效果更顯著,平臺本身有更高的運營成本,規模化價值更高。

線下商家需要地推和補貼,獲取成本高;在BAT一度壟斷互聯網流量時,線上訂單成本高;作為平臺要確保用戶體驗就要構建同城實時物流體系,這需要龐大的人力投入,2017年 4 季度美團點評日均活躍騎手數量約 53.1 萬。可以說,生活服務電商平臺對平臺效應需求更加迫切,一旦建立也更難以複製——市場可以容納多家實物類電商平臺,但生活服務電商平臺恐怕只會有一兩家。

超級平臺效應

在我看來,美團點評的平臺效應同樣是通過滾好兩個雪球形成。

通過滾好業務這隻雪球,不斷豐富品類,成為用戶一站式生活服務獲取平臺,覆蓋消費者生命週期價值,用戶粘性大幅增加,從用戶吃完即走到來了不走。2015年,每位交易用戶在美團平臺上每年平均交易 10.4 次,2016 和2017 年分別增至12.9次和18.8 次,艾瑞數據還顯示,2017年美團酒店預訂業務80%新增來自於即時配送及到店餐飲交易用戶。新業務獲取用戶越來越容易,老用戶留在平臺越來越穩定,整體而言,用戶獲取成本不斷降低,這不只是有利於美團提高盈利能力,對於後端商傢伙伴生態也有強烈吸引力,進而形成正循環。

通過滾好規模這隻雪球,不斷壯大交易規模,在外賣、餐飲、到店、酒旅等行業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招股書顯示截至2017年底美團總交易額為3570億元,整體收入為339億,其中2015年-2017年餐飲外賣營收分別為17.5億、53.0億、210.3億元,到店+酒旅營收分別為37.7億、70.2億、108.5億。雖然美團點評2017年經調整淨虧損28億元,相對於2015年的59億元虧損而言已減半,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平臺效應下的成本銳減,2015年到2017年,美團點評營銷及銷售開支分別是71億元、83 億元和109億元,在總收入中的百分分別是177.7% 、64.2% 和32.2%。

看到這裡或許就不難理解美團招股書中的一句話:“我們平臺自我強化的網絡效應及相關經營優勢使得我們能夠透過利用低用戶獲得成本及增長的用戶終身價值進行有效競爭。”在我看來這就是超級平臺效應的體現。

美團點評:“滾雪球”的價值

今日資本徐新看中美團點評除了認可王興以及其團隊外,最核心的原因就是看中美團點評的超級平臺價值,超級平臺之所以“超級”是因為稀缺,同時可以不斷疊加品類,形成巨大的品牌效益和網絡效益進而降低成本,她甚至認為“平臺要麼做大,要麼出局”,徐新也是基於這一邏輯,投資了實物電商領域的超級平臺之一京東。

理解了美團點評的超級平臺效應,很多人或許會想到雪球效應,這是一個很流行的經濟學概念:

兩個雪球,一大一小,大雪球本來就大,相同的速度可以滾動更大的面積,小雪球體積小,所以相同的速度滾的面積小,假設一塊地上的積雪一定,那麼大雪球可以變得非常大,而且吸走絕大多數積雪,小雪球增加的雪就非常小了,最後,兩個雪球體積相差更大。

美團點評正是雪球效應的體現,當然,也有了新的內涵。

美團點評=Amazon*……?

當我們發現美團點評的核心價值是超級平臺後,再來理解其估值,以及未來發展方向,就有更加清晰的答案。

估值邏輯,美團點評可與超級平臺看齊,而目前在實物類電商領域,做超級平臺最成功的應該是亞馬遜——亞馬遜一度將利潤當成追求目標,後來貝索斯徹底轉向,不再關注利潤,而是關注規模,採取著名的“擴張優先”策略。

亞馬遜不只是做零售平臺,也有世界最大的雲服務平臺AWS,世界最大的電子書軟硬件內容一體化平臺Kindle,世界最大的智能音箱Echo服務平臺以及FireTV智能電視內容平臺……它品類日益繁多,規模不斷壯大,超級平臺效應成為業績增長的發動機。

今年一季度亞馬遜營業收入達到51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357億美元增長43%,淨利潤達到16億美元,是去年同期的2.2倍,已連續12個季度盈利,但亞馬遜也一度長時間陷入虧損。資本市場對於亞馬遜的價值進行重新甚至,今年以來亞馬遜股價已上漲40%,市值超過8000億美元大有超越蘋果的勢頭,蘋果投資京東多少有幾分反擊亞馬遜的意味。

亞馬遜市盈率也高達211.40倍,在巨頭級科技公司中處於極高水平。這意味著,如果亞馬遜保持當前盈利能力,投資者要211年才能回本。投資者為什麼要買入亞馬遜?表面上是相信其利潤的爆發式增長能力,實質上是認可其長期發展潛力。1997年,亞馬遜上市前夕貝索斯就在致股東的一封信中提出了要堅持“長期至上”,“擴張優先”正是亞馬遜以長期結果為導向而不是短期利潤作出的決策。

美團點評:“滾雪球”的價值

不論是美國的亞馬遜,還是中國的京東和美團,各種具有超級平臺屬性的企業,無一不是在堅持長期至上,美團點評和京東跟當年的亞馬遜一樣,都在用利潤換規模。因此,我認為具有超級平臺屬性的公司,應該有一套獨特的估值邏輯,看它們要看得更長一些,亞馬遜211倍市盈率或許不是一般公司可望其項背,但不論是美團點評還是京東都應該有高出普通互聯網公司的市盈率,這樣看來,京東是被嚴重低估了,而套用雷軍的方法則可以用一個等式來體現美團點評的核心價值。美團點評=(),我想這個算式有一個因子會是亞馬遜,以體現其超級平臺價值。

當然,要說美團點評=亞馬遜是不合適的。《華爾街日報》近日對美團點評進行了分解,其認為:

“在美國很難找到一家像美團點評一樣提供廣泛服務的公司。該公司的服務既包括像團購網站Groupon的優惠券服務、餐廳點評網站Yelp式的點評服務、Grubhub的外賣服務,也有與旅遊網站Kayak相似的旅遊服務。”

美團點評:“滾雪球”的價值

美團點評=Groupon+Yelp+Grubhub+Kayak不能成立。正如我此前多篇文章所言,不同業務疊加到一起會發生化學反應而不是物理反應,要用乘法而不是加法,就像美團點評品類結合後的超級平臺效應一樣,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等式:

“美團點評=Amazon*Groupon*Yelp*Grubhub*Kayak*More”,More,是因為其品類還在增加或強大中,比如未來可能會出現Uber。

那麼,美團的未來在哪裡?美團定位為“中國領先的生活服務電子商務平臺”,生活服務、電子商務和平臺正是招股書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三個關鍵詞。生活服務電子商務平臺,看前綴,美團是生活服務老大,它一邊在進入更多生活服務領域如出行,一邊以騰訊新零售代理人的身份迎接阿里組織的進攻;只看後綴,阿里、京東則是電子商務的先行者,美團點評正處於攻勢,它今天疊加各種生活服務,明天是否可以向消費者疊加商品呢,在新零售趨勢下我認為這樣的可能性不小,而且“為更多消費者提供更多服務”正是美團點評的戰略,這樣看,是不是覺得上市對美團點評來說只是一個新的開始?早已形成超級平臺效應的它,正一路狂奔,停不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