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憨山、丹田三位大師真身,道骨不壞,法性常住

六祖、憨山、丹田三位大師真身,道骨不壞,法性常住

藏密

廣東韶關的南華寺,建於何時?南朝梁武帝天監元年。

梵僧智藥三藏率徒,來五臺山禮拜文殊菩薩,路過廣東的曹溪口時,掬水一飲,覺此水甘美異常,溯溪到源頭,環顧四周奇秀的山川,流水潺潺,向徒眾說:“此山可建梵剎,吾去後一七Ο年,將有無上法寶於此弘化,得道者如林。”韶州官員將此事上奏朝廷,梁武帝準其所請,敕頒寺額為寶林寺,梁武帝天監三年建成。

六祖慧能未出家前,家貧在市集賣柴,聞有人誦《金剛經》,駐足聆聽,問人:“何處可學此經?”有人報知:“蘄州黃梅馮茂山弘忍禪師,勸持此法,說可見性成佛。”慧能備妥奉養母親的財物後,即北上蘄州黃梅。在廣東韶陽遇常誦《涅槃經》的無盡藏比丘尼,慧能為他辨析經義,無盡藏大為歎服,勸慧能待在寶林寺修行。慧能志在參學,婉拒了,轉輾到蘄州黃梅。

經弘忍大師多方測試,知慧能是可寄法之人,密將法衣傳授,叮嚀他:“後世受吾衣者,命若懸絲,小子識之。”慧能離開黃梅,隱藏在廣東的四會、懷集兩地之間獵人堆中,長達十七年。

廣州法性寺(今光孝寺),印宗法師開講《涅槃經》,法會上,慧能因論“不是風動、幡動,是仁者心動”,印宗法師方知他是五祖傳人,為他鬀度,並在法性寺受滿分戒,又應證了梁朝末年真諦三藏在法性寺的預言:“此後一百二十年,有開士(菩薩)於其下,說無上乘,度無量眾。 ”慧能受具足戒後,返回逃亡時待過的寶林寺,大弘五祖弘忍的“東山禪門”,人稱曹溪法門,長達四十六年。

唐玄宗先天二年八月三日,六祖在廣東新州國恩寺忽然示疾,有人問:“和尚入滅後,衣、法當付何人?”六祖說:“今為汝等說法,不付其衣。”又說一偈:“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著。”用完飯食,沐浴更衣,氣息漸微,雙目合瞑,永辭世間。王維撰《六祖能禪師碑銘》:“飯食訖而敷坐,沐浴畢而更衣,彈指不絕,水流燈焰,金身永謝,薪盡火滅。”

六祖肉身不壞,奉於龕內。十一月初,廣州、韶州、新州三郡的官僚,及門人僧俗,爭迎六祖真身,眾人無法決定。於是焚香向六祖禱告:“香菸指歸何處,就是六祖歸向之處。”結果,香菸直貫曹溪寶林寺。十一月十三日,六祖神龕及所得衣缽,遷歸寶林寺。隔年七月,六祖全身出龕,以薄鐵片、漆布固定頸部,再供奉塔裡。

唐代的達官、詩家,如宋之問、張燕公、武平一等,都曾到寶林寺瞻仰六祖真身,有詩讚雲:“大師捐世去,空餘法力在;遠寄無礙香,心隨到南海。”黃巢作亂,侵犯寶林寺,盜走六祖的左指一節,至迷軍山,忽然四下生起黃霧,大軍失去道路方向。黃巢知是六祖威德不可犯,將左指送返寺裡,禮謝而去,並舍一塊軍營之地,作為“供瞻田”,將此田稅供養六祖真身,至明末還有一塊名為“黃巢田”,魔王因緣際會而成為護法。

唐末,劉隱在番禺(今廣州)稱王,每逢上元節,迎請六祖真身入城,焚香祈福。宋太祖平定南方後,改寺名寶林為南華。韶州大盜周思瓊,兇暴跋扈,焚燒寺塔,眼看大火燎原燒到六祖真身了,平時六祖肉身要好幾個人才搬得動,這時煙火逼近,兩位僧人抬著,輕得像是麻布與漆的夾紵而已。

到了明末,南華寺過了八百多年,歷經天災、人禍、兵燹,叢林遭民佔據,開設賭局淫房,大好風水破壞殆盡。這時,憨山德清大師,因朝廷遷罪,發配到廣東雷州充軍。正逢雷州旱災,憨山大師發起民眾掩埋屍體防止疾疫,又啟建道場超度亡魂。當地官民不嫌他是帶罪之身,經常請他說法,更請他住持南華寺,開始了他中興南華寺的事業。

憨山大師仔細觀察南華寺的形勢,發現了六祖當年的用意,全山有如一頭雙牙跪地的大象,山形完整,卻遭後人無知之輩濫建,壞了風水寶地,以致僧人多有意外之災。憨山大師建請幾位地方官員,合力將佔據寺產的流民惡棍勸離,然後按著原來的山勢,補填缺口,興建僧房。

六祖真身,雖經八百多年,宛然在世,寺裡僧人“朝暮茶湯”早晚供茶供水,香燈供奉如生。憨山大師以六祖肉身不壞之相,告誡寺裡沙彌:“人人一個臭皮袋,死了三五日,便臭爛不堪。為何六祖一具肉身,千年以來,如生一般?此是何等修行,得如此堅固不壞?”只要參透“本來無一物,是個什麼?如何是不惹塵埃的光景?”若參到自信不疑,就能真見六祖的真面目。

六祖為世間留下全身舍利,以顯“戒根堅固,慧命延長”,六祖嚴守戒律,雖已入滅,但是慧命永存於世,有如法身常住。憨山大師在給山陰王的信裡,勸他學佛方能享受法性真常,大師說:“觀佛骨金剛舍利的光明,是以不生不滅之心,薰這有漏身軀,使佛性常住不壞。只要在南華寺瞻仰了六祖的全身,便信佛言不妄。”有人勸憨山大師隱居,大師說:“六祖道骨如生,乃法身常住。若依此中,則與法相依為命。”六祖道骨,如佛的常住法身,吾人只要與“法”相依為命,就是安全無憂之地。

明熹宗天啟三年,憨山大師七十八歲,居南華寺。十月十一日,大師飲水沐浴,焚香開示:“大眾!當念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一心端坐而逝。過了三日,面色如生,髮長唇紅,鼻端微微流汗,手足柔軟如綿,奉於龕內。二十年後開龕,大師“全身堅固,衣服鮮明,爪發俱長,皮膚黃白,光潤如生。遂金漆護之,同六祖肉身供養。”(見蕅益大師〈十八祖像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